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1)

作者 | 赵雅静

编辑 | 陈令孤

我喜欢你,但你不可以喜欢我。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

答案是确定的。在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名为Lithromantic,是「性单恋」的英文表述。拥有这种情感的人,被称为性单恋者,简称lither。

广泛的定义是:对某人产生爱恋,却不希望获得情感回应的人。他们的恋爱情结可能会因对方的回应而消失,一旦对方靠近,就感到浑身不适,「我就喜欢你不喜欢我的样子」。

小组成立于2016年,那也是这个概念首次在国内出现的年份,人们惊诧地意识到,当大多数人在承受「爱而不得」的痛苦的时候,有些人却在「得而不爱」的绝望中,无法翻身。

就像小组的logo,一面三色旗帜,上面画着一颗灰色的心,看起来坚硬,冷漠。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2)

目前社会上还没有针对性单恋的系统研究,这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在孤独、怀疑与痛苦中挣扎多年,终于在豆瓣找到组织。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并不是世上唯一那个「有病的人」,不是「受虐狂」,不是矫情、犯贱,也不是渣男渣女。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女孩躺在橘色的床单上,四肢松散,沉入到初恋的梦幻里。她对Leon表达自己的爱情:「我想我已经爱上你了,我以前总感觉胃里打结,现在消失了。」

而在Lithromantic小组中,有个帖子将这种情感形容为「恶心」,下面有人发出询问:看上去是一个外来人,试图去理解性单恋者的感受——是胃不舒服吗?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3)

源自《这个杀手不太冷》

瞬间袭来的厌恶感

「恶心」是性单恋者的自白中最常出现的词语。

组员@浅浅 特意标出了它的意义,「不是形容词,而是生理反应」。下面的数条回复细化了这种感受:呕吐感,心慌,全身心地感到厌恶。有人写下自己的经验:不要试图克服,因为无效,而理由是「再努力换来的也只是更加想吐」。

在发现自己是性单恋之前,豆友@bjyx 被表白过三次。前两次分别发生在小学和初中,她是被表白的一方,自己本身没多喜欢,顶多算是有好感。刚开始,她尚能发现对方的优点,会形容他「笑起来眼睛很亮」「是篮球打得极好的善良男孩」。

但窗户纸一旦捅破,恶心和恐惧随之而来。她后来再也不敢看那双极亮的眼睛,善良男孩也被刻画为「心怀鬼胎的混蛋」。

更要命的是,在事情发生后,她曾与其中一个男孩坐了两年的同桌。两年时间里煎熬受尽,对她而言,这成为了一种酷刑,叫做「想侵犯我空间的仇人寸步不离」。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4)

源自《伦敦生活》

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性单恋者不能被强求。如果在最初的情感体验里,越是强迫自己和厌恶的人在一起,越容易让这种「疾病」进一步加深。但也有人提出,要「找到那个造成你患上lith那个人,尝试和ta在一起,说不定有用」。

没有科学的支撑,所有的观点都止于讨论。两种解决方法是对是错或许因人而异,但对于@bjyx 来讲,那两年的同桌时光并没有让她的症状得到缓解。

后来她真正喜欢上了一个人,可面对对方表白,熟悉的「恶心」再次重现。她这才意识到,也许是自己的心理出了问题。

显然,产生厌恶感的瞬间,就是性单恋者的「至暗时刻」。

故事的开头,通常都是一场再正常不过的暗恋。暗恋是性单恋者最擅长的事,他们会偷偷关注自己的心上人,被对方的一举一动牵制,并渴望产生联结这份微妙的情感在波涛汹涌中不断上涨,最终被推上顶峰,然后极速回落。

而那件在顶峰发生,并造成回落的事件,就是「被表白」。

豆友@不良 在《一个lithromantic的自白》中讲述,第一次被表白,话说出口的那一刻,她立刻开始讨厌对方,而此前他们是相交甚好的玩伴。再后来,她暗恋一个男生长达五六年,少女的心思逃不过对方的眼睛。等到男生终于表露心意,她却落荒而逃。

那「一瞬间的兴趣全无」像一把火,烧掉了积累多年的念念不忘,数年的暗恋就这样付之一炬。还有比喜欢的人向自己表白更值得开心的事吗?她怎么也想不明白,只能将其归结为「异性恐惧症」。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5)

源自《蓝色大门》

每一个性单恋者,几乎都有过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的经历。在Lithromantic这个名词出现之前,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人觉得自己是怪物,原因搞不太清楚,那怎么解决呢,总不能「注孤生」吧?

@不良 在怀疑自己恐惧异性之后,曾与一个同性姑娘交往甚密。她们虽不同住,却一起上下学,互相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在一起的日子总是快乐,几乎没有争吵与烦恼,彷如一对双生姐妹,七月与安生的翻版。在旁观者看来,这虽算不上自救,但也不排除是潜意识的作用。

悲剧没有缺席。对方表白的那天,他觉得自己的心脏突然漏了一拍,紧接着开始狂跳。她觉得恶心,却花了很多笔墨解释自己并不是一个恐同的人,恶心只是针对那份「喜欢」。

性单恋与性取向无关,那是属于他们的特殊感受,因此才孤独。

被爱判处终身监禁

因为「撩完就跑」,大多数性单恋者会被贴上「渣」的标签。

尽管伤害都是双向的,但相比于自认倒霉的另一方,性单恋者往往会承受更大的心理伤害。直接影响是无法抑制的「愧疚」,那是在感到「恶心」之后,接踵而至的感觉。

@bjyx 因为自己表现出的冷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甚至经常有想要打自己的冲动。她会给所有向她表白过的人贴上「善良」的标签,而自己则是伤害了这份「善良」的罪人。自我归罪直接引发了自我厌恶,「相比自己的难受煎熬,最令我讨厌自己的原因,是对那些喜欢我的男生的伤害。」

为了世界和平,那就把「渣」留给自己人。小组里专门开了个游戏帖:「lithromantic的你,我们来互相伤害吧」。游戏规则是:动心者赢,厌弃者输。如果双方都赢了,就拯救了两个孤独终老的人;输了,还可以交流孤独终老的经验。看上去一举两得,还可以避免伤及无辜。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6)

源自豆瓣「lithromantic」小组

帖子是2017年发出来的,响应者寥寥,自然没了下文。性单恋者在网络社群里也并不积极。在豆瓣搜索关键词,可以看到很多自述性质的日记,但小组中参与讨论的人却极少。有组员积极地建了微信群,试图报团取暖,但毫无意外地变为「死群」。

他们似乎不擅长「互动」,不擅长从他人身上获得回应。在恋爱关系上,这已经成为性单恋者的共识,爱情更多的是自己的事。@癸水君 喜欢「自编自导自演」,认为这是「和自己谈恋爱,并不需要另一个人」。

很多相关科普都会为性单恋者正名,除了情感关系,他们大体上与常人无异,@不良 形容自己为「特别积极向上的人」。但性单恋的症状依旧影响到了她的交友,她无法对新朋友敞开心扉,对旧友也在刻意减少联系,如果不这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伤害到他们」。

更有人意识到自己工作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仲山晓 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是没有努力过,而是「越接近成功,越容易泄掉势能」,此前的积累也遭到破坏,最终功亏一篑。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十多年,她才开始怀疑,或许是性单恋在搞鬼。

除此之外,还有漫无止境的孤独。这是性单恋者最普遍的底色,也是豆瓣建组的初衷,是每一个lither想要逃避却最终与之和解的情绪。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7)

源自《伦敦生活》

@渡上有此君 在自己总结的18条特征中,第一条就赫然写着,「在睁开眼看世界的那一刻,就与人们所谓的世界分离了」。她觉得自己站在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反面——松子是「飞蛾扑火」,以不加选择地投入爱情来逃避孤独;而性单恋者则是「冷眼旁观」,虽同样对爱抱有执着,却宁肯「站在风中守着清冷」,也不选择热闹。

最后她将对「热闹」的回避归结为:不相信这热闹是真的,更不相信爱是真的。

不少人已懒得讲述,开始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一旦幻想变为现实,就是梦想破碎的声音」「我想往下坠的时候连风都不用托着我」「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朱砂痣会变成蚊子血,白月光也会变成破抹布」......

每一句都精准,自我嘲讽中弥漫着一股绝望。其中最让人触动的概括,来自《何以笙箫默》主题曲的一句歌词:「被爱判处终身孤寂」。

寻找黑暗的结尾

他们不是没寻找过原因,面对恶心、愧疚、冷淡与孤独,自我救赎变得愈加迫切。

心理学治疗普遍认为,导致性单恋的深层原因来自于原生家庭,尤其是母子关系。幼儿在与母亲的互动中,感到母亲无法满足他们的依恋需求,从而通过回避来掩饰和压抑自己的需求。当他们长大,便将这种回避延伸至其他亲密关系中,从「不接受母亲的爱」变为「不接受他人的爱」。

甚至有人得出简单粗暴的结论:lither对亲密关系的排斥程度与父母不在身边的时间成正比。

@渡上有此君 完全认同这种说法。在她的18条自述里,有13条提到了「回避」,6条与父母有关。她自言这种回避是从大人身上学到的,小时候每一次仰望父母,得到的只有忽视与漠视。于是回避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因害怕冷漠,首先使自己冷漠。

她甚至借自己之口告诉那些遇到性单恋者的人:你所遇到的回避有多冷漠与决绝,ta以前就遭遇过多大的忽视与漠视。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8)

源自《伦敦生活》

也有人程度没这么深,只是很少获得父母的认同和赞赏,从而形成了潜意识的自卑。@癸水君 面对亲密关系,会首先想到糟糕的结局,「不想因为对方抛弃我,或者是分手,而让彼此的关系变质」。此前她觉得自己矫情、犯贱、有「受虐倾向」。

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失去,因害怕失去而不敢接受爱情。

有的人没有从父母身上找到答案。@bjyx 的母亲虽然有些严厉,但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不算是缺爱的典型。她觉得自己或许是暗恋的时间太久了,「习惯一个人沉浸在意淫里,面对突然插进生活的人感到无所适从」。

比起在原生家庭中受伤,豆友@V-ing 更像是一个旁观者,在观看的时候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她小的时候读牛郎织女,感动于那份忠贞不渝,认为爱情就应该如此一心一意。但在现实中,父母因生活琐事的争吵,其他夫妻之间出现的嫌隙,让她觉得「爱情太美好,又好像太残酷了」。于是她掉入深渊,「不去动情,也永远不会伤情」,爱情没有发生,就不存在被破坏的可能。

他们也挣扎过,反抗过,在与性单恋斗争的时日里,希望与绝望交织并存。积极建群的组员@蔚蓝 三年前说自己正在攒钱,为心理咨询做准备。但联系到她时,她表示「不想再聊这件事」。

@渡上有此君 认为轻症患者被人拉一把便有获救的可能。但她因接二连三的失恋和工作的不顺,最终难以自拔,站在了深渊的边缘。每当饥肠辘辘的时候,她都会「望着深渊一遍一遍地问自己,到底要不要投身黑暗」。

单恋和暗恋都没用相爱才有用(喜欢你却要远离你)(9)

源自《伦敦生活》

作为极少数发言的男生,@烂柯人 在排斥过许多女生之后,重新和青梅竹马建立了联系。那是他爱的第一个人,和她的分手是他黑暗时期的开头。而在与初恋慢慢增多的交流中,他觉得这段黑暗时期终于可以迎来结尾。

性格积极向上的@不良 则开始追星,她明白本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追星让她感到快乐——她可以完全享受这份暗恋,而不用担心获得回应。

爱恨嗔痴,在性单恋者的身上,变换形态地存在着。他们在少年时被迫与自己的厌恶与愧疚共处,度过黑暗的青春期。余生如何,还不得而知,有人找到了自我,有人妥协。从来不曾消散的,是对爱与被爱的渴望与向往。

@bjyx 最终还是未能摆脱那份强烈的恶心与恐惧,但她坚称这是一份上天赠予她的礼物。性单恋带给她的是安静而不是寂寞。读书、做饭、摆弄乐器......她享受着这份自由,将生存变为艺术。

因为,「一个单身的人更容易活出生活的美感」。

今日话题

你身边有性单恋者朋友吗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