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人格发展依恋类型。

我觉得吧,探索自我或者心理学的确是件好事,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或者伴侣,与彼此内心的矛盾和解。但以偏概全,肆意贴标签,感觉一个人“总爱回避”或者“原生家庭不幸福”了,就说人家“回避型依恋”也太草率了。

这种学会了一个名词,就上赶着“对号入座”的行为,不仅缺乏依据,还会让你离真实的自我越来越远。甚至会让你误解对方或者被欺骗,陷入没必要的痛苦纠结中。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2)

就像我曾经帮助的一位小伙伴,她的前男友经常对她倾诉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她很心疼前男友,想好好爱他。但前男友总是无缘无故玩消失,就是那种不接电话不回消息找不到人的那种,消失回来后没任何解释。

两人相处的状态就是我这位小伙伴主动得比较多,想得也多,情绪起伏很大,对方一直“稳如狗”。甚至我这位小伙伴提出分手对方也毫不挽留,但分手后还对我的小伙伴保持暧昧。两人纠纠缠缠一年多,我的小伙伴说想见见他的家人,他却以此提出分手,说两人不合适。

当时小伙伴很想挽回他,说他是“回避型依恋”人格,不懂表达自己的感情,没有安全感才会对她回避balabala······但是根据我十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这个定义太武断了。我觉得小伙伴遇到了一个“隐婚男人”,假装单身出来骗小姑娘的。

后来我教小伙伴暗暗调查,发现对方确实已婚。因为结婚早,他孩子都快上初中了。小伙伴深受打击,差点想跟对方“鱼死网破”,幸好我及时拉住了。我帮她做了大半年的心理疏导,她才真的放下这件事,开始新恋情。

所以说,真的不要仅凭一两个特点就对号入座,觉得自己或者对方是“XX人格”。我必须告诉你,在亲密关系中,你或对方是“XX人格”都不是ta蓄意欺骗伤害你的理由。你也不应该因为对方的人格特质,就为ta找借口,甚至妄想治愈ta。

我告诉你吧,“治愈”这件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你连自己都不一定能治愈,干嘛总想着治愈别人?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欺骗的好吗?

好了言归正传,鉴于大家总是对号入座,作为一枚接手过上万件咨询案件的咨询师,我觉得我有必要跟你好好说说“回避型依恋”人格。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3)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4)

我发现很多人容易把“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人格看作“洪水猛兽”,甚至说一些极其难听的话。比如:

“回避型的人别霍霍其他人了”

“回避型的人就该独自安好”

问其原因,我发现都是源于以下的误解: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5)

×▶“回避型依恋”的人喜欢被“跪舔”?

×▶“回避型依恋”的人喜欢无缘无故玩消失?

×▶“回避型依恋”的人都是“渣男/渣女”?

×误解1:跟“回避型依恋”的人恋爱只能靠“跪舔”?

错错错!大错特错!

回避型依恋人格才不会看上更不可能爱上对自己“跪舔”的人!

真正的“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人格非常清楚这种“跪舔式”讨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想通过讨好、做小伏低来达到你的目的,来索取你想获得的东西。

这种毫无诚意的伎俩,ta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只会给你一个轻蔑的眼神儿。

“回避型依恋”人格最看重的是什么?是诚意跟高价值啊!

ta会用无数种逃避的方式去验证你跟ta相爱的诚意,这也是ta们总若即若离的原因。而这种验证,也是建立在你的自身价值较高的时候。

你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做一些像“跪舔”这种拉低价值的事,你根本就入不了ta的眼。你要知道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慕强”心理比谁都重!ta绝不会享受被人“跪舔”的这种“虚荣”,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看不上的人身上。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6)

×误解2:“回避型依恋”的人喜欢无缘无故玩消失?

“回避型依恋”的人,失去了你ta会很痛苦。但ta并不会因为这种痛苦,就跟你断联,甚至ta是很害怕你跟ta断联的。

ta不联系你,不代表ta不希望你联系ta,更不代表你联系ta时,ta会毫无回应。如果你对ta表达问候,ta大概率也是会回你的。

如果你跟ta断联,那不好意思ta会认定你“不爱了”,然后在心底把你拉入“失信人黑名单”。

而那些动不动玩消失,事后又像没事儿人一样,没任何解释还对你一如既往的人,多半是心里有鬼的。年纪大的可能已婚,你被“第三者”了;年纪小的可能有正牌女友,跟你只是玩玩儿。

但千万别把这种无缘无故失联事后还没有解释,扯到“回避型依恋”人格上,“回避型依恋”也太冤了!

“回避型依恋”的人虽然不喜欢亲密,有很强的边界感,但是绝对不会无缘无故不理你或者失联。甚至ta会很在意伴侣对ta的看法,很在意也会维护自己的“尊严”。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7)

×误解3:“回避型依恋”人格盛产“渣男/渣女”?

我承认“回避型依恋”人格里存在着“欺骗感情”的人,但“欺骗感情”的人不一定就是回避型依恋啊!这就跟男人里面有坏人,但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男人吧?咱不能本末倒置啊。

而且我觉得,感情这种事,不应该这么粗略地贴标签。更不该随随便便用“渣”去定义一个人,这未免太粗暴了。就如同傅首尔所说的:

“我们对爱的定义狭隘又苛刻,对“渣”的划分却宽泛且粗暴。”

那些玩弄他人感情,带着欺诈性质的人,单单以“渣”来形容,未免也太便宜他们了。以我的观点,这叫“感情上的诈欺犯”,属于“感情刑事犯罪”。把这么大的罪名安插在“回避型依恋”人格身上,对ta是多不公平!

“回避型依恋”的人又做错了什么呢?ta只不过是在“原生家庭”里受过伤害,长大后不懂得如何正确地面对爱与被爱的人。ta在伤害爱ta的人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但这种伤害绝对不是感情上的“欺诈”,这不是ta的风格。

ta只是不擅长表达自己,不擅长说一些令人心动的话。但是ta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你的关心,会默默地为你做一些事,并且这些事你当时还不一定能发现。所以对于回避型依恋的人,别看ta说什么,要看ta为你做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对你没有任何形式的在乎,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行动上的。那这个人大概率确实没那么在意你,偶尔的在乎只不过是偶尔的需要罢了。但这个人不一定就是“回避型依恋”人格,望周知!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8)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产生,跟“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脱不开关系。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9)

①★在“原生家庭”里,长期得不到情感上的回应和和陪伴,总是被忽视或者被打压/苛责;

②★在“成长经历”中,感情或心灵长期受到欺凌或打击,遭遇过背叛/欺骗;

我们逐一分析:

1)“回避型依恋”人格的背后,都有“原生家庭”的阴影。

首先说一下,所谓“依恋”,就是情感上的一种联结模式。比如婴儿在出生的那一刻,就与父母产生了感情上的联结。我们把这种“联结”称为亲子联结,也叫亲子关系。

然后当婴儿饿了或者不舒服了,就会对父母发出“咿咿呀呀”或者哭闹的声音,以寻求父母的回应。这就是“依恋”的行为体现。

像0-6岁的孩子,初次来到陌生的世界,与这个世界第一次接触,一切是那么新奇又害怕,ta非常依赖和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回应。

如果父母及时给予了陪伴或回应,那么ta的依恋模式就是安全的。ta也会学着及时去回应父母,并将这种“安全”纳入自己的依恋模式,形成一种“安全型依恋(Secure attachment personality)”人格

相反,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ta就会感到不安全,感到自己被忽视了。这种情况持续久了,就会形成“不安全依恋(Unsafe attachment personality)”人格

“回避型依恋”人格就是“不安全依恋”人格里的一种。

很多“回避型依恋”的人在小时候,不仅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稳定持久的陪伴和关爱,还常常受到严苛的对待: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0)

比如总是被父母“泼冷水”:

你看你怎么比不上那谁谁谁?

怎么这点小事也做不好?

你这样长大了该怎么办啊?

就这点小成绩就高兴了?

你怎么这么蠢?

你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

你能不能懂事点?

真是生块叉烧好过生你啊!

······

当ta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或鼓励时,父母有时候会失联,有时候以“不能/不准/不行/不可以/还不够”等否定句打击ta,甚至言语中还会表达一种“你就这条件你不配”的压制感。

久而久之,ta就会觉得自己的需求,确实“不配”得到关爱与回应。甚至由于父母过于苛责的态度,ta会觉得自己需要关爱需要回应也是一种罪过。

由于没有获得过稳定且持久的关爱与回应,ta就形成了“没有人是长期靠得住的,还是得靠自己”的观念。

所以ta会不断地让自己变得优秀,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同时ta也会被优秀的高价值的人深深地吸引,并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ta觉得只有自己变得优秀或者强大了,才配得到关爱与回应。

这种对自己的依赖,对他人的不信任,伴随着ta成长,直到进入亲密关系中。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1)

2)“回避型依恋”人格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的“创伤”。

也有人并不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而是因为在成长中遭遇了“创伤”而形成“回避型依恋”人格。

比如来自学生时代同学的“霸凌”,老师的“打压式辱骂”;来自密友或恋人的背叛与欺骗······等等一系列打击。

这些打击会让ta形成心理上的“创伤”,在依恋模式上变成“回避型”。ta会渐渐地不再依赖别人,也不再轻易地相信别人。为了保护自己,ta开始隐藏内心,隐藏情感需求。

ta会不断地反思自己,觉得自己确实不配得到认同和接纳。如果想要得到认同,就必须获得各种意义上的成功。ta会各种欣赏甚至“爱慕”那些看上去很强大的成功人士,会对这些成功人士产生“滤镜”,并为了与这样的“高价值”人士在一起,ta会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努力地与之匹配。

但是真的有人接纳和认同ta时,ta又会在心里告诫自己:这世界上所有的认同与接纳都是稍纵即逝的,自己不必留恋,也不应该过于相信。

哪怕进入了亲密关系,这种依恋模式依然会伴随ta。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点:

以上这两种的经历,让“回避型依恋”的人格发展为“疏离”和“焦虑”两种人格特点。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2)

a、“焦虑-回避型依恋”人格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是:

越爱对方越害怕被抛弃,于是用各种“说狠话”、“作”、指责抱怨等方式考验伴侣的耐心和爱意;

怀疑对方不是真的爱自己,故意隐藏自己优秀的一面,把自己的不堪展现出来,看看对方能不能接受,会不会被吓走;

先给自己心里设一个指标,默默地观察伴侣,一旦对方达不到自己的预想,就立即将对方定义为“不爱”了;

常常在嘴巴上对伴侣嫌弃得不行,在行为上却又不断地表达爱意,如果被拆穿就会恼羞成怒,宁愿被对方误解失去对方也死不承认;

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的爱,是因为对方不够爱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值得被对方在乎;

当对方情绪不好/说话大声/关门放东西大声/,就在内心怀疑对方是不是对自己不满,是不是要离开自己了;

爱得很幸福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稳定又持久的亲密关系,这种幸福会马上消失,就开始悲观地难过起来;

······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3)

b、“疏离-回避型依恋”人格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是:

彼此应该独立有自己的空间,再爱一个人也不能丧失自己;

没有人会真正爱自己,对方所有的爱都是因为不够了解真实的自己;

当对方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或者对自己指责时,自己就先消极地撤退;

除了自己不敢对任何人抱有期待,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

每个人都应该自己照顾自己,不应该麻烦别人,遇到困难宁愿一直苦恼也绝不开口求人;

再多悲伤难过羞耻不堪的情绪,都应该自己消化,不应该让对方承担;同样也希望对方别拿这些情绪来烦自己;

默默地用行动为对方付出,但不希望被对方察觉,但如果对方因为没有察觉而误会自己,内心又会难过得不行;

一边回忆与对方所有的幸福,一边想要是分手了应该怎么抽出这段关系,才不至于受伤害;

假装自己不需要对方,心里又常常想起对方,会时不时试探对方时不时也在想自己;

觉得所有的恋爱最后都是分手,所有的结婚最后都是离婚,没有谁能永远爱谁,不该为感情投入太多;

所以,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回避型依恋”人格会开启内心的“分裂”情绪:一边本能地对伴侣产生情感需求,想要和对方亲近;一边又刻意压制这种需求,觉得自己不配/不该有需求。

当ta越爱对方,这种“分裂”的情绪就越强烈。所以ta不敢把自己的爱意表现得太强烈,只能一边默默地付出,一边假装洒脱。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4)

我们了解“回避型依恋”人格的成因和特点,也解开了对ta的误解,就能知道想要和对方重建亲密关系,不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了。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5)

首先当然是不能断联。因为ta的内心是非常需要及时得到回应的,如果你主动跟ta断联,ta就会认定你“抛弃了ta”,对你就会彻底失望。

并且,ta也不会主动跟你断联。哪怕ta主动拉黑删除了你,过不了多久ta也会再度把你“放”出来。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通过ta的人格特质,去与ta保持有距离的

1)利用ta的“慕强”心理特质,塑造你的高价值。

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原生家庭或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慕强”是ta的心理特质之一,所以ta会被高价值的伴侣吸引。

如果你们曾经相爱过,那么毋庸置疑你的身上肯定有吸引ta的优秀品质。如果你价值较低,ta肯定不会跟你在一起。

所以在与ta重建联系时,千万别四三下四地哀求ta,也别死缠烂打······这些都是“低价值”的行为,会让ta在内心轻视你。

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身上吸引ta的点,然后去强化这些“吸引力”。或者你也可以根据你的个人特长、爱好,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魅力与价值得以展现。

当ta看到你的优秀与强大了,ta就会对你忍不住“心痒难耐”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展开第二步。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6)

2)根据ta回避和焦虑的特质,保持距离的同时给予回应。

跟我我们前面的分析,你不能跟ta过于亲近,让ta觉得有压力想逃避;也不能疏远ta,让ta觉得你不够坚定······这些都会让ta陷入回避中,封闭自己的感情。

所以,你需要时不时出现在ta面前,对待ta就好像平常一样,及时给予回应。同时不要对ta有情感上的需求,比如希望ta接受你啊,希望ta爱你啊。也不要去向ta索取回应和肯定,比如质问ta你们现在的关系,要求ta给你确定的答复。

总之你要让你们的联系和交流,是无压力的舒适的。就好像你们没有分过手,只是吵了一架,现在大家还在“冷静期”。

而ta还是爱你的,只不过ta的爱就是无声无息的。那么你的表现的爱,也可以像ta那样,无声无息,少说多做。

只要你坚持这么做,ta就会打消对你的防御心,不知不觉地接纳你。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7)

3)满足ta的“测试要求”,保持情绪稳定并坚持不离不弃。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跟“回避型依恋”的人重建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法满足ta的“测试要求”。达不到ta的要求,ta就会觉得你虽然很好,但你不爱ta。

所以在重建关系的时候,一定要读懂ta对你的测试。其实ta测试的核心,也就是ta的人生中一直缺失一直在追逐的情感需求:

“稳定持久的爱”

这个情感需求ta不会告诉任何人,甚至连ta自己也不一定能发掘。但是ta的种种行为,都是在验证能不能获得。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8)

这些行为包括我以上提到的“回避-焦虑型”和“回避-疏离型”等情感表现,比如:

ta会无缘无故对你发脾气;

ta会问你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ta会表达对你的死心;

ta会严词拒绝你的示好;

ta会偷偷看你的社交圈;

ta会故意不理你看你会不会来理ta;

······

总之,无论ta对你采取怎样的测试,你都要保持情绪上的稳定,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地回应ta,ta对情绪稳定的人,有着天然的“恋慕”心。

如果你持续通过了ta的测试,又一直对ta不离不弃,那么恭喜你,你收获了一枚“会在行动上坚定不移地爱你”的人。

很多人会觉得跟“回避型依恋”的人相爱很辛苦,我承认确实很辛苦,但这类人也很值得。

因为ta们所信奉的“真爱”不是那种甜言蜜语的“打嘴炮”,ta们会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意。会对自己的承诺非常重视,基本上答应了你什么就一定会做到。

同时这类人由于自我要求很严格,所以本身也比较优秀,特别是在事业方面。那些商业上的“成功人士”多半也有着“回避型依恋”人格,所以与这样优秀的人在一起,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忍不住去提升自己,去寻找除了感情之外的精彩。这种双重意义上的成长,难道不是和“回避型依恋”的人相爱的最大意义吗?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19)

心理测试:测试你分手后复合的概率

分手后你是否想过两个人还有多大的可能会复合?这套测试题帮你测试分手后复合的概率有多大,一起来试试吧

1、 现在你的手机里是否还存着前任的联系方式?

是 5分

否,全部删除了 0分

2、你们分手的原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家里不同意 1分

异地恋,没有未来 2分

TA认为我脾气很差,我们性格不合适 3分

有第三者介入我们的感情 0分

我们吵架之后谁也不愿意低头,一怒之下分手 5分

我觉得TA脾气很不好,总是抱怨,被TA甩掉 6分

3、 以下四种说法,如果非要选一个你最认同的,你会选哪一个

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就应该爱TA 的全部,无论优点还是缺点,否则就称不上是真爱,顶多是喜欢 2分

感情虽说是你情我愿,但是事在人为,对方的爱也是可以把控的,只要能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爱情就能被引导 4分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TA不想复合,我尊重TA的想法 1分

感情世界永远不可能是平等的,想复合的那个人必然要不吝惜自己的付出 6分

4、在表达一件事情上,你更看重

说话表述的精确程度 2分

说话给对方感受到的强烈印象 1分

说出的话周围的人是否感到舒服 6分

说出的话所能达到的最终目标 4分

5、你认为自己的情感上的基本特点

情绪化严重,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0分

自抑能力强,表面风平浪静,但内心情绪起伏大,一旦挫伤很难平复 2分

一切都是浮云,天生不容易动怒,朋友都夸赞的好脾气 6分

感情不拖泥带水,较为直接,只是一旦不稳定,容易激动和发怒 3分

6、 曾经挽回过前任吗?

挽回过,但是被拒绝了,没有再继续挽回 4分

没有,不知道对方心里怎么想的,不敢开口 2分

挽回过好几次,对方很排斥,拉黑,不希望再见到我 0分

试探着开过口,但是对方认为我们不合适,希望我找到幸福 6分

完整版测试题及答案可私信获取

我是雨宸,一枚情感咨询师,知道的比你想到得多。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

回避型依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想爱不敢爱你真的了解(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