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奚,会意字,读作xī。本义是在扎高发辫的人,不是奴隶。

  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奚,大腹也(奚,大肚子的人)”,把奚字归入“大部”,把表示人的发辫的幺字和表示人的大字分割开来,析字不正确。由于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析形不正确情有可原。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1)

奚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2)

古奚国故里——山东滕州官桥镇

  一、奚字本义被误解为奴隶的几个原因

  长期以来,主流观点把奚字本义解读为奴隶或女奴。这是很多训诂大家和甲骨文研究专家的一致看法,皆因源自对甲骨文、《周礼》、《魏书》以及其他历史文献的误读。以下是主要原因:

  原因一:对《周礼》中有关奚人的误读。东汉·郑玄《周礼注》中对“奚三百人”的注解,称“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才知以为奚。”《辞海》(1999年缩印版)采用郑说。

  原因二:对甲骨文奚字字形的误读。其中,罗振玉(1866年~1940年)《殷墟书契考·释奚》中认为,“予意罪隶为奚之本谊(本义)。故从手持索以拘罪人。”意思是,他认为,有罪的奴隶是奚字的本义,依据是奚字是用手拿绳索拘捕罪人。郭沫若(1892~1978年)《甲骨文字研究·释臣宰》认为,“卜辞有奚字,作(多个甲骨文字)等形其为缧绁[léi xiè]之象尤显著。凡此乃由文字可以证明者也。”意思是说,甲骨卜辞中有多种字形的奚字,缧绁(捆绑犯人的黑绳索)的样子非常明显。这是由奚字可以证明的。《辞源》采用郭说。

  原因三:魏晋时期,中原人特别是士族对周边异族蔑称为奚奴,但这里的奚是库莫奚的简称。《魏书·列传·卷八十八》称,“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宇文之别种也。”意思是说,库莫奚国的先祖,是从东胡宇文部独立发展出来的。库莫奚为族名的音译,意为沙漠或大漠,隋朝时简称为奚,与商周时的奚没有关系。中原人自识高贵,就把周边的少数民族蔑称为奚奴。

  原因四:唐代继承魏晋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并且扩大范围,把家奴或仆人也称为奚奴。《新唐书·李贺传》就把李贺的书童称为“小奚奴”。元·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春》曲:“问春何处忘机,小奚奴相趁相随。”亦称“小奚”、“小傒”。这样将错就错,历朝历代就把奚与奴隶等同起来。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后人把连高发辫都要有人帮忙编扎、本来高贵的奚人变成了奴隶,实在是历史的误会。

  二、奚字本义并非奴隶的理由

  奚字本义是扎高发辫的人而不是奴隶,理由有三:

  理由一,从奚字的甲骨文字形上看不出奴隶的样子,倒是一位贵人的样子。

  奚字的甲骨文字形可分为六种:一是头顶有高发辫的跪坐女人,二是头顶有高发辫且侧立的人,三是头顶有高发辫且正面站立的人,四是有高发辫的跪坐女人双手向后甩出,五是一只手在站立的人的高发辫旁,六是两只手在头顶有高发辫且侧脸跪坐的人旁。从有手在高发辫旁边的字形看,奚不但不是奴隶,而且还是高贵人,他们有人伺候扎高发辫,而不是自己动手。

  商代青铜器“奚卣”、“亚中奚簋”和“丙申角”中的金文字形都是一只手在站立的人的高发辫旁,是继承了上述甲骨文字形五。这一字形被周代金文继承,经过小篆、隶书,最后演变成上中下结构的楷书“奚”字。

  奚字甲骨文有男有女,说明这个氏族部落有与其他氏族部落不同的习俗,无论男女都把头发扎成高发辫。这也是当初造字时,把这种独特的习俗作为表示这个氏族部落的原因。由于扎高发辫一个人很难完成,需要有人帮忙,所以高发辫旁有一只手或两只手的奚字形,表示正在扎高发辫。而高发辫旁没有手的奚字形,则表示高发辫已经扎好了。

  甲骨文字形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奚字的本义是扎高发辫的人。人们把扎高发辫的人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奚。他们还建立了方国奚国,与商王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甲骨卜辞更是多次提到奚。如,(1)《甲骨前二四二三》:壬申卜贞,王田奚,往来亡灾。王占曰,吉。获狐十三(壬申日记事,王前往奚打猎,来回都无灾祸。王占卜后说,这是吉兆,于是猎获十三只狐)。(2)《甲骨文合集九一七七》:甲辰卜,㱿贞:奚来白马。王占曰:吉。其来马五(甲辰日占卜,㱿贞说,奚人会送来白马。王占卜后说,这是吉兆。果然,奚人送来五匹马)。以上两个卜辞说明,商王经常去奚打猎,奚与商有朝贡关系,或者奚臣服于商。(3)《甲骨卜辞乙七七四一》:癸丑卜,亘贞,王从奚伐巴(癸丑日占卜,亘贞说,王率包括奚人在内的大军征伐巴国)。这一条卜辞则说明,奚与商有军事同盟关系,也说明关系很好。

  但后来,或许奚人不愿臣服于商王,于是商王就灭了奚国,把奚人拿来作人牲祭祀商先王及逝去的重臣。如,(1)《甲骨卜辞合二八》:庚午卜,侑奚大乙卅(庚午日占卜,用三十个奚人作人牲祭祀先王大乙商汤)。(2)《甲骨卜辞柏八》:乙丑卜,王侑三奚于父乙。三月雨(乙丑日记事,王用三个奚人作人牲祭祀父乙)。除了做人牲,其余活着的奚人大概都成为伺候商王朝、干粗活的奴仆。

  理由二,《周礼》中的奚当是一种职业称呼。《周礼·天官·冢宰·叙官》:“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大意是,设“酒人”这个官职,由十个“奄”人担任,其下配“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周礼·天官·冢宰·酒正/酒人》:“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奉之,以役世妇。共宾客之礼酒、饮酒而奉之。凡事,共酒而入于酒府。凡祭祀,共酒以往。宾客之陈酒,亦如之。”大意是,酒人负责酿造五齐、三酒。祭祀或执行宾客用酒,就派“奚”送到相应的地方。

  可见,“奚”的工作就是干粗活的人,或者就是对干粗活的人的称呼,但绝非奚字的本义。

  另外,《周礼·天官·冢宰·叙官》中多次提到“徒”。如:“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据考证,“徒”是干杂活的,可称杂役。如果说,“徒”不是奴隶,就没有理由说“奚”是奴隶。

  理由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奚字演变为疑问词。《周礼》规定,“男子二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束发而笄”,就是说,遵守周礼的诸夏,都是不扎辫子的。由于奚人都扎着高发辫,外人不免心生疑问,“奚人为什么把头发扎成这样?”久而久之,奚变成了疑问词“何、为何”。(1)《论语·为政》: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有人问孔子:您为什么不去当官从政呢)?(2)《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景公问政于师旷曰:“太师将奚以教寡人?”(齐景公向师旷请教如何处理政事,说:“您将用什么来教我呢?”)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3)

非洲女子的辫子(网络图片)

  理由四,从历史传说中也可看出,奚人也不是罪奴。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造出大车的叫奚仲。(1)《吕氏春秋·览·审分览·君守》记载: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奚仲创造了车子,苍颉创造了文字,后稷发明了种庄稼)。(2)《左传·桓公十七年》:夏,及齐师战于奚,疆事也(这年夏天,齐国军队侵入鲁国边境,在奚发生战斗)。奚地春秋时属于鲁国,其故址在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官桥镇一带,跟后来的薛地有重合。奚和薛,或是独立且相邻的两个方国,奚被商王灭国后或并入薛国。另据《路史》记载,商朝初年,奚仲十二世孙仲虺[ huǐ ]居于薛,担任商朝君主商汤的左相。

  假如奚人本义是奴隶,奚仲何以有机会发明车子?奚仲之后何以担任商汤的左相?这与奚人是奴隶身份不相符,难以自圆其说。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4)

奚仲造车(网络图片)

  理由五,凡带奚的字,即奚的衍生字都与奚人高发辫有关,具有高耸之义或与高耸相关的意思。可从奚的衍生字来佐证,奚字本义是在扎高发辫的人,绝非奴隶。略举几例如下:

  1.鷄,jī,鸡的繁体字,也写作雞。《说文解字》:“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意思是,雞是一种知道时间的禽兽。从隹,奚声。籀文从鳥,写作鷄。《说文解字》对鷄(雞)析形不正确。鷄,是一种头顶有高起肉冠的鸟,形似奚人头上的高发辫。因此,人们就把这种鸟用奚和鸟或隹作部件,写作“鷄”或“雞”,后来统一规范为鷄,简化字写作鸡。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5)

无论公鸡母鸡头顶都有肉冠(网络图片)

  2.溪,xī,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河,其在山上往下流的样子与高发辫类似。于是,人们就把这样的小河称为溪。

  3.嵠,xī,溪的异体字,当是山 溪(省去氵)。

  4.蹊,xī,上山的小路,类似小河。qī,奚人扎着高发辫,令外人感到稀奇。把腿绑在木棍上走路或跳舞,也是一种令人奇怪的事,于是就写作蹊。如,蹊跷,又作蹊蹻。

  5.鞵,xié,指需要系带的皮鞋,鞋带似奚人的高发辫。

奚字详细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奚字本义不是奴隶)(6)

鞋带如发辫(网络图片)

  6.蒵,xì,鞋带的样子似高,因此,就把草质的鞋带称为蒵。《南史·虞玩之传》:(虞玩之)蒵断,以芒接之(虞玩之的屐带断了,用芒草接了起来)。xí,又指款冬草,一种中药草。款冬的茎很高,顶端有花,似高发辫上戴朵花。

  7.縘,xì,鞋带的样子似高发辫,丝质的鞋带称为縘。

  综上,奚字本义是扎高发辫的人,其奴隶之义为引申义。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现代汉字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三版。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6.《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学勤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2.《国学大师》(网络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