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管为啥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大(置管后的护理不容忽视)

置管为啥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大(置管后的护理不容忽视)(1)

深静脉置管后,如何正确维护?倘若堵管发生,如何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为保护患者外周静脉,防止输注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对静脉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时,通常会给予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 然而安全方便,减少护理工作量的同时,置管后的护理也不容忽视!

案例回顾

患者,老年男性,因“高处摔下伤及胸腹部等处1小时”于3月2日以“左侧多发肋骨骨折”收入院,于3月4日在全麻下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转ICU支持治疗,后病情平稳于3月6日转入我科。

入科时,患者谵妄状态,见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处,缓慢输注脂肪乳组液体(中心静脉导管于3月4日术中置入),静脉输注顺利,冲封管无异常。3月7日为患者输液治疗前常规回抽后,发现注射器内有小血栓块,如下图:

置管为啥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大(置管后的护理不容忽视)(2)

图1 抽出的血栓块

置管为啥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大(置管后的护理不容忽视)(3)

如果没有回抽,这个栓子随着液体输入体内,可能会导致致命的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构成医疗事故,后果往往不敢想象!令护理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患者置管时间较短,每班次对导管进行冲封管操作,怎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出现堵管后应该怎么办?对于置管后应如何维护及护理?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讨学习一下。

知识链接

深静脉置管术,是把一根导管从体表刺入深部血管内,保证药液输入,减少对静脉和皮肤的刺激。是目前临床上输血、补液、静脉内营养支持给药和测定 CVP (中心静脉压)的重要诊疗措施。

临床常见的深静脉置管为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CVC可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进行置管。

表1 CVC适应证及禁忌证

置管为啥下肢血栓形成几率大(置管后的护理不容忽视)(4)

案例分析

对于该患者导管堵塞,回抽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1)患者肋骨手术创伤大,导致大量促凝血物质释放血液中造成血液浓缩,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2)患者意识障碍,过度活动或局部受压使导管扭曲或打折,引起静脉压增大所致血液反流造成;

(3)患者老龄,自身凝血机制存在异常;

2.护理操作原因

(1)未掌握患者使用的各种药物之间的禁忌,输注的药液内部有配伍禁忌(如患者输注的药物与生理盐水存在配伍禁忌)造成的沉淀和结晶堵塞导管;

(2)输液速度过慢,未按规定时间冲管或正压冲管执行不到位,导致导管腔内血液或药物形成沉积,堵塞管腔;

(3)患者躁动,剧烈活动致胸腹腔压力升高,血液回流入深静脉置管,护理人员如未及时冲管可产生血栓堵塞导管。

3.导管原因

虽硅胶管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毕竟是异物,导管壁不可避免地对深静脉产生局部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内膜反应性炎症,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

导管堵塞时应如何处理?

1.导管堵塞时应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夹闭、导管是否反折、脱出等;

2.可先用不小于10ml 注射器缓慢回抽,尽可能地将血凝块从管中抽出,严禁向前推送,忌用暴力或者冲管清除血凝块,以免导致导管损伤或栓塞;

3.对于血凝性堵塞的处理:给予溶栓治疗

(1)不完全性堵塞

直接用溶栓药物(5000u/ ml 尿激酶)注入1ml后夹管,保留30分钟,回抽见回血(确定没有血块)丢弃后,立即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

(2)完全性堵塞

采用负压复通技术,首先在堵塞导管上连接三通,将20ml空注射器及含尿激酶(5000U/ml)溶栓剂的注射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两个接口,打开空注射器的三通,回抽8~9ml,使管腔内呈负压状态,然后立即打开含溶栓剂一侧三通,利用负压使溶栓剂自动吸入导管,使导管充满溶栓剂,关闭三通与导管的通道,30min后回抽空注射器,如见回血,回抽3~5ml 弃去即可。

注意:使用溶栓药物时,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表现;反复通管困难时,建议拔除深静脉通道重新置管。

深静脉置管后应如何正确使用与维护,以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1.妥善固定和密切观察

置管24小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皮下气肿等异常情况,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导管有无回血、滑脱,敷贴脱落等。每班认真交接班,如出现相关问题应及时给予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流程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肝素帽每周常规消毒后更换一次,避免感染发生;换药时局部发现红、肿、发热等炎症表现时必须密切注意,一旦局部感染,应立即拔管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如无特殊,置管后常规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贴,以后每周更换2次或隔日一次,必要时及时更换。揭去敷贴时应顺着导管方向,往上撕去,以免将导管拔出。

股静脉穿刺部位易被污染,颈内和锁骨下静脉易被呕吐物或痰液污染,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敷料。

3.滴速观察

液体经深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可达80滴/min,如发现重力滴速很缓慢,应仔细检查导管固定是否恰当,有无打折或移动。如应用微量泵输液,则应每天至少一次将输液管道脱离微量泵,检查重力滴速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4.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配伍禁忌的药物隔开输注,如有血制品、脂肪乳剂时,应先输注,后输注晶体药物。

5.正确进行冲封管

(1)冲管时机

静脉输液给药后、输入高黏性药物后、经深静脉导管采血后、治疗间歇期间、连续输液时;

(2)冲管频率

  • 24小时持续输液患者——每8小时冲管1次;输注脂肪乳剂、血制品等后,应及时用20ml生理盐水 脉冲冲管,防止药物颗粒沉积于导管,堵塞导管。

  • 持续输入TPN(全肠外营养)患者——应每4小时脉冲冲管1次,不可用静滴方式替代脉冲方式冲管;

  • 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可缩短冲管间隔、增加冲管频率。

  • 采用双腔管时,因一次封管抗凝作用仅可维持12h左右,所以两个管头要交叉使用以减少血凝,不输液时每天也要封管,并夹管,以防堵塞;

  • 导管内有回血时,立即冲洗导管。

注: CVC 冲管、封管间隔时间太短,可能因操作频繁而增加感染机会,间隔时间太长,则可能发生导管堵塞!所以,护理人员在CVC 的日常管理中,要定期评估,尽早拔管。

(3)方法

  • 冲管:每次操作前充分消毒后,用生理盐水1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前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回抽时如可见小血栓不能推入;

  • 封管:每次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或肝素钠稀释液(25u/ml )10ml作脉冲式正压封管(推-停-推),使冲洗液在管腔产生湍流,以清洁和漂净管壁,封管液剩余0.5~1.0ml时边推注边退针,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导管腔,使针头退出过程中导管始终保持正压状态。

6.加强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抓握力运动,预防肢体血流速度减慢,嘱患者睡眠、翻身、更衣、活动时勿牵拉拖拽导管,导管外露部分应防止打折、扭曲,如发现导管有脱出、松动,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勿轻易拔除。

深静脉置管中出现的堵管,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痛苦,有效的护理能减少这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保障静脉输注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罗永琴,贺永,袁舒烜,等.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40-241.

[2]张爱华,李晓芳.不同类型中心静脉导管完全血凝性堵塞的处理对策与效果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7):1595-1596.

[3]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共识专家组.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4):442-447.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李巧冬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封面图由沙坪坝区中医院提供,图文无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