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

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他们都是明朝末年的名将,在大明王朝在辽东抗击后金进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被后人尊称为:辽东三杰。在辽东三杰中,熊廷弼的名气,显然比不上袁崇焕和孙承宗。不过,在最终的结局上,熊廷弼和袁崇焕一样,都被朝廷下令斩杀了。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熊廷弼这位明朝名将。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1)

首先,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乡试第一名,次年中进士,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在与后金军的萨尔浒之战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从此明朝力量大衰,在辽东失去优势,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萨尔浒之战中,明朝擢升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熊廷弼,完全可以称之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2)

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当时明神宗刚刚去世,明光宗即位。趁着这一机会,后金努尔哈赤进攻蒲河。明朝将士散亡七百多人,不过贺世贤等将领也有斩敌俘敌的功劳,也即遏制了后金的进攻势头。然而给事中姚宗文却在朝廷诽谤熊廷弼,熊廷弼因此无法再安心职守了。

天启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袁应泰自杀,辽河以东全部沦为后金所有。此时,朝廷里大臣们又想起了熊廷弼。明熹宗于是对过去弹劾熊廷弼的人加以治罪,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郭巩各贬三等,除掉了姚宗文的官籍。御史刘廷宣论救,也被罢免。于是又下达诏书从家里起用熊廷弼,并且提拔王化贞为巡抚。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明朝朝廷看来,熊廷弼无疑是抵抗后金的合适人选。

同年六月,熊廷弼入朝。七月,熊廷弼启程时,明熹宗特地赐给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币,设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为他陪酒、饯行,这是少有的礼遇。又派用五千名京营选锋护送他赴任,这自然是非常隆重的恩宠了。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3)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员外郎徐大化弹劾熊廷弼,嫉能妒功,不罢免他必将有害于辽东战事。他们的奏章一并被发给各部,张鹤鸣于是召集大臣们讨论。说把熊廷弼撤职的有几个人,其余大多主张让熊廷弼和王化贞各尽其职,共谋成功。正好后金军这时逼近西平,就停止了争议,仍然兼用他们两人,责令他们共同努力,功罪一体。对此,在笔者看来,熊廷弼和王化贞之间的矛盾,无疑影响到了明朝和后金(清朝)之间的作战。

没过多久,西平之围吃紧了。王化贞相信孙得功的计策,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让孙得功和祖大寿前往和祁秉忠会合,然后向前去作战。对此,熊廷弼也传令刘渠拔营赴援。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二日,明朝一方在平阳桥遭遇后金军,刚刚交锋,孙得功和参将鲍承先等领头逃跑,镇武、闾阳的兵力于是也被打败,刘渠、祁秉忠在沙岭战死,祖大寿逃往觉华岛去了。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4)

在此背景下,西平守将罗一贯待援不至,与参将黑云鹤也战死。熊廷弼当时已离开右屯,驻军闾阳。参议邢慎言劝他紧急救援广宁,却被佥事韩初命阻挠,于是熊廷弼撤退了回来。当时后金军在沙岭停下来不再向前来。

在广宁之战中,王化贞平常把孙得功看作心腹,而孙得功已偷偷地投降了后金,他想活捉王化贞作为自己的功劳,就诈称后金军已到城边。里应外合之下,城中一时大乱,人各奔逃。与此同时,王化贞正关起门来办理军书,毫无所知。参将江朝栋推门闯进来,王化贞大声训斥他。江朝栋大声喊道:“事情危险了,请你快走!”王化贞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朝栋就搀扶他出来骑马逃走,后边两个仆人徒步跟着,于是丢了广宁城,仓惶逃命。在大凌河遇上了熊廷弼,熊廷弼微笑着说:“六万军队就可以把敌人一举荡平,到头来怎么样呢?”对于熊廷弼来说,并不是心胸大度之人,在这个时候,他依然没有忘记嘲讽王化贞。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5)

面对熊廷弼的挖苦,王化贞感到惭愧,建议驻守宁远和前屯。熊廷弼说:“已经晚了。现在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去!”于是把自己所领的五千人交由王化贞来殿后,把全部积蓄都放火烧了。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二十六日,熊廷弼和韩初命一起护送百姓进入馆内,王化贞、高出、胡嘉栋也先后入关,只有高邦佐自杀而死。孙得功率领广宁城的叛将把后金军迎入广宁城时,王化贞逃跑已有两天时间。后金军追赶他们追了二百里,因路上没得粮食吃才回去。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广宁之战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这意味着辽西土地尽失,而努尔哈赤所在的后金,则继续壮大了自身的实力。而这,自然成为明朝朝廷决定斩杀熊廷弼的重要原因。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6)

最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魏忠贤对熊廷弼非常不满,想尽早杀掉熊廷弼,他的党羽门克新、郭兴治、石三畏、卓迈等就迎合他的意思不断催促。于是,明熹宗也烦了,在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把熊廷弼杀了,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熊廷弼确实要为广宁之战的失利承担责任。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熊廷弼在抵抗后金的过程中,还是功不可没的。

崇祯元年(1628年),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工部主事徐尔一上书诉说熊廷弼的冤屈,说:“当年广宁兵十三万,粮草百万担,全都交由化贞管理。熊廷弼只有五千名援辽部队,驻守在右屯,距离广宁只四十里。王化贞忽然之间同三四百万辽民一下子都败退下来,熊廷弼只五千人,不一起败退就够了,还能指望他屹然不动,坚壁固守吗?熊廷弼的罪在哪里呢?我请为他平反昭雪,用以激励有苦劳的大臣!”明思宗一开始不同意。

明朝初期名将这么多为何没人提及,明朝末年的一位名将(7)

不过,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大学士韩爌等上书说:“熊廷弼的尸骨至今不能拿回去安葬,根据朝廷法度是从来没有过的。”于是,明思宗朱由检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谥号襄愍。总的来说,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重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安定民心。因此,他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令人感到惋惜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