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生活中最常用的手语动作(世界语圈手语圈)

中国报道世界语新闻 昨天

世界语者喜欢谈论语言话题。圈外人质疑世界语的表达能力,认为世界语者是边缘人群,而手语使用者也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巴西世界语者雷纳托·格德斯·菲略(Renato Guedes Filho)在其论文中围绕巴西手语(Libras)做了民族志研究,在一次线上会议中就世界语和手语两个社群的相似性进行了演讲。

16个生活中最常用的手语动作(世界语圈手语圈)(1)

雷纳托·格德斯·菲略探索世界语和手语社群的相似之处。听听他怎么说?

自从参加第一次世界语聚会,我就被世界语圈的氛围深深吸引,并且很早就体会到“会后综合征”(指一些世界语者在国际青年大会或类似活动结束后,产生的失落、想念朋友、希望继续参加世界语聚会的感受)。我吸收了世界语社区的一些价值观,例如热情好客,以及对语言障碍的认知。到如今我甚至不知道如果我不是这样还会如何。

16个生活中最常用的手语动作(世界语圈手语圈)(2)

世界语单词

在学习世界语之后,我继续学习几门其他外语,其中一些语言,我达到对话交流的水平。当我在国外,特别是在亚洲居住时,我用所学外语进行沟通,因为我的母语无法同外国朋友交流。我很享受同外国朋友如此亲密交流的机会。

然而,直到我学习巴西手语之前,世界语的氛围或者讲世界语的感觉,在我看来都是非常独特的。这两个群体的特征有很多不同,但我也注意到这两个语言群体存在一些有趣的相似之处,而这在其他大的民族语言中(例如葡萄牙语、法语、西班牙语或汉语)是找不到的。

第一个相似之处是使用者。像世界语者一样,巴西手语使用者在空间上是分散的。世界语者只有一种场合可以确定地跟面前的陌生人讲世界语,那就是世界语聚会。

手语使用者在聋人聚会上能直接和陌生人交流,在传统会议中则没这个条件。在世界其它地区,少数族群的语言使用人数在减少,不过少数族群的语言基本分布在具体的地域上,至少在不远的过去使用者还比较密集。

其次,手语使用者组织聚会、会议和俱乐部等活动交流时,像我们熟悉的世界语聚会一样很愉快。而且并不让人惊讶,在这“无声”的聚会结束时,大家同样会期待再次相见,也会有“会后综合征”。

在这些聚会中,语言问题是经常聊的话题,这是我在世界语者中发现的。也就是说,在这两个群体中,语言隔阂的话题经常出现在非语言学家的讨论里。例如,在听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东北部几个自治区的官方语言)广播时,我印象里他们讨论语言问题的频率高于西班牙语广播。

世界语者喜欢讨论同一事物的替代词,反对不必要地引入外来新词,支持简洁、逻辑的语言应用。有时甚至会以正确表达语言之名,直接纠正别人句子中的语法问题。令我惊讶的是,在巴西手语群中,普通人也会争论一个概念的正确表达,而一般人也会捍卫自己的语言不受葡萄牙语(巴西官方语言)的影响。(编者注:手语不等于“用手势表达的口语”,手语有其独特的语法及表达形式)

我不会讲其他少数族群语言,也不了解在其他少数人使用的语言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但依我对加泰罗尼亚语的了解,这种现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普遍的。这让我们想起关于世界语是否为“少数族群语言”(minoritata lingvo)的学术讨论,对我们而言,世界语与更强势的一门或多门语言共存,因此在日常使用中始终处于其影响下。

在世界语环境下,人们会讨论到底何为“世界语者”,是会说这门语言的人,还是接纳“世界语精神”的人。

如今,在一些聋人群体有相同的讨论。人们会把认同聋人文化的人称为聋人(当用世界语等语言表达时,该词首字母大写,如Surdulo),与不懂手语的听力障碍者有所区别。这类听力障碍者通过学习理解唇语和说话(更多地靠向“听人”——即听力正常者的文化),有时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聋人群体的一员。

在这两种情况下,我注意到对于成员分散的群体而言,语言对认同过程有着核心作用。

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缺乏大众的认知。外行通常认为世界语没有文化或文化创作,例如没有书籍、谚语和诗歌。人们对手语也有同样的想法。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直到接触了有着丰富、独特表达的手语。

在聋人文化中,1880年的米兰会议上,所谓的专家决议禁止聋人接受手语教育,当时包括巴西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支持口语教育。不出所料,结果是灾难性的,一个世纪内影响了数百万人的交流。这段历史造成的痕迹和创伤迄今还在影响世界各地的聋人。

幸运的是,今天无论是通过世界语进行国际交流,还是和巴西聋人使用手语交流,都更加顺畅。如今新技术的出现对身处各地的世界语者非常有帮助,通过互联网可以立即与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互发信息、语音和视频。与只能通过信件和电话进行交流相比,完全是另一种体验。

另一方面,令人遗憾的是巴西手语群体无法享受电话的便利,手语的书写系统也鲜为人知。不过新兴的视频即时通讯彻底改变了巴西各地手语使用者的体验。

希望这两种语言能获得更多建制层面的认可。如果世界语获得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或欧洲联盟等跨国组织的认可,它将获得巨大突破。然而,实现的可能性仍处于设想中。

16个生活中最常用的手语动作(世界语圈手语圈)(3)

巴西手语Libras

在巴西,巴西手语Libras在2002年获得正式认可,随后取得进展,如在大学推广语言课程。巴西现任第一夫人米歇尔·博尔索纳罗(Michele Bolsonaro)打手语向国民讲话,这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一些人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权利的希望。但这只是象征性的行为,没有实际意义,最近电视频道TV INES(仅用巴西手语播放的电视频道)的关闭就证明了这一点。

巴西手语和世界语的使用者超越地域,具有特殊的社会力量,而这社会力量在其他地方是不常见的。城市中心的手语群体与巴西手语会有相似情况,例如LSF(法国手语)和LSE(西班牙手语)。

另一个语言群体或许和世界语更加接近,它就是国际皮钦手语(la piĝina Internacia Signo),或者称为Gestuno,这是在聋人国际会议上产生的一种交流方式,但它还缺乏世界语这样的系统性。

当目标受众出于经济原因使用多种语言时,欧洲联盟和世界聋人联合会等组织支持使用国际手语。但他们还指出,理想情况是,要将其翻译成各国手语以确保理解。

也曾有其他用于跨民族沟通的手语,比如平原印第安人手语曾用于贸易交流,被称为北美洲大平原部落间的通用语,因为欧洲人的殖民而消失。

国际手语因其全球性,可能比世界语受到更多关注。我认为有趣的是,世界语的经验与多数民族语言有所不同,但与其他非计划语言具有相似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