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统辛登堡简介 布特杰吉的总统之路

德国总统辛登堡简介 布特杰吉的总统之路(1)

皮特.布特杰吉(Pete Buttigieg)是最年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角逐者,今年38岁。

从表面上看,他有下面这些特点:

  • 年轻
  • 是个小市长
  • 曾经从军,去过阿富汗战场
  • 同性婚姻
  • 一般人不知道怎么念他的姓,干脆叫他“皮市长” (Mayor Pete)

与其他重量级候选人相比,皮市长似乎没有太多政治资历。但自宣布参选以来,他不仅在媒体上露面越来越多,民调高居前列,在刚刚举行的依阿华州和新罕布什尔初选中也获得了名列前茅的票数。

德国总统辛登堡简介 布特杰吉的总统之路(2)

德国总统辛登堡简介 布特杰吉的总统之路(3)

看过几个网上流传的皮特的采访,和几轮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辩论之后,发现他很有口才。做一个政客、领导人,口才很重要,是个人魅力的主要成分。比尔.克林顿就是带着一口南方乡下口音,用简单、直率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亲和了大众。

记得当年念大学听美国之音练英文,有一次听到克林顿和老布什辩论。老布什说经济好是他做总统的功劳。克林顿马上说,“大公鸡还说太阳升起来是它打鸣的功劳呢!”

奥巴马也有类似的语言天分,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奥巴马有一次在一个教堂讲话,提到穷人和医保的话题时说, “当我看到街边的无家可归者行乞,我就觉得不再富有;当我看到年老病残看不起医生,我就觉得不再健康。”简单,动人。

相比之下,有些政客可以高谈阔论,滔滔不绝,但过于口号化,虽有激情,却不具体;太有激情的,留给听众的是情绪,不是内容。有些政客则太书面化,虽有内容,但让人觉得陈腐。希拉里就有一点文绉绉的感觉,让老百姓觉得有距离。

听皮市长讲话,有一点当年听克林顿和奥巴马讲话的感觉:貌似简单,但不粗俗。更重要的是,话语前后连贯,有逻辑。像其他优秀的演讲家一样,他常常在讲第一句话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下面几句,设下埋伏,一步一步把听众拉到他要去的境界。

比如在去年民主党第一次候选人辩论时,主持人问到他对非法移民被集中关押的看法,皮特说他当然反对非人道的处理方式;然后话锋一转说,“共和党人常常把基督教义挂在嘴边,但当他们强迫把移民家庭的婴儿和父母分离时,他们嘴上的教义就没有一点可信了。”

除了口才和其他一些表面特征外,皮市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图书馆里皮特的自传《最短的回家路》(Shortest Way Home)有了录音版,我马上借来一听。

- 1 -

首先, 皮特.布特杰吉的文字很好。他的自传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但婉婉道来,一直能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和他说话、辩论的风格一致,没有华丽的虚词,语言清晰、流畅。

这并不是偶然的。皮特的父亲是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rtre Dame)的英文教授。皮特在读高中时,曾经参加过一个全国的征文比赛,得了第一名。高中毕业,皮特以学校第一名(valedictorian)的成绩去了哈佛,学历史和英语文学。大学毕业后,皮特去了牛津大学,用罗兹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学了三年,又拿了一个哲学、政治、经济学的本科学位。

皮特说牛津的经历让他培养了一个习惯:时时运用缜密的逻辑。一个哲学学生必须学会,说和写的每一句话里,每一个字都要经得起推敲。可以说,这样优秀的教育背景,给他日后从政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基础。

皮特大概有记日记的习惯,书中记述了很多成长、工作中的细节。比如,他详细描述了在哈佛时,常常要走过一堵纪念墙,墙上标刻着南北战争中献生的哈佛学子的名字,出生和战死的时间和地点。这些画面和911之后国家的变化激起了他的很多思考,最终推动他决定参军(预备役):与其感叹当今优秀学生极少参军的现实,不如自己亲身去做。

用这样的细节,皮特把他的成长过程很连贯地描绘出来:你清晰地看到一个有爱心的少年,变成一个好学的青年学者;在高薪和高压的麦肯锡顾问公司跌爬滚打,在通宵工作时突然发现做商业顾问不是他的激情所在——于是辞掉顾问工作,走遍全国投身做民主党人的选举义工;29岁时回到家乡,鼓起勇气参选印第安纳州南弯市市长——然后做了近8年的“皮市长”。

- 2 -

皮特在做第一任市长时,作为后备役被招入正规军,随后派遣到阿富汗战场。

皮特的工作是情报官,但也有出勤的任务,开大卡车运货物,每次都会面对路边炸弹和伏击的威胁。在服役完成任务踏上回国之路时,他听到消息,一个还在战场的战友开卡车被炸,不幸遇难。

这个消息让他在回国路上想了很多。几个月后,他在“南弯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公开他的同性恋取向。也许是在战场经历之后,他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更坚定了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道路的决心, 不再隐藏任何东西。

《最短的回家路》一书也花了很长一章讲述他后来恋爱、结婚和婚后的生活。皮特说,他当时三十几岁,从来没有真正恋爱过。虽然受过好的教育,有过好的工作,去过战场,是美国最年轻的市长,但总觉得生活中有些缺失。认识后来成为他丈夫的切斯亭以后,让他在人生寻找、探索的道路上体会到了常人所描绘的“完结”。这也是他个人生活中“回归”的一面。

皮特回忆了很多小故事。他讲到第一次开车去切斯亭家见爱人的父母,兴奋、紧张,不知所措;吃饭、看电视、聊天,在几个小时之内,皮特就体会到切斯亭父母对他的接受和爱——父母对自己孩子无条件的爱,很自然地浸染到孩子所爱的人身上。

切斯亭的父母是典型的中西部美国人:住在密执安州小镇上,经营一家小园艺公司,给人修花剪草,冬天卖圣诞树;不富裕,但也丰衣足食;住自己亲手建的房子;开皮卡;去教堂。在社会观念上是很典型的中间偏保守的美国人。

切斯亭高中时就决定出柜,告诉了父母他的同性取向。当时的社会观念还比较保守,他的父母根本吃不消。很长一段时间,父母不能接受,关系很糟糕,基本上把他赶出家门。切斯亭不得不出外流浪,打各种短工过日子,大学学业被迫中断。

突然有一天,父母打电话过来,告诉切斯亭,他们想通了,接受儿子和儿子的一切。这种家庭的伤痕肯定很深,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最终修补裂痕之后也更真切。

皮特还描绘了他的做大学教授的父母第一次去见切斯亭的父母。这是很多家庭都有过的经历:刚开始大家可能有些局促,但打开话匣子以后,个人、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统统不是问题——因为双方的父母最爱的是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爱的人。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一章给我印象最深。婚姻就是婚姻,家庭就是家庭,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时代,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都有围绕着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都有喜乐悲哀的起起落落;爱,都是相似的。

有时候,同性婚姻会被社会看扁,至少被称为不一样。皮特的个人经历,相信和其他人一样。想通了,实际上都是普通人的生活。

- 3 -

皮特是政客,媒体和政敌喜欢炒作他的私人生活,吸引眼球,但偏失了讨论的重点。政客的重点是政治主题,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皮特说他当然认为同性恋应该有常人同样的权利,但这不是他参政的主题。皮特相信,一个选民即使在个人生活上不完全认同他的生活方式,他也愿意开诚布公地相互交流,阐述他的观念,寻找共同点。

在印第安纳这样的保守地域,能够伸出手和各种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不隐藏自己的思想,但也不因此去攻击对手,用这样的态度,皮特赢得了市长连任,而且在连任选举中得到80%的选票。

实际上,这可能是皮特作为政客的最大长处。民主党在2016年失掉了中西部的很多工人、农民的选票,有很大原因是领导阶层过于精英化——他们常常代表东西两岸经济、科技发达的地区,能够领导世界大趋势,能够和世界先进思想接轨;但精英阶层常常让人觉得高傲、遥远,也因此树立了很多政敌。

印第安纳州在哪里?很多美国人可能也说不清。你如果坐飞机从纽约飞洛杉矶,飞了一个多小时后,往飞机下面看,是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印第安纳就在这片玉米地里。英文里,这叫 “flyover country”:一飞就过的地儿。

皮特在世界上走了一大圈,回到了出生长大的中西部,认识到要联合最大的圈子才能愈合当今社会的大裂痕。他不炫耀哈佛、牛津、麦肯锡的精英背景,从基础做起,理解和尊重中间和保守的美国人,有相当的亲和力。他的丈夫一家也是这种典型的中间派。

- 4 -

一个38岁的人一般不会去写自传——日子还长着呢。出自传的三十几岁的人,大多数是退役的运动员:三十几岁可能已经功成名就,过了顶峰,激动人心的运动生涯有很多看点。

皮特的政治生涯才开始不久,成就貌似也就是一个“县令”,写自传当然是为竞选总统做准备。皮特知名度不高,很多人除了媒体的表面报道,不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想把自己成长过程走过的道路告诉大家。

这里的道路,不仅仅是他从政、做官的道路,也是个人生活寻找、成长的道路。同时,皮特也看到美国民众自2016年以后在政治上的一些迷茫,认为他个人走遍世界寻找自己的道路和当今大家寻找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出路有很多共性:“回归”,不是要回到过去;有时候,貌似漫长、艰难的路才是“最短的归家之路”。

他给寻求出路的美国民众的答案,不是这一本薄薄的自传能够展开的。民主党的初选,已经给了他一个表现的舞台。从政、参选就是炼狱,一路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打击:

  • “你是同性恋”
  • “你太年轻”
  • “你只是一个县令”
  • “你是精英”
  • “你……”

皮特好像已经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准备好了答案:

他是一个平常人,会去赢得平常人的心:他和切斯亭住的是自己粉刷、装修的旧屋子;他和切斯亭还背着十多万美元的学费债务;他的丈母娘靠国家/奥巴马医保买药治皮肤癌;


他有资深宗教背景——父亲初来美国是学神学的,自己上的是基督教高中。对于宗教里对不同性取向的看法,他研究了很多年,可以引经据典,自圆其说;


他上过战场 (现任总统借病逃过兵役);


他放弃了麦肯锡的工作,在中部一飞就过的小地方做了8年父母官,算是有相当丰富的行政管理工作经历。

祝他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