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二代的人生(煤二代成长记)

“小二黑”成长记

作者:王晓雨

张利军长得有点儿黑,煤矿工人又称“煤黑子”,我“盗”用赵树理小说主人公“小二黑”按在他头上也不为过,人家“小二黑”现在可出息了,还有个“全国技术能手”顶呱呱的名号,他以前也就是穷得叮当响的“煤二代”,过去不是有一句“英雄不问不出处”的话吗?

掐指算来,我认识张利军也有十多年了---自我从事新闻工作第一天就认识了他。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沉浸在充满文艺气息和文化交流的愉悦氛围中。这时,办公室走进一个身体颀长、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古铜色的脸上写满淳朴随和,他是那种腼腆、话语不多类型的人,甚至有点儿木讷,如果有人当面儿夸奖他几句,他会一下子脸红,红上好一会儿,这一点只有那些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谁叫他皮肤那么黑。他是来给编辑部送一篇他写的诗歌,那时,宣传部正在编辑一本叫《金马》的杂志,我开始是把他当作“诗人”的!那是一篇歌颂十六大、十七大党代表梁宏伟和杨存智以及综采队群体的诗,后来才发现,他是那种既会写诗歌、散文、新闻稿,又在技术创新上有所造诣的一个人。那是一首《咏煤》的短诗:

  是你,

  晨曦刚露,

  就匆匆告别,

  温馨的小屋和亲人,

  抹去满身的霞光,

  用心中那颗鲜红的太阳,

  去照亮用意志掘出的路,

  去唤醒那,

  酣睡了亿万年的乌金

……

那诗里透着一个“煤二代”对煤矿及煤矿工人的灼热之情。

那几年,他一有空儿就往办公楼跑,同事会悄悄地说:“小二黑又来给咱送‘礼’了!”,当然,我们明白这“礼物”是诗歌也有新闻稿。来的时候总和一个笔名叫“铁流”的---我的前辈形影不离,“铁流”曾经在宣传部理论组工作过,大家一来二去都成了熟人,马脊梁矿本来就不大,矿上有什么大事发生,传播起来也就一根烟的功夫。

《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对中国传统工匠文化的生动写照。时至今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已成为马脊梁矿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没想到,一直喜欢用诗歌颂、赞美矿山、劳模,喜欢用新闻讲述矿山及工匠的人,用27年的坚守,践行“执”、“粹”、“责”的匠人精神,从一个懵懂的混杂在普通的“煤黑子”当中的青年,终于也成为了别人仰慕的对象。

“小二黑”做着一个“梦”

执,乃“执念”、“执着”,“执”的精神,就是择一事,倾注你的心力,将它做到极致,赋予它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他的出生地黄土沟村紧邻马脊梁矿。因父亲是矿工的原因,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在马脊梁矿上学,他喜欢拆拆修修,家里的旧电器是他最感兴趣的“玩具”。“它们为什么会发声?”“里面到底有什么机关?”……在摆弄当中,包括家里的电视、录音机等,他都是经常自己拆卸了又悄悄装好。有一年春节,邻居家的电视机忽然“雪花飞舞”,晚会即将开始,这愁坏了邻居,已上初中的他闻讯说“过来瞅瞅”,征得邻居同意后,在邻居忐忑、疑惑的目光下,他沉着应战,二十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会修家电的初中生!”就在周边传开了。那个年代,会修家电和会开车一样都属于“牛人”,是要被人们高看一眼的。于是,“做一名家电修理师”成了他将来选择职业的梦想。他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希望从理论上寻求突破,买家电书籍成为家里一项不小的开支,邻居、邻居的朋友家问题家电堆满了狭小的屋子,闲下来就从书中找答案,然后聚精会神地焊接着一个个电路板上的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器……当人们从他手里接过修复如初的电器,在赞许目光和语言中有了一种神圣的自豪感。后来,电脑刚流行,他特别渴望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而一台386的价格在7000多元,用AutoCAD来画图是很多技术员求之不得的宝贝。但这价格是一个井下工人几乎一年的工资!父亲看出了他的心思,但那样的天文数字父亲实在拿不动,只好花70元买了台小霸王学习机当电脑“入门机”,别人用来玩游戏,他却研究起五笔,还自己编了套“五笔字根诀”,让他过了电脑“写字”关。

中学毕业后,他考入技工学校学习,专业综采电气。这对于一个爱好电器的人来说真是如鱼得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其他的同学玩耍的时候,他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技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马脊梁矿液压车间开关组,从事井下各类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修理。那时,马脊梁矿刚成立全局第一个“高产高效”队,机组是进口装备,十六大代表梁宏伟的师傅--“机电大拿”田国华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掌握机电检修的绝技?

张利军追“星”田国华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他那样的人!

“小二黑”憋着“一股劲儿”

粹,从米,从卒。“卒”为“极点”、“极端”,

“粹”是纯粹、精华,纯一、不杂。

每一个技师的成长都有一段难忘的学徒时光,每一个技师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每一个技师的成长都需要有时刻奔赴战场的准备和看家的技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一次下井解决机组故障,就被那些庞然大物“震住了!”,根本无从下手。单凭在学校书本里学到的知识远远达不到现场维修技能的要求,为更好地掌握维修技能,只有全面掌握设备原理,才能对设备维护保养做到得心应手,不然的话,遇到设备故障就会无从下手。他每次工作完,都把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那间曾经修理家电的小屋又成了研究矿井设备“神秘闺房”,简直到了入魔的程度,有时吃饭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什么,放下碗筷又投入到研究中。母亲怕他“太沉迷了”、“到时候连个对象也找不到!”,而作为一名皮带维修工的父亲觉得儿子的路走对了,有一种“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的自信。

学习向来是一件“苦差事”,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孤独,在这方面,张利军的确有“奶功”。通过向书本学、学校老师学、老工人师傅学,他的技术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解决故障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缩短。因为懂技术,有能力,很快被任命为综电组的组长,他跑宣传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稿件由诗歌转向技术革新方面的新闻稿。问他缘由,他含蓄地说,我的“诗”都浸在了日日夜夜的工作里,浸在一项项革新成果里了……

他与高人“对表”,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短短几年就掌握了采煤机电控、变频器、馈电开关、磁力起动器等十大类106种型号的电气设备维修技术。他说,高科技时代,检修工如果不会PLC就是文盲,而PLC的关键是编程。为了买到最新版的编程书籍,他只好压缩其它开支,自学电路编程,办公桌摆满了编程控制器应用教程、综采维修电工的书籍,仅PLC编程方面的书籍就有百余本,并做了厚厚的读书笔记,学编程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如果可编程控制器像人的大脑,人机界面就像人的脸。”编的多了,越做越顺手,像垒积木一样有趣,冷冰冰的机器似乎也有了灵魂,能够“人机对话”了,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海无涯苦作舟。2009年,他被任命为供电科电气车间的副队长,正值“雷雨工作室”成立,拜“全国劳模”王雷雨为师,经过名师的指点,他如饥似乎渴地学习专研,跟着师傅学习处理井下机电事故,电气维修经验更加精进,成了“雷雨工作室”的一名导师,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一方面负责井下的电气设备维修,一方面培养新人。在工作之余,他还不忘记继续“充电”学习,他参加学习了大同煤炭技师学院综采电气维修专业高技班、电气自动化专业技师班、太原理工大学矿山机电专业、山东理工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并派去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培训,这都是他人生的第一次。

量变引发质变。2015年,马脊梁矿上马首个放顶煤综采工作面,受运输条件限制,很多大型设备需要在地面拆解后,下井再组装,严重影响了大型设备的组装进度。这是他早已预料的事,期间研制的“井下QB50/20T起重遥控装置”发挥了“腾挪大转移”的奇效,这个技改项目,荣获同煤力量杯竞赛一等奖。而仅2014年,他和团队修复各类大型电气设备83台,为井下生产队组处理电气事故29起,为矿节约资金183万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7年9月,他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是继十八大代表王雷雨之后第二个荣获此殊荣的高级技师,矿上一次奖励了他3万元。在2017年全国技术比武的编程科目比赛中,获得冠军,成了万人瞩目的对象,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他身上有一股韧劲,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凡是综采面设备电气出了‘疑难杂症’,我们第一个想到他,总是手到病除,他是处理机电疑难杂症的专家大夫。”这是综采系统对张利军的中肯评价。

看来,这个“小二黑”真的不简单!

“小二黑”心中有“一束光”

责,乃“责任”、“担当”。“责”的精神,就是一种尽心竭力的使命、一种义不容辞的担当、一种责无旁贷的义务。

对张利军来说,修复复杂机电设备,靠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设备安全直接关乎矿山安全、矿工安全,如果没有这份责任心,和在责任心驱使下的那份一丝不苟,是不会成功的。正是这种不断学习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让张利军经历了一次次蜕变,从一名综采维修电工成长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他不满足单纯的维修处理,还探索研制出了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集中控制台、遥控器等编程系统,作为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首个国家级创新工作室----“雷雨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张利军积极学习PLC编程技术和变频器修复技术,由他自主研制的高压开关模拟实验台,成功解决了电气设备检修存在的安全问题。截至目前,张利军共完成包括热风幕集中控制,井下双梁桥式起重机遥控改造,智能化绞车授权装置等在内的三十七项技术创新改造,现已全部成功运用到井下生产。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三晋工匠”、“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取得第七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第二名优异成绩。

父亲曾经告诉过他一个关于工匠的故事,这个人也像最初的你,也很喜欢学习、钻研机电技术,最终成为全煤行业机电检修的方面佼佼者,但这个人生怕自己的“绝技”被别人学习、超越,授徒的时候总是“藏一手”,“独门绝技”绝不外传。井下机组有了问题,也只能由他亲自去处理,教会了别人本来是可以分担工作量的事,让他弄得神乎其神。久而久之,从他身上学不到东西的徒弟转投其他“大拿”门下,他的“绝技”随着技术更新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一定要把绝技教给徒弟,别藏着掖着”,这是父亲的谆谆告诫。“这个舞台是企业提供的,我将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技术、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更多的一线职工,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的初心和使命。”每次接受媒体采访,他都不忘说这句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利军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总结出了“望闻听测”直观法、分阶数据测量法、对比置换元件法、开路接入法、控制回路分割调试法等故障诊断技术,他喜欢现场教学,这符合他的性格。2021年2月17日夜班,该矿综采一队3#层8113工作面MG650/1630-W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开不起来,第一时间,他就带上几个徒弟赶到现场。打开电控箱用万用表查先导,先导回路不通,用摇表检查发现油泵机主回路漏电,找到原因后,他让徒弟们上手,自己旁边“督战”,仅用了半小时就处理好了。通过这些方法的教学,提高了电气设备的修复质量和工作效率,也让徒弟们积累了实战经验,使他们全面掌握了MG650/1630型电牵引采煤机、EBZ220型掘进机电气部分、ACS800变频器、KBSGZY系列移动变电站、KBZ系列馈电开关、QJR系列软起动器、QJZ系列磁力起动器等设备修复技能,徒弟们的技术水平也是水涨船高。

其实,张利军一直有个隐忧,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钻研技术的并不是很多,他们喜欢玩短视频,喜欢刷抖音上快手浏览小红书,希望自己一夜间成为“网络红人”赚取流量。对这些人,张利军闲下来的时候喜欢和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梁宏伟、杨存智、王雷雨的成长史,马脊梁矿是人才辈出、声名远播。讲马脊梁矿的人文史、矿史、革命史、创业史……马脊梁矿的创业史,就是一部奋进史,一部光荣史。我们是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无形资产继承者,我们每个人只有将个人理想同企业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否则,理想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人才也不是哪个阶层、哪个行业的专利,只要肯努力、肯钻研,人人皆可成才。你们正值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年轻是你们的优势,学习是你们的强项。对于理想,你们富有更多的激情;说到成才,你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爱学习、敢创新、带徒无私,他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张利军所在队组党支部书记这样评价他。

他就像矿区的灯光,照亮了地平线下黑色的世界,在日与月的轮回中,捕捉心中平凡而伟大的信仰,星辰斗转,日月变换,将热爱化为动力,让技艺传承延续,“小二黑”张利军正在用一双慧手,为矿井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用一颗匠心谱写着“乌金事业”新的篇章。

煤二代的人生(煤二代成长记)(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