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1)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2)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3)

聚焦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4)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纵观党的历史,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的成立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来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历届全国代表大会的概况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5)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着全国6600多万名党员。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阐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6)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7300多万名党员。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7)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68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着全国8200多万名党员。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联系;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进军,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8)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共2354人,代表着全国8900多万名党员。

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编辑/司宇

审稿/胡晓云 审核/刘晓文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9)

维泰天平工作室诚征各类身边的法律故事、周围的奇葩案子,说不定下一个主题里,就有你的素材~想听法官叨叨办案经历?想了解未知的审判真实世界?欢迎关注“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倾听法院小编讲述我们身边的法律故事。

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喜迎二十大一起学习)(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