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1)

喜欢请关注我们哦!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2)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3)

豆瓣评分8.4,这部叫做《都挺好》的电视剧在口碑、收视率和话题热度上确实做到了都挺好。

没有扣人心弦的剧情,也没有流量小鲜肉的加持,在这个年代能火实在不容易。

戏里面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丰富而又接地气的性格和经历,让我们观众的性格缺陷,与原生家庭的对抗,在职场的挣扎,都能在里面找到影子。

苏大强在媳妇的淫威之下窝屈大半辈子,终于在妻子离开之后,爆发小宇宙,活出真自我,成为了一个斤斤计较、自私挑刺的老头子,承担了剧中一半以上的戏剧冲突。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4)

在最新的剧情里,刚刚找到工作的老大主动要求给老爸买房,险些妻离子散;老二啃老不知悔改,并且做着“捞一笔”的发财梦,和媳妇闹僵;老三全身心投入工作,却用力过猛,落得个背叛师门的骂名。

这部《都挺好》至少发展到现在,好像谁过得都不太好。

其实这三兄妹分别扮演了一个当代都市人的成长阶段,在三四十岁的年纪,我们离开父母、职场打拼、成立家庭、生儿育女,人生中的冲突和矛盾也在爆发式地增长。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处理剧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以至于我们追剧的时候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妈也是这样对我的!”“这个人好像我哥啊!”“你爸他家就是这样”…

我们之所以放不下遥控器,就在于好奇,他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这不可调和的矛盾会得到怎么样的发展和解决?以及,要是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5)

顾不全的老大

如果不是家人提醒,我是真没看出来苏明哲就是昔日的尓豪。

这样一位传统、踏实、老好人的苏家长子,至少在面儿上,满足了国人对老大的心理预期。

年少时“两耳不闻家务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功考取斯坦福,在国外成家立业,足以作为父母对外自夸的对象。

但事实上,这样的“成功”的成长经历,也恰恰成为他日后痛苦的源头。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6)

作为一个从小就透出“有出息”潜质的长子,苏明哲得到了强势母亲最多的保护,始终让他扮演自己最舒服的角色——学生。

他没有直面过家里的矛盾,没有经历劈头盖脸的臭骂,一直以来都风调雨顺,捧在手心,一贯的优秀,让他没办法放下自己的面子,即使失业在家带孩子,也不愿找一份卑微的工作。

在苏明哲这个年纪,是一个人身份最多的年纪,他是丈夫、父亲,也是长子、大哥,还是刚找到工作的失业青年。

在这个时候,他本来应该修炼“三头六臂”,努力兼顾每一个身份,可是他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重点选择弥补自己多年的缺憾——扮演一个孝子。

苏母去世后,在苏明哲心里,当一个孝子是最重要的,当好带头大哥是最重要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父母养我这么多年,我现在给他买套房,这还有错了?

于是他开始“亡羊补牢”,而且拆的是自己小家的篱笆。说教、自私、暴躁,这位长子开始让人讨厌。

其实在生活里,苏明哲这样的孝子真的很多,我们常常在相亲节目上看到单身男女的重要条件就是“要对我爸妈好”。是的,这个条件听上去真的很美。

“我应该做一个孝子。”“我应该对爸妈好。”在没有情感支撑的条件下,用“应该化”的思维行孝,很容易把行为做的走样和扭曲。

行孝,要的是一份自然流露、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刻意扮演,打肿脸充胖子。

苏明哲不惜背上巨额贷款、与妻子争的面红耳赤,只是为了演好这样一个角色,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说的,自我牺牲,那不叫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付出欲罢了。

对于苏明哲来说,平衡,是他的关键词。

在这个爬坡过坎的年纪,苏明哲们需要在各个身份和关系之中学会平衡,不是武断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奉献,而是动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对方的需求,并履行自己应尽和能及的义务。

同时,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应当把自己的小家至于对立的位置,家永远应该是一个挡风遮雨、共渡难关的港湾,要最大程度地争取他们的支持,而不是当作另外一个棘手的麻烦。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7)

长不大的老二

老二苏明成,房子装的很精致,座驾牧马人怎么说也得三四十万,媳妇一身全名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母亲,还都被苏大强记在了小本本上,做实了“实力啃老”的名号。

但是苏明成不应该成为一个反面人物,他只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是千千万万独生子女成长的缩影。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8)

他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只是因为他有一个渴求上进、性格火爆的妹妹,这个妹妹求学的正当需求被他打压的烟消云散,造成了两个人日后的水火不容。

苏明成也不是没有意识,他不断与妹妹交恶,其实也是一种自卑和理亏的表现,因为他很清楚自己占尽了家里的资源,换来还不错的小日子,所以他只能用言语上的强大,来掩饰内心的脆弱。

面对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依靠父母的支持攒个首付,结婚再陪送一辆好车,这俨然已经成为城市青年起步的标配。

但是对于这些年轻人,什么时候才能甩开对父母的依赖,自己扛起事儿来,这个“度”如何把握,应该说很多人是拎不清的。

啃老容易成瘾,衣来伸手确实舒服,所以苏明成连投资都想着再用卖老宅子的钱。

如果没有火烧眉毛的事逼到眼前,全靠自觉、自省,要突破这样的舒适区确实很难。

好在,不断迸发的父子矛盾和兄妹矛盾正在把一个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推到苏明成面前,逼迫他思考、琢磨化解这些问题,虽然纠结、憋屈,但这就是成长的烦恼。

成长,真的都是逼出来的。

对于苏明成来说,成熟,是他的关键词。

《亲爱的安德烈》中说,“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

苏明成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压迫,和千千万万走出父母襁褓的“大孩子”一样。

这时候需要的,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对抗和天真泛滥的追忆,而是一份成熟的平静,平静接受一切世事无常,笨拙而独立地迎接一个又一个麻烦,总有一天,苏明成们会觉得,长大真好。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9)

撑不住的老三

苏明玉承担了剧中80%以上的职场戏,虽然挣了很多钱,住着豪宅,开着跑车,一会儿应酬啦,一会儿出差啦,一会儿背叛师门啦,一会儿起草檄文啦,但是每当她窝在大house中的小浴缸里哭泣时,都会让人觉得这位长得像郭芙蓉的女侠快撑不住了。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10)

单一维度的成功有多么可怕?看看那些事业有成、家庭不幸的大老板就知道了,长久以来他们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谈不上对工作有多爱,但就是不得不让自己忙起来,好弥补其他人生角色的缺失。

工作毕竟是客观的、冰冷的,我们在一位追求人生高度的同时,也需要兼顾一下人生的宽度,因为没有社会支持系统的高峰,是很容易坠落的。

苏明玉的成功,没有给她带来任何高质量的喜悦,反而成为她痛苦的来源,同时她又找不到一个稳定的排解对象。

这时候暖男石老板就显得无比珍贵了,他是苏明玉的充电站,小小的餐厅是她唯一能够喘口气的地方,看似窝心,但也透露出苏明玉的心酸和无奈。

好在,虽然苏明玉一味想摆脱女儿和妹妹的身份,但是那个家庭却没有忘记她。

不论是苏母去世,还是养活苏大成,甚至是大哥失业,她都作为重要的一份子被卷入其中,表面上全是争吵和冲突,但事实上,这对于她本人来说,却是一种拯救,因为女儿和妹妹的身份只要存在,不论有多糟,都给她灰色的人生提供了另外一种色彩。

对于苏明玉来说,丰富,是她的关键词。

我接触过很多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朋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觉得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被爱,不配拥有幸福。

但是就像弗兰克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的,人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力。

不论是爱情也好,爱好也好,苏明玉们真的需要学会爱惜自己,让自己的人生丰富起来,洒脱起来,向原生家庭中弱小的受害者告别,勇敢地选择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11)

《都挺好》,就像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矛盾大杂烩,每个人过的都挺糟的。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12)

演到现在,苏明玉被自己的亲哥哥打成了重伤,矛盾已经白热化,但是两个人脑中不断闪回的画面,透露出的挣扎、亏欠和内疚,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或许就是顿悟时刻到来的铺垫吧。

细细品来,整部剧不管最后的结局是不是“都好了”,其实每个人的麻烦也为他们提供了生活的动力,这种吵吵嚷嚷、打打闹闹的喧嚣背后,也蕴含着和解、和谐、和睦的可能,真正可怕的,是一片死寂。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我们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生活,其实真的《都挺好》。

原生家庭都是我永远的痛(扎心一部都能好)(13)


▲作者:六块儿。痴迷于终身成长。个人公众号:sixpacklib。

点击链接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Holland测一测你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有哪些职业与你最匹配?

想要了解更多免费职业测评及职业发展咨询,欢迎关注公众号【生涯研习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