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

八十年代的一天,我去罗河镇进货。早就听说那边有个母子坟很出名,离镇上不远,于是我们一行几人打弯路来到母子坟处。

临近场地,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土地上,竖立着成千上万的石碑,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1)


走近场地,一尊母子的塑像显现在眼前,我被这座塑像吸引住了!它是一个中年母亲,膝下站立着一个瘦弱的儿童,年龄十岁左右。母亲左手拄着一根木棍,右手拿着一个碗,将儿童扶贴在自己的右腿傍。母亲腰背微弯,眼视前方。

从她的眼睛、面部表情和整过神态,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撼。它让我看到的不是一尊塑像,而是一座活灵活现的灵魂;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保全儿子生命,宁愿自己去死,也要让儿子活下去的愿望难以实现的现实;它让我看到了旧社会无数的饿孚在四处流浪、乞讨的身影;它让我看到了一个饥寒交迫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抱着儿子含恨倒下时绝望的瞬间…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2)


我见过不少的塑像,没有哪一尊能这样感动着我。看着这尊塑像,脑海中浮现出各种遐想。无论你是多么的慈祥、多么的坚强、多大的母爱,在死神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无力。

在塑像的一傍,有一个土墓,就是母子合葬的坟墓,它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天下兵荒马乱,岁遇年荒,民不聊生。有母子二人从河南逃荒,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此地。此时,母子二人连日饥饿,寒冷不支,晕到在地。正好有本地村民张氏路过此地,叫醒母亲,将随身携带的一根山芋给了奄奄一息的母亲。接着又有一位逃荒老者,步履蹒跚,一路呻吟来到母子身边,一跤跌倒在地,昏迷不起。这位母亲撑着身躯,半趟在地上,将山芋喂给了这位老者吃了。后来老者活了下来,而母子却又冻又饿,一起昏到在路边。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3)


张氏无奈,回家后把所见情况告诉了祖母,祖母仁慈,闻此事正色道:“生者抬回,汤药调养,倘有不测,以厚礼安葬”。待张氏重到土桥时,母子二人已无气息。正当张氏束手无策时,突然天昏地暗,雷霆万钧,狂风大作,卷起沙土积雪,漫天飞舞,将母子二人尸体掩埋起来,一座墓冢突现在眼前。张氏见状,大为震惊。

后来,张氏重修此墓时,见母子二人形如酣睡,更觉诧异。从此“雷雪拥冢”的故事便传扬千里,家喻户晓。墓修好后,枞阳县人吴多伯撰写《母子坟联》云:“母子异乡来,遍经饥馑穷途,怀至德救人,昨夜仙魂驾仙鹤;乡民聚丘哭,都是恻隐仁杯,恨回春无术,今朝泥首又泥坟”。张氏为颂扬母子那种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带头修建了一座名曰“母子坟”的坟墓。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4)


嘉庆八年(1803年),枞阳县大桂庄唐世宽经营木材生意,多次亏本,听闻母子坟显灵,遂备祭品前来祭奠,祈求生意兴隆。后去江南贩运木材,获利万贯,成为富翁。唐世宽回家慷慨捐款,在母子坟建造了“母子亭”,呈八角飞檐,雕梁画栋,龙盘凤翔,蔚然状观。

道光三十年(1850年),连月大雨,河溪暴涨,母子坟周围的田地被洪水淹没,一片汪洋。可母子坟所在地方,任洪水怎样漫涨,总是漫不过坟冢,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稳稳飘浮在汪洋之上,令人惊讶。于是人们便说此地是荷叶地。

尽管这些奇闻异事显得有些缥缈,然而几百年来,母子神灵却一直脍炙人口,传遍大江南北。清末民初,本县罗河镇人张伯龄,身患一病,求医无效。老伴于母子坟前焚香祷告,祈求仙丹,果然丹到病除,后为母子亭撰云:“遭岁歉,母子流支,仙骨痊桥边,数百年,灵爽常昭,问雨祈晴诚有验;值国难,忧思成疾,拙荆祈墓下,十余日,病魔远去,神功圣德永无忘”。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5)


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军占据此地,致使愿碑、庙宇尽毁。一九九四年,罗河镇恢复重修了亭台十二座,规模宏大。设有焚香台、祷告台、神像庙、还愿庙、母子陵寝、母子登仙复原庙、升天台等,占地二十多亩。神像庙中供奉汉白玉母子神像,仙气飘逸,栩栩如生。新建的南北门楼气势雄伟,上有名家书对联云:“母子英灵昭百世,庐枞流水伴千秋”。原来,母子坟在枞阳县和庐江县交界处,坟边不远处有一条河流至西向东川流不息。

母子陵历经了五百年的沧桑。古往今来,众多游客在焚香之余,刻字于碑,作为凭吊和纪念。日积月累,碑石越来越多,现足有十万以上。母子墓四周约几万平方米的山坡上,碑石林立,色彩斑斓,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就象一片波澜壮阔的碑林海洋。现在碑石来自全国各地,香港、澳门、台湾和大洋彼岸。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来母子碑林旅游和上香的人越来越多,每年有游客五十万人次。特别是初一和十五,各地男女老少前来祭拜,人山人海。

天下第一坟之谜(一个神奇的传说一)(6)


本县人孔为庚来此地作《江城子-过母子坟》曰:“碑林错落满山岗,俯青獐,仰龙骧。母子孤坟,黄土掩沧桑。一去随人行旧俗,三叩首,一炉香。归来反复细思量,不荒唐,暗悲伤。苦难千年,母子难中亡。今日招魂同祭奠,哀幼妇,吊民殇”。

几十年过去了,重温母子坟的故事,勾起我的回忆,当时没有手机,否则一定拍下图片,留作记念。母子塑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中,虽经岁月洗礼,永不忘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