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杜甫为斛珠夫人赋诗

热播剧《甄嬛传》中有这样幕:甄嬛在温宜公主周岁宴上,被迫跳了一曲惊鸿舞,引来了满堂喝彩,赢得了皇帝宠爱。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

这惊鸿舞原是由唐代梅妃所创,惊才绝艳的梅妃被称为斛珠夫人,是唐玄宗李隆基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不过,风华绝代的斛珠夫人却结局凄凉、命运坎坷。

那么,斛珠夫人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江家有女初长成

公元723年,福建莆田的江家迎来了一个女婴,父母为其取名为江采萍,江家为闽南之地有名的医道世家,其父为江家长子江仲逊。

江仲逊不仅继承家中中医绝学,更是饱读诗书、取了秀才,是远近闻名的儒医。

唐代经历了武则天这位女皇帝以后,风气更加开放,很多开明之士并不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板思想,江仲逊便是其中之一。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2)

也是因为如此江仲逊十分注重对于女儿的培养,从小就教授其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江采萍也不负父亲的期望,聪慧善学的她小小年纪就会吟诗作赋、明达思辨。

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

十四岁时江采萍出落得亭亭玉立,穿衣打扮都喜素色娴雅,除了痴迷于诵读诗书以外,她还爱梅如狂。

江采萍所居住的院落必须栽种梅树,江仲逊为了满足女儿的爱好托人从各地搜罗来不同的梅树品种,栽种在江采萍的屋前屋后。

梅花盛开的时节,江采萍在屋内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盛开璀璨的梅花、闻到馥郁馨香。江采萍采摘梅花泡茶,并在梅树底下读书吟诗,可谓爱梅至极。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3)

久而久之江采萍也如梅花一般高雅娴静、气质脱尘,但凡是见过江家小姐的人无不夸赞,其犹如天女下凡、美貌绝伦。

闽南一带的青年才俊皆是想要一睹江采萍的风采,求一首其创作的诗歌。十五岁及笄以后,前往江家求娶江采萍的氏族子弟踏破了门槛。

江家是世代清流的儒医世家并不嫌贫爱富,江仲逊想要为女儿择一门良婿,所以并不着急将女儿出嫁。

不知谁家儿郎有此福气,能够娶得江家女为妻。

只是未成想这一等反倒改变了江采萍的命运,让她等来了入宫的机会。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4)

唐玄宗最为宠爱的武惠妃因病去世,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伤心不已成日里郁郁寡欢。

后来李隆基又看上了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杨玉环毕竟是亲生儿子的妃子,李隆基爱而不得、纠结不已。

唐玄宗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出谋划策,与其一直惦念杨玉环这位儿媳妇不如放眼天下,比之杨妃的美女定然能寻到。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下旨命高力士为自己选美,高力士听闻湖广两粤等南方地区美女如云便动身前往。

抵达闽南以后,高力士探听之时多次听人提起儒医江家有一女儿,恰逢16岁的年纪如出水芙蓉、清丽绝伦。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5)

为证实传言非虚,高力士特意带着礼品上门求见一番,在见到江采萍之后也惊为天人。江采萍的气质如孤立的寒梅,高雅脱俗、貌若天仙,李隆基的后宫妃嫔无一人能及。

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

高力士当即向江仲逊表明自己的身份,为唐玄宗求聘江采萍入宫为妃。江仲逊虽然也忌惮皇室权力,但是他爱女之心不忍看着女儿入宫,便询问江采萍的意愿。

江采萍对于名利看的十分淡薄,不过她不愿让父亲为难,随后便宽慰父亲:

进宫也未必是坏事,或许是另一翻天地。

江采萍答应入宫之事。拜别父亲之后离开家乡,跟随高力士回到了长安,进入皇宫、面见圣上,开始了她的后宫之旅。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6)

入宫为妃得隆恩

李隆基对江采萍一见倾心,眼前的女子清丽脱俗,不是仙女却胜似天仙下凡,令唐玄宗神魂颠倒。

江采萍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不单单只有外貌,才华也是万里挑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作诗歌不输才女谢道韫,成为后宫中独树一帜的存在。

李隆基本身就喜欢乐曲歌赋,擅长音律乐器的江采萍就像是难得的知己一般,不但能和李隆基探讨创作乐赋还能自编舞蹈,一曲惊鸿舞令世人惊艳。

李隆基如获至宝,对江采萍喜爱至极,破格册封其为东宫正一品皇妃,因江采萍爱梅如痴,还特赐封号为梅妃。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7)

为了体现自己对梅妃的爱意,李隆基特意命人在宫中各处都栽种不同品种的梅树,各地大臣更是为了讨得皇帝欢心,搜罗奇珍异种的梅树送入宫中。

除此之外,李隆基将宫中各处的亭台楼阁,改为“梅”字命名,又专门在梅妃的宫里修建了很多对坐的梅阁。

擅乐器、晓歌舞,尤爱梅花。

在霜冷梅开的日子里,两人可以随意坐在梅阁里赏梅饮茶,冬日寒冷时还可以煮一壶温酒、对饮吟诗。

梅妃并没有恃宠而骄,相反她对待下人和善宽厚,对待宫中其他妃嫔以礼相待,对待宫中的皇嗣公主也是爱护有加,正因为人品正直平以待人深受宫中内外的夸赞。

梅妃没有承袭父亲的中医医术,不过对于养颜护肤却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8)

她擅长将石斛和珍珠研磨以后,按照比例调配在一起,涂抹在脸上用来护肤,这是最早的汉方养肤之人。

梅妃也不吝啬将自己收集的美容养颜的方子,告诉宫中其他妃嫔和公主,使得她更加欢迎,还被大家称为斛珠夫人。

即使成为后宫最受宠的贵妃,梅妃始终没有借助皇权提升自己家族的势力,也没有结党营私,而是以国家大义为先、气节如梅。

她时常督促提醒李隆基应以国事为先,不要一味沉迷享乐,百姓安乐、天下太平才是正事。

李隆基在梅妃的影响下,停止举办宴会,专注于朝政之上、励精图治,使唐朝在几年间的发展突飞猛进到达了巅峰。

昔太宗有贞观之治,百姓安乐,愿陛下也有开元之治。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9)

只可惜,李隆基本就是喜新厌旧之辈,梅妃再好也有花期,花期一过再也无法吸引李隆基。

最是无情帝王家

在高力士的计谋下李隆基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杨玉环,杨玉环一入宫就被册封为贵妃,李隆基将梅妃抛诸脑后,日日夜夜和杨玉环在一起、饮酒作乐。

李隆基彻底不务正业,自此不再上朝,还亲自为杨玉环编写《霓裳羽衣曲》,两人在宫里奏乐跳舞好不快活,朝中大臣但凡是上奏劝阻者都被斥责。

杨贵妃性情傲慢、恃宠而骄,不将宫中其他妃嫔放在眼里,并且一再的要求唐玄宗册封其家人。

她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为一品夫人,品行不端的堂哥杨国忠也靠着杨玉环做到了宰相一职。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0)

李隆基更是在杨玉环的请求下,将两位公主下嫁到杨家,一时之间杨家鸡犬升天成为朝中新贵,随即杨家人变得目无法纪、鱼肉乡里。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

梅妃生性高洁,自然瞧不上杨玉环的所作所为,她认为杨贵妃此举是在将李唐皇室往火坑里推。

梅妃写了一首诗送与李隆基,讽刺其一味宠幸杨贵妃偏袒杨家,会使朝堂不稳、百姓遭殃。

杨贵妃知晓此事后心中记恨梅妃,便仗着李隆基宠幸自己几次三番出言陷害梅妃,李隆基为了安抚杨贵妃下旨将梅妃打入冷宫、不再召见。

梅妃毕竟陪伴了李隆基十年光阴,宫中梅花绽放之时,多情的李隆基总是会想起当初和梅妃在一起时恩爱甜蜜的日子,可碍于杨贵妃妒悍不逊,李隆基不敢召见梅妃。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1)

一日杨贵妃回家省亲,唐玄宗召见梅妃去翠华西阁叙旧,不料被杨贵妃发现。

杨贵妃撒泼大闹辱骂李隆基和梅妃,致使李隆基极其没有面子,一怒之下将杨贵妃赶出了宫。

不过在杨贵妃出宫后不久,李隆基就感到内心失落,当晚就命禁卫军将杨玉环接了回来。

梅妃自知李隆基的选择,自己在他心中不及杨玉环万分之一,心伤不已写了一首《楼东赋》以寄她的满腹委屈和无奈。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李隆基虽然心中思念江采萍,但却又惧怕杨玉环生气吃醋,不敢再去见她。因心中有愧,便赏赐给梅妃一斛珍珠,梅妃拒收珍珠从而写下了一首诗: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2)

这一首诗表达了她的悲愤心情,或许梅妃早就明白,李隆基一位堂堂皇帝,因惧怕杨玉环而不敢见她,不过是因为他更加宠爱杨玉环,才如此偏爱与她。

自此以后,梅妃再也没有见过李隆基,孤独冷寂的在上阳宫中生活。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打着清君侧,清除杨家的名义起兵造反。

李隆基贪生怕死也无君王的担当,他悄悄地带着杨贵妃姊妹以及一些心腹大臣从宫中出逃。

梅妃和宫中其他妃子毫不知情,在叛军打到宫里时,才知晓李隆基早已带着杨玉环跑了。

梅妃心中悲愤交加,十余年的感情不过是一场空,到最后自己爱的男人将其弃之如敝履毫无怜惜之情。

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3)

虽然李隆基不仁,但梅妃品行高洁却不能任由自己受到叛军的侮辱。

为保住清白和人格,梅妃穿着素衣,在上阳宫内投井自尽。奈何梅妃也猜错了,李隆基这位多情又自私的男人,最爱的人不是杨玉环而是他自己。

在马嵬驿,面对众将士的不满,为求自保李隆基命高力士勒死了杨玉环。

脱困的李隆基回到宫中,失去了杨玉环又想起了昔日宠幸的梅妃,便命人在宫中各处寻找却遍寻不到。

原来当年梅妃投井以后,宫中受过其恩惠的太监不忍看到梅妃死无安葬之处,便将梅妃尸首捞出用棉被将其裹住,埋在了她最爱的一棵梅花树底下。

李隆基得知消息以后悲痛大哭,命人将梅妃的尸首挖了出来,重新修建陵墓风光安葬,并在其陵墓四周种满了梅树。

斛珠夫人古代照(历史上的斛珠夫人)(14)

李隆基此举不过也是为了弥补心中愧疚,倘若他当初真的爱梅妃,也不会将其打入冷宫,逃走时弃之不理。一入宫门深似海,只可惜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短短一生凄凉悲惨。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开元天宝遗事》、《梅妃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