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

【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宣统三年就设有初等小学堂

司马狂/文

之所以去伊坑,是因为伊坑如今合并在坑上行政村,而坑上村的艺术馆内介绍中有提及叶挺将军曾前往伊坑,于是对这个名字很有些文化气息的“坑”,产生了兴趣。这一踏上行程才发觉,伊坑与坑上在地图上的距离仅4公里,然而在实际行进中,却是一路蜿蜒曲折,途中更是见不到人家,有硬生生往深山里钻的感觉。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2)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3)

终于到得伊坑,车子停在广场处。就见山涧里发源的河流呈S弯,将整个伊坑村分成东西两部分,一曰河东,一曰河西,村子里的门牌号也佐证着这一点。想来在没有乡村合并之前,河西与河东因这条小河的间隔,形成了两个小的自然村。不过这样子的自然村严格而言,本身还是一个村子的,只是因为村庄有些大,才人为划分出来的。譬如我老家武阳,也划分成上下两村,在民国时期还各取武阳的一个字,命名为武德和杨礼。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4)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5)

由于进村时,匆匆扫了一眼,感觉河东几乎都是村民新建的房舍,再加上时间有限,于是本文的配图几乎都是伊坑河西的。这也就给我留下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那便是未曾找寻到伊坑小学。说起来,伊坑的小学那也是歙县(徽州区全境原属歙县管辖)开办最早的20所小学之一,始建于宣统三年。按照《徽州区志》记载,这个学校是方与严和当地茶商余席(习)儒创办的。而在《黄山日报》曾有文章写的是,学校创办者是业商楚地的余镳,方与严、方槐三皆余镳延请的教师,余席儒则是该校的学生。可惜的是,余镳、余席儒都没有资料能够考证他们的生卒年份,我也只能是列出两种观点而已。但不论是哪种说法,都没有对伊坑小学的创办时间有质疑。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6)

在伊坑小学建校30周年的时候,方与严先生曾返回伊坑,亲笔撰写了对联:联合余吴汪三姓,反对强权,反对压迫,奋斗三十年,始有今日;团结全民族一心,争取自由,争取平等,胜利定到来,期在明春。由此联可知,伊坑一隅余吴汪三姓并立,只不过此三姓究竟是都聚于伊坑,还是分散在伊坑、东充、仙王坛三个自然村,我着实没有时间去实地探查了。当年创建私立伊坑初等小学堂时候的校舍用的是余家祖社。你若亲身去过伊坑便能知晓,在如今偏僻的山村里,在那个清末的年代,能创办一所新式的小学,是何等困难的事情。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7)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8)

往伊坑河西村中走,发现村里大多都是上世纪中后期建造的房屋,有砖瓦房也有土楼,房子大多是上下两层的,且二楼为一长列敞开样式,屋檐垂下,水枧把雨水引出。这和传统徽派建筑的样式有一定区别,很像我在徽州别处见到的那些沿街店铺的建筑风格。我不知道,是因为伊坑是哪条古道的必经之地的缘故方有如此风格呢?还是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伊坑的整体经济收入比较强,才有的这种特殊风格呢?总之,这里给我一种别样的感觉,一点也不似旁的大山里的村落的模样。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9)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0)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1)

当我以为整个村子都是这类房舍的时候,却有纯正的老徽派建筑呈现在我眼前。三栋老宅并排而立,我揣测着或许三宅的祖上本就是兄弟吧。虽然比之徽州古城里那些巍峨高耸的大户人家,这里的老宅子有些平民化的感觉了,可你需要知道的是,毕竟这里是山区,营造房屋的成本自然会贵上许多,所以此间宅子的建造者在当年也绝对是富豪了。唯一的遗憾是,三宅中仅有一宅有人在家,于是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我们得以入内观摩。宅内最为可贵的是那些保存完整的木雕,居然躲过了十年浩劫,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彰显出匠人的高超技艺水平来。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2)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3)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4)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5)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6)

眼瞅着暮色渐浓,劳作了一日的乡人们,大多会在日薄西山之前趁着光亮吃晚饭,于是炊烟渐渐在村子里飘荡开。闻着饭菜的香味,脚步不由自主地往香味产生的地方寻去。有田园犬因为外人的到来狂吠着,搞得我们进退维谷,有些尴尬。幸亏房主厉声呵斥了小狗,还热情地让我们入屋参观。同行者对主人家房舍的雕刻连连称赞,我却是对房内的腊肉香肠垂涎三尺。守着这样的祖宅,过着逍遥的乡居田园生活,有肉有菜,有酒有家人,不正是人生真正的快乐吗?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7)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8)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19)

伊坑最初名为黟山,不知道是否和黄山本名的黟山有关联呢?后又写作衣坑,而从衣到伊的转变,一下子让村名变得特别文雅,就是不知伊人何在?伊坑位处深山之中,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自然成为游击队活动的区域。早在民国22年2月,伊坑就成立了中共伊坑党支部,汪双起任书记,同时组建有伊坑赤卫队。只是这当年的红色革命历史,逐渐不为外人所熟知,若能在这方面下点功夫,想来前往伊坑的人会多起来的吧……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20)

徽州三绝详细讲解(行走徽州134伊坑叶挺曾去过)(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