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

(铁松)一个人困惑久了,总得需要一方净土以解其惑,要不然便会执迷不悟。世间万般事,只不过求一个——开悟。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五台山,只为寻找一份解脱。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2)

岁已寒露,五台山的秋似乎更冷些,路旁的杨树已经褪去了枯叶,成片的杨树林交织在一起,仿佛是空蒙的雾气升腾在树之上。路两旁的山上,灌木丛也是红黄绿相间,再加上蔚蓝的天,漂泊的白云,还有掩映在山间的寺院,没有进寺,仿佛已然听到缥缈的仙音。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3)

沿山而上,进的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等诸多古刹名寺。见到诸人诸像,皆是奔五台山威名而来。为什么来五台山呢?是为了解决这无常世事的纷扰?还是为了理解何为万事皆空?亦或是为了那句与佛结缘......旋转的经筒是滚动的人生,千年藏经阁上的经卷记录着人生分秒的转变。告诉大家你是谁,为何来到五台山,你要到哪里去?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4)

见到有一三十来岁的男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子,年纪也是那么大,想必是小夫妻。一路上未见男子有怨言,遇到阶梯处,总是吃力把轮椅搬上搬下。有一次见其困难就要帮忙,男子已经将轮椅挪下来了。在显通寺前又一次遇到了这对年轻夫妻,由于阶梯较高,只看见女的一人在殿外坐在轮椅里虔诚地顶礼膜拜,大约是祈盼早日康健;未见到男的,转到殿门口,才看见男的也在殿内的蒲团上叩首膜拜,我想他也是祈盼女的早日康复吧!不禁也替他们向佛请愿,他们的诚心终能遂愿。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5)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6)

一路上还见到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虽是白发但身体矍铄。男的总是走在前面,手里拿着照相机,选择不同角度为女的进行拍照;还不时地给女的讲解,这大约是另一种生活吧!还有一个年纪约六十多岁的老居士,腿脚不方便,一路蹒跚地进入寺院,然后顶礼膜拜,这大约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吧。一路搀扶她的,大概是她的孙女,也重来未见到有一丝怨言,这大概就是老居士自己修来的福分吧。显通寺出来下阶梯的时候,见到三个和尚打扮的,要进寺参拜,却被看门的和尚拦住了,向他们要证件,这三人也未出示,我虽不懂佛家佛规,但却能看出这三人却没有为和尚的气势。至于是不是冒充的,我也就无权过问了,我便离去了。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7)

期间,还见到坐在殿内椅子上或者殿外石阶上玩手机的僧人。至于僧人如何敬佛,我不曾知道。但我认为即使作为一种职业,也应该禀于职责吧。还见到戴着耳麦导游们,真的见到不多几个精于职守的,大都是操着敷衍的态度千篇一律地讲解着,大概是对这份工作已经漠然了,他们也许今生只是一个讲解员吧,恐怕一生都与佛无缘。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8)

其实,何时何事何处不修行。生活的根基,应该是一颗自知、自省、自然的平常心。随缘即应,当下解脱。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来五台山,或许有千万种理由,或许是冥冥中自有安排。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来到这里之后收获了什么?是否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是否已然在此感悟到了一些佛陀的智慧。

见到墙上一段偈语“非心非佛,即心即佛”,其中意思心中有佛便是佛,也就是另一句“吾心即佛”。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9)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佛的目的,朝圣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解决人生的各种难题。正因为有惑,才来解惑。不执迷,才是修心;放下,才是解脱。坦然面对心中的困惑与纠结,打开惑,解开结。世间万般事,哪里有哪么多的平等?生来已是帝王将相家,也得常怀仁慈心,才能善终;自幼吃糠咽菜,必须有上进心,不怕苦难,方修善果。做人不可比,想想人家在努力时自己在干什么,你还有有什么理由和人家的成功比?不想付出,怎能见彩虹。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0)

人在困难时能做到悠然南山的心境,才能真如自在;人在辉煌时能做到去留无意的心态,才能宠辱不惊。听古佛悠远,观青灯易幻,才明白世事变换,终本是空。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1)

人,生来不是哲人圣人,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么能看到绚丽的彩虹。“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唐朝黄檗禅师的这段禅语不正是人生感悟吗?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2)

过去的错误去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不过一场云烟,在世一日当惜缘一日。什么是缘,相遇便是缘。无论父母,妻儿,朋友,还是所谓的仇人,都是缘分。父母是我们的诞生之缘,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今生,所以在父母余生当尽心尽孝,以前的顶撞现在改掉,善言笑颜地对待父母剩下的每一天。夫妻是我们的今生缘,既然相遇便要惜缘,过去的争吵现在忘记,相扶相携地走好今生今世的每一天,因为来生不一定相见。儿女是我们的来生缘,我们既然选择了把他们带到这个人世,就应该让他们懂得感恩,同时约束他们的错误,争取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起码不要去造害这个世界。朋友是我们的现实缘,一个人的一生没有朋友的陪伴肯定是孤独的。谁是我们的朋友,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在困难时拉了我们一下的,一句话点破我们迷途的,都是我们的朋友。对于朋友我们要珍惜当下,希望能在白发苍苍的时候,还能有几个可以一起回忆岁月的人。所谓的敌人,或者小人也要感谢,因为他们使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朗朗乾坤,还有藏污纳垢的地方,他们给我们制造的困难,谣言,可以让我们去见证为人的根本。我们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但可以主宰自己,我们可以在困难中成长,在谣言里澄清,这就是他们给予我们壮大的机会。

相遇,那就真心以待;离开,那就衷心祝福。记住:怨和恨是人生最无用的东西,只会弄疼自己。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3)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4)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5)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6)

哪部佛经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参禅问心)(17)

“你为什么会来五台山?”梦参老和尚在五台山弘法,他说,能来五台山,起码要修七辈子的福报。佛经上说,纵然百返生于兜率天,不如一日去五台山,而去五台山,文殊菩萨加持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在刻满《法华经》济世真言的风铃宫内,感受一次佛法的沐浴,一次布施,一次普渡,一次欢聚,一次离别,都在于舞台上的此时此刻。当走进那七百米的巨型经折,由舞台通向观众席,在那些变幻光影之间,或许内心的疑惑早已有了答案。

听着白塔上风吹过的风铃在响,听着诵经的钟磬声,这或许就是一种解脱吧!人生很短,其实也就在这一秒时光里。珍惜当下,珍惜生命,珍惜一切过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