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

在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些官员,他们辅助人主制定战略,筹划军机,一般只是隐藏在幕后,而不会亲自带兵征伐,这些人被统称为谋士。三国的官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首先是人主,比如曹操,刘备,孙权,袁绍等人,这些人明显不算谋士。其次是主管中央或地方民政财税的文官,比如杜畿,刘巴,顾雍等人,他们虽才能卓越,但却很少参与军事,因而也不能算。其他掌管文书或评议工作,向来远离军务的清流名士如杨修,孔融,陈琳这些人就更不能算了。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1)

四肢发达的武将,如典韦,许褚,周泰等人,也跟谋士不沾边。武将出身的统帅,如关羽,张辽,张郃等人,虽大多有勇有谋,但往往亲临战场拼杀,亦应排除在外。这样看来只有纯粹的谋臣和文官属性的统帅才可以包含在内。下面我们就以战略高于战术的原则,综合考量这些官员能力及对历史的影响,排列出三国时期的二十大谋士。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2)

第二十位:阎圃

类型:谋臣。 阎圃是张鲁手下的功曹,当年有人劝张鲁称王时,阎圃劝张鲁不要贪图虚名,不要公然与朝廷作对。要懂得给自己留后路。阳平关被攻破后,阎圃又劝张鲁不要急着投降,要先抵抗再归顺,这样的投降才能提升身价,刘备派黄权来迎接张鲁时,阎圃比较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优劣,最终引导张鲁在合适的时机,归顺了朝廷。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3)

阎圃仅用三句简短的话语,便让张鲁答对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三道选择题,成为三国时期结局最完美的军阀。张鲁虽胸无大志,军事才能平庸,但得谋臣如此,夫复何求啊。

阎圃,战略眼光一颗星,战术能力无,史书中没有关于他单独领兵或治民理政水平的记载,因而其他方面的能力无,为张鲁争取到了自由传教的特权,对我国道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因此对历史的影响一颗星,总评分两分。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4)

第十九位:许攸

类型:谋臣。 许攸本是曹操和袁绍的发小,后来成为袁绍手下的谋士,也曾提出过与曹操结盟和偷袭许都等颇具前瞻性的意见,但大多不被采纳。官渡之战时,因怀疑逢纪挟私报复自己而背叛袁绍,转投曹操,并献上火烧乌巢之计,为曹操取得最终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5)

但许攸为人傲慢,自恃有功便不论尊卑,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屡次轻慢曹操,简直毫无自知之明,最终被曹操杀害。

许攸,战略眼光一颗星,战术能力无,其他方面的能力无,因官渡之战的决胜点是张郃投降,并非火烧乌巢,但考虑到火烧乌巢和张郃投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对历史的影响两颗星,总评分三分。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6)

第十八位:陈登

类型:谋臣,统帅。 陈登出身于一线世族名门下邳陈氏。陶谦去世后竭力推举刘备做徐州牧。吕布主政徐州时,陈登亲赴许都面见曹操,献上征讨吕布的计策,并在曹军到来时亲率兵马作为先锋,为曹操平定徐州立下了大功。吕布败亡后,陈登被封为伏波将军兼广陵太守。

孙策曾亲率大军攻打广陵,但却被陈登仅以少于吴军十倍的兵力杀得大败而归。孙权继位后再次大举进攻广陵,陈登先是用计迷惑吴军,再趁势亲率精锐出战,一举击溃了孙权的大军,让东吴再不敢觊觎广陵城。陈登还曾多次向曹操进献吞灭江东的计策,但奈何没来得及实施便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7)

陈登,战略眼光一颗星,战术能力一颗星。陈登的人品和治民理政的能力也多有为人道之处,因此其他方面的能力一颗星。陈登的主要功绩是助曹操平定徐州和遏制吴军北上因此对历史的影响一颗星,总评分四分。

第十七位:田丰

类型:谋臣。 田丰是袁绍手下的主要战术型谋士,举茂才出身,官至冀州别驾,在袁绍攻灭公孙瓒,夺取幽州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官渡战前也曾劝袁绍趁曹操东征时即刻南下,一举平定中原。但田丰性格刚直,屡次因言语过激而冒犯袁绍,导致在官渡决战的前夕遗憾地被袁绍关押。曹操在听闻田丰没来时,曾高兴地说道:“袁绍必败!”胜利后曹操又叹息地说:“假如田丰在,胜败犹未可知啊!”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8)

袁绍败退河北后,田丰在逢纪的谗言之下,终被冤杀于牢狱之中。

田丰,战略眼光一颗星,战术能力三颗星,其他方面的能力无,主要功绩是助袁绍剿除公孙瓒,平定幽州,遗憾的是没在官渡大战中出上力,因此对历史的影响只有一颗星。总评分五分。

三国的谋伐(客观比较三国谋臣的优劣)(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