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朝的评价从繁盛到灭亡(唐朝的辉煌与衰败)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提拔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对唐朝的评价从繁盛到灭亡(唐朝的辉煌与衰败)(1)

李隆基不仅慧眼识贤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精简机构,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但是在位后期,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公元745年,唐玄宗封杨玉环为贵妃。为讨贵妃欢心,李隆基费尽心思。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奢侈之风变本加厉。自此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也平步青云,做上了唐朝的宰相。朝中大权也在向杨国忠靠拢。

在杨国忠的专权下,整个唐朝开始混乱起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唐玄宗毫不在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唐玄宗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

杨国忠屡次向唐玄宗进言说安禄山会造反,并想方设法给安禄山“穿小鞋”,就这样在杨国忠的步步紧逼之下,于是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独揽大权的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12月就攻入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但攻到潼关时,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叛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晚年的唐玄宗已经利令智昏,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听信小人说高仙芝和封长清的坏话,诋毁他们与安史叛军相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不经过仔细调查,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丰富、作战勇敢的将领。之后唐玄宗又派上了哥舒翰统领潼关军队拒敌,哥舒翰正确地分析了当前情势,也认为坚守不出才是御敌之策。但奸相杨国忠又鼓动玄宗下圣旨强迫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在接到圣旨后知道此战必败,但慑于皇权的威严,不得已带兵出战,最后果然大败,自己也被手下绑赴敌营。

在潼关失守后,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高力士缢杀杨贵妃。旋即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此时的长安失陷,安史之乱进入最高峰。

公元757年1月,安庆绪与严庄、李猪儿串通将父亲安禄山谋杀。安庆绪诫令宫中严加保密。随即,安庆绪继位,年号载初。

公元757年,唐河南节度副使张巡等率军民十三万余人坚守睢阳,许远因张巡智勇兼备,将作战指挥交张巡负责,自己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战斗筹划都出于张巡。两人密切配合,使叛军久攻不下,只能围而不攻。睢阳是抗击、牵制安禄山叛军的著名城市攻坚战,史称“睢阳之战”。同年10月,终因兵饿力竭,寡不敌众,城被叛军攻破,张巡及其部将36人遭杀害。

睢阳坚守10月之久,在此其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已完成了恢复、准备到反攻的过程,前一个月已收复西京长安,在睢阳陷落后10天又收复了东京洛阳,叛军再也无力南下。

公元762年,李亨病危,李豫登基,是为唐代宗。即位当年,代宗便任命其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统率仆固怀恩等大败史朝义部叛军,收复洛阳及河北诸郡,至次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代宗在位时,颇有志于朝政。大力打压权宦强臣,颁行“两税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公元779年,代宗去世,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在位期间力图平藩,但是引起了藩镇军阀朱滔、李希烈、朱泚等叛乱,发生了持续五年的奉天之难战争。后用宰相李泌之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为后来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后,其子李诵登基,即唐顺宗。顺宗任用一些大臣展开“永贞革新”,但因革新触犯了宦官和节度使得利益,顺宗在位不到两百日后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即唐宪宗。

唐宪宗经常阅读典籍实录,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勤勉政事。他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宪宗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十五年间,在政治上有所改革,政绩较多。在军事上,宪宗取得了从而取得了元和年间削藩的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唐朝获得再次统一。这一短暂的成就被称为“元和中兴”。

公元820年,宪宗暴崩,郭妃集团主导了一切,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唐宪宗一死,朝中宦官,除了依附太子李恒以外都尽数被诛灭。李恒继位后,安心享乐游玩,经常宴饮宴会,无心朝政。其任用的宰相萧俛、段文昌又无远见。

公元824年,李恒去世。其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在位期间,冷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引发染工暴动事件。于公元826年,为宦官刘克明等所杀。同年,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改年号为“太和”。

唐文宗在位期间,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众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党派之争的牺牲品。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

公元840年,文宗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一岁。李炎即位,即唐武宗。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在其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武宗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通过一连串举措振兴了朝局,其统治时期被后人称为“会昌中兴”。

公元846年,武宗去世。李忱继承皇位,是为唐宣宗。在位期间,他抑制宦官势力,打击权贵,勤俭治国,注重选拔人才。文化上,再次尊崇佛教。经过多年奋战,使河西走廊的瓜、沙等十一州重新回归唐朝。但在唐宣宗统治末期,经济、政治衰退,国内已有乱象。

公元859年,宣宗去世。其子李漼即位,即唐懿宗。继位不久,国内积累的矛盾便爆发,全国出现大规模的民变。

公元 873年,唐懿宗因病去世。其子李儇即位,为唐僖宗。僖宗在位期间,权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乱。在位期间,黄巢起义使唐朝的经济重地江南地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公元888年,唐僖宗去世。其弟寿王李晔即位,即唐昭宗。昭宗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公元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同日,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神策军指挥使孙德昭袭杀刘季述,迎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

公元903年,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公元904年,朱温发兵攻陷长安,挟持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其杀害,立辉王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公元907年,朱温逼哀帝禅位。至此,唐朝灭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