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的核心主旨)

在《西游记》的世界中,有仙佛,有妖魔,有天庭,有地府,还有人间。看似纷繁复杂,但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道派与佛派。而在佛道之上,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统御一切的存在,那就是被众仙佛奉为三界之主的玉皇大帝。

归纳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的核心主旨)(1)

道派的人数最多,势力最大,占据了天庭的大部分官职,在人间的信众也最广最多。道派以三清为尊,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前两位在书中鲜有提及,而作为道祖的太上老君是道派的代表人物,住在最高的三十三层离恨天。

佛派无论是人数还是势力都要弱于道派,在天庭任职的佛派人员也不多,而且几乎所有佛和菩萨都住在下界。佛派以佛祖如来为尊,但他只是三清四御之后的五老之一。

之所以道派的势力比佛派大,是因为在西游世界中,道教创立的时间更早,发展的时间更长。而作为三界之主的玉帝,既不属于佛派也不属于道派,而是代表了统御佛道两派的皇权。

《西游记》中人物和势力的设定,是作者吴承恩从宗教传说和民间神话中提取素材,将道祖老君和佛祖如来推至前台,分别成道派和佛派的代表人物。

《西游记》表面上看是神魔主题的小说,但其实写的都是人间事,影射的是明代朝廷的权利体系和帝王的统治手段。玉帝对应的是人间的皇帝,老君的道派和如来的佛派,对应的是皇帝统治下的各派势力和宗教体系。

《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作者吴承恩的主要人生经历是在嘉靖年间,不惑之年的他屡次科考落第,于嘉靖二十一年写下了《西游记》的初稿。后来人到中年才补中任职,终因被小人诬陷,辞官回乡归隐。从此着力撰写《西游记》,并于万历初年完稿。

嘉靖皇帝执政初期整顿朝纲,吸取了前朝宦官当权乱政的教训,抑制宦官集团权力,重用一批通过科举选拔的贤臣,从而使皇权得到复兴和加强。但在执政中期,朝政日渐腐化,嘉靖帝一改先帝们佛道兼崇的惯例,独尊道教,压制佛教。迷信方士,每日修炼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术,并长期服用含有重金属和毒性的所谓“灵丹妙药”,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归纳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的核心主旨)(2)

吴承恩把当时的社会现状,影射在一个神魔主题的小说里,提醒当权者应该佛道并重,三教合一,方能坐稳江山。

来看原著第四十七回,孙悟空对车迟国王说:

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吴承恩借孙悟空的口,表达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西游记》以“寿命”为底层逻辑,仙界、人界、妖界都在追求延寿长生。玉帝因拥有蟠桃这一延寿至宝,被奉为天庭的“皇帝“,统御着佛道两派势力。

但道派势力又远大于佛派,作为开天辟地时期就存在的道祖老君,必然不甘心屈居人下,始终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而玉帝要想坐稳”皇帝“的宝座,就必须压制道派力量,提升佛派的地位,最终平衡佛道两派势力。这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运用的”帝王之术“,巧妙地平衡权力体系中的各派力量,皇权才能更加稳固。

通观《西游记》全文,表面上玉帝的出场戏份并不多,但其实他才是最为关键的人物,也是所有事情的幕后策划者。玉帝运用“帝王之术”来平衡佛道两派势力,以达到稳固皇权统治的目的。

从请佛祖如来降服孙悟空,并设立安天大会让如来坐了首席,到大力支持如来传经东土的计划。取经路上师徒四人数次灭道扬佛,几乎扫平了西牛贺洲的道派势力,并最终使佛教在南赡部洲发扬光大。玉帝不断抬升佛派力量,用以制衡道派势力,从而让自己三界之主的宝座更加稳固。

大部分人对《西游记》的了解都源自电视剧,但电视剧对原著做了较大的改编,把玉帝设计成一个软弱怕事的形象,淡化了权利斗争的内容,重点弘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矢志不渝的精神,可谓是满满的正能量。

归纳西游记的主题(西游记的核心主旨)(3)

但要想真正感受到《西游记》这部经典传世之作的魅力,就必须仔细品读原著小说。原著中展现了宏大的世界观,精妙的伏笔铺垫,深沉的剧情设计,华美的佳句诗篇。在书=中暗藏着许多的谜题和伏笔,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也是《西游记》被列入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