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

在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有一群人爱上了“抱团学习”

这个叫做“映山红”学习共同体

由一群理想信念坚定

富有创新精神

勇践学术竞赛的学生组成

团队创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吸引着新鲜血液不断加入

从2016年至今

队伍规模已达80多人

近日喜讯传来

《“映山红”学习共同体红旅育人模式》入选

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与中国青年报社

主办的全国“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优秀案例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1)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2)

自2016年起,“映山红”(以下简称“映山红”)已连续五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红旅大赛为载体积极推进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的融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该模式自推行以来,在传承红色文化、促进专业学习、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校定B类)、《电影文学》(北大核心、校定B类)、《资源开发与市场》(北大核心)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培育项目9项(1项结题获评优秀并被出版),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8项(国家级7项、省级21项,其中已结题18项中,有5项被评定为标志性成果、10项评定为良好),各类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00余项。其中已有38位本科生保送或考取到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映山红”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3)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4)

“‘映山红’学习共同体这个名字有寓意。”

陈长兴:“映山红”学习共同体成立于2016年,名称最早源于2016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那一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以“映山红”这种花作为队名象征着团队如红军长征一般无畏艰难,迎难而上,不忘初心的品格,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最终团队在总决赛中获得第2名。时代在发展,映山红的颜色早已成为神圣的象征,那是革命烈士鲜血浸染而成的珍奇花朵。“身,战士鲜血滴落溅染,魂,裹满旌旗漫卷山野”,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把革命的胜利希望与映山红的遍地开放相联系,它是勇敢顽强、热情纯真、吉祥美好的象征,以“映山红”为名象征着团队永恒的信念,拼搏的身影,长征精神传万代,映山红花开永不败。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5)

团队成员:陈长兴

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会展方向)

推免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映山红’不止让我学会学习。”

林欣芸: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会了接收并给予他人正向激励。我所在的小组共有六位成员,三年来大家一起利用好每个周末和假期撰写论文、申报书和比赛作品,探讨问题之余也会互相加油打气、交流生活点滴,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如作品未能获奖、论文未能取得发表,我们也从未气馁,而且在相互鼓励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其实“映山红”的每个小组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氛围也使学院许多同学开始重视科研、专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6)

团队成员:林欣芸

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

推免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黄晨曦: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养成了连贯思维和整体思维,形成思维共通和价值共创的意识。“映山红”的各个小组都是针对一至两个研究主题进行持续性、发散性学习研究,这样集中力量研究问题也促使我们学得更深、走得更远。以我所在的小组为例,我们围绕“博物馆旅游”展开了持续性学习,已经发表了有关博物馆志愿服务、博物馆研究进展的论文四篇,主持博物馆旅游相关的省级课题两项。正是基于这样连贯的学习和成果的积攒,我们实现了思维共通,既可以获得往届学长学姐的指点迷津,也可以将经验传递给下一届学弟学妹,达到价值共创。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7)

团队成员:黄晨曦

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闽台)专业

推免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老师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廖嘉玮:老师除了在专业竞赛、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提供思路的启发和方向上的指导,在生活上更像是团队里的“大家长”一般,与团队里的同学相处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会与同学们畅快相谈,一起探讨大家未来的求学道路以及对于职业生涯的规划。当“映山红”成员在科研竞赛或是求学道路上遇见瓶颈或者困境,老师会非常细心地察觉,并与同学们进行谈心疏解情绪。同时团队始终坚持鼓励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因而也由于这样一种客观但也公平的竞争关系存在,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尊重、支持和认可,能够通过互相真诚地沟通交流来消除误会。

另外“双轨导师”制度也是团队的一大特色,专任教师和思政老师的齐参与共同助力团队的发展。学院思政老师通过开展动员会、宣讲会等方式来积极鼓励支持大家参与学科竞赛和课题申报工作,并围绕竞赛主题着力渗透思政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至课外指导过程中,从而实现学院教师的全员参与。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8)

团队成员:廖嘉玮

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会展方向)

推免至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互助提升学习,合作实现互惠。”

陈燕菁:去年暑假“映山红”的两个小组分别前往龙岩古田镇和陕西袁家村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从前期宣传册的文稿撰写、图文要素设计、排版,问卷的设计和完善,到中期的问卷访谈、视频拍摄,期间我们熬过很多次夜,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在团队的默契配合及调研地的支持下,我们最终顺利完成了调研。此外,在将社会调研与专业研究结合,推进实践所学转化为学术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反馈于调研地,为其旅游宣传献策,助力地方旅游发展,与当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实现互惠合作。15天的调研经历磨砺了我们的脑力、心力、手力、脚力,培养了“我为人人”的惠人、助人意识,使我们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巨大活力,也极大推动了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增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9)

团队成员:陈燕菁

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

推免至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专业

“我把‘映山红’团队精神用到了支教。”

潘纪晓:“映山红”中团队协作是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是高年级带低年级还是低年级之间的组队协作能够很好的促进整体成长。支教中,我负责教学的科目是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上也是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协作精神,会按照同桌或组别划分为一个小共同体,设置一些协作性的课堂环节。像是举手回答问题,一位出题一位回答,两个人都要思考再配合来完成。又或是评讲完练习会请同桌互相检查作业,指正错误帮助订正。两个月的实践下来,发现课堂纪律较好的都是同桌两个人都表现的很棒,小范围也带动着整个小组纪律变好。近日共青团中央公布了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单,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荣获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集体”荣誉称号,我很荣幸作为支教团一员扎根宁夏教书育人!我们支教团也是一个共同体,成员之间会通过交流技巧、试讲、听公开课等方式来互促互学,提升每个人的教学水平,将“映山红”的种子播撒在西北大地!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10)

团队成员:潘纪晓

旅游学院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

推免至本校旅游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

福建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

“‘映山红’开出最灿烂的花朵。”

黄晨曦:从“映山红”里,我感觉三点收获最重要:一是对待学业要追求卓越。扎实打好专业基础,保持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份作业和每一场考试;二是对待学术科研要敢于挑战。要善于发问,虚心请教,形成发散性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最好是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一个固定的团队一起学习,积极参与科研竞赛,沉心写好学术论文;三是对待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要勇于担当。做好时间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多想想自己能为集体带来什么,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志愿服务和学生工作中锻炼品行修为。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11)

廖嘉玮:收获最大的是团队合作的理念,正所谓“独行者快,众行者远”。通过团队合作,聚合团队成员的力量实现了我们人生当中很多的“第一次”。而我们也是在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了解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以及各自优势所在,配合也逐渐默契和高效。另外“传帮带”模式也是我们团队的一大特色。“映山红”通过搭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引导研究生与本科生、高年级与低年级本科生之间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竞赛经验传递,实现知识共享、方法共融、思维共通以及价值共创;而本科生之间又依托具体科研项目,根据专业背景、知识基础、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科学素养的不同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融合跨级交流和平行学习,实现多层次,立体化、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感悟到了传承和合作的力量,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团队合作才是持久的不二之道。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12)

陈燕菁:对我来说,团队的“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对我的影响最大。一是全员学习。在参与学术竞赛、课题申报、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一起收集研读文献资料,一起学习各种技能方法,同时以“流动负责人”的形式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实现全员学习。团队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带动了同年级乃至整个学院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二是全程学习。团队成员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甚至在假期期间也毫不懈怠,借互联网搭就“空中课堂”,进行线上“云交流”,实现实时互动交流、持续学习。三是全域学习。自团队成立以来,已连续多年前往陕西袁家村、福建长汀、江西井冈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不断延伸调研广度,深化调研深度,推动理论落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团队深入挖掘旅游多样性,充分发挥“旅游 ”的催化、集成作用,长期围绕“旅游 传播学”“旅游 体育学”“旅游 历史学”等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这样的育人理念熏陶下,使我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保持恒心,不断积累、沉淀,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才是成功的唯一捷径。这也激励我们在学业和科研学术的道路上保持持续学习状态,以知识武装自己,以脚步丈量大地,奋发蹈厉,不断前行。

争做映山红好少年(抱团学习的映山红)(13)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

而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当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

凝心聚力 互帮互助

“映山红”的灿烂

一定会红遍师大的每个角落

(福建师范大学官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