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

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1)

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2)

六味斋酱肉是太原市的传统名食,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酥烂鲜香、味美可口而著称山西省内外。在太原有这样一句老话:“杏花村里老白汾,太原城内六味斋”。如同北京人信得过全聚德、天津人离不开狗不理一样,太原人对六味斋情有独钟。2008年,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3)

悠久的历史传承

六味斋虽然在太原,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的北京。

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有两名举子:一为鲁人,一为晋人,在京赶考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二人搭伙,在北京西单牌楼附近开设了一家熟肉店,名为天福号。

一天夜里,两人守灶煮肉、喝酒聊天,对饮过量,随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肉已塌烂于锅中,只好将肉起出锅来放到盘中放凉后出售。但是看看锅中已成浓汁的肉汤,弃之又觉得可惜。于是,他们便将肉汁涂到肉上一并出售。谁知歪打正着,人们食后反觉肉质香嫩烂熟,味道更加鲜美,一传十、十传百,顾客盈门,生意火爆。从此,两人便把这种煮肉的方法沿袭下来,酱肉由此而生。

后来,天福号最负盛名的酱肘子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遂成为御用贡品。到慈禧太后时,这位“老佛爷”为经常吃到鲜美的酱肘子,赐给送肘人一枚腰牌,作为进宫的通行证。由此,天福号的酱肘子身价倍增。

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4)

“六味斋”的称呼是怎么来的?

“六味斋”作为店名,是迁来太原之后的事。 1938年,天福号在山西太原设立分号,仍用北京老号之名作商幌,叫做“福记酱肘鸡鸭店”。然而店名太长且平,一下子难以打开局面。于是掌柜的考虑启用新名,并让大家用脑子,想出个好店名来。

一日,一伙计说:“古有‘五味俱全’之说,再好的吃食,也不过酸、甜、苦、辣、咸而已,难不成能生出个六味来?”

另一人说:“就叫个‘六味店’,或许还能震了太原!”

众唇齿相讥道:“六味?第六味是什么味?”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恰在这时掌柜的穿堂而过,听到了众人的谈笑,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众人说:“我店酱肉名誉京师,靠的就是一个字‘香’!凭的就是两个字‘吃香’!‘香’就是第六味,就叫他个‘六味店’也不妨!”

此时,有个略通文墨的店伙向掌柜进言:“什么字号都叫店,显得一般,倒不如把‘店’字,改为‘斋’字,有些雅味!”

掌柜一听,就此拍板。于是“六味斋”之名,至此问世,饮誉至今。

六味斋的传承与重生

六味斋酱肉最正宗的做法(文脉颂中华)(5)

解放前夕,天福号在全国各地的分号纷纷倒闭,惟有太原的六味斋以其“六味压三晋、香冠美群芳”的盛誉留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六味斋生产经营稍有发展。

1956年公私合营后,六味斋正式更名为六味斋酱肉店,发展为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产品逐步为人们喜爱,成为家家户户逢年过节的必需品。

“文革”10年期间,六味斋也遭受摧残,老字号牌被当做“四旧”横扫,店名改为太原酱肉店。改革开放后,地方名优特产品又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六味斋的老字号得以恢复,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1995年,阎继红出任六味斋现代掌门人后,大胆改革,果断决策,使企业的档次不断提升,形象不断改观。

1997年,六味斋实现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太原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企业从此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