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的家书(一封50年前的家书)

翻看父亲留下的集邮品时,意外发现一封50年前的家书。斑驳的信封上,贴着一张面值8分钱的新中国普通邮票,那是一张红色剪纸风格的北京建筑——人民大会堂。

信,是二姑从当时工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4工厂写给家里的,落款日期是1969年12月2日。听家里人说,那时二姑才16岁,初中毕业以后,参加工作到了河北承德下板城偏僻乡村大山深处的军需工厂,远离亲人和朋友,当上了一名军工产业工人。年轻的她工作认真、积极努力,还当上了厂里的先进。

几十年前的家书(一封50年前的家书)(1)

信封、信纸上都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书的特定符号,信封正面赫然印着“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红色标语,“最高指示”,背面是邮票和另一段手写的“最高指示”;信纸是当下已经绝迹的那种很薄、泛黄的白纸;文章是左起、横写、钢笔、白话文,虽然没有信笺的纹格却很规整,偶尔出现了错别字也涂改修正过。那个年代,这样一封普通的家书,也是努力要在公式化语言里报平安,叙家常。

几十年前的家书(一封50年前的家书)(2)

来信开篇,她先问候家人,打听了市里“备战”情况,之后回复了姊妹们写信托付买军用“黄书包”的事儿,“ 炫耀”了厂里发的兔毛护耳的棉帽子和8斤大米、5斤白面的补助,讲到在厂子内部商店“抢购”的成果:不要票证的布料,3块2毛九一双的“尼龙袜子”,还有盼着阳历年能回家过团圆年的心境。真实反映出艰难的岁月里经济短缺严重,家庭开支捉襟见肘的状况。 
“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军工战士的最大关怀,我们一定以实际行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毛主席的好军需工人。” “现在工作很紧,我们马上就要投产斗篷雨衣了,因为上级管我们要任务,我们就得重分工续,不知让我干啥,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党指向哪里,我就奔向哪里,决不挑挑拣拣,服从革命需要,为亲人解放军服务一辈子,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两段语句的节选,激情豪迈,让我从曾经那个青春洋溢的女孩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每一个军工企业普通员工的家国情怀。是啊,“建设新中国”不正是父母和二姑那一代人的“初心和使命”么?

1989年,军工企业3544工厂整体搬迁到秦皇岛。二姑一家全员追随,带着锅碗瓢盆搬出了山城,来到海边,驻扎在新建设起来的海港区。那年我14岁,记忆中二姑的“家”和我们离得更远了,想见一面就得没白没黑的坐火车、倒汽车,长途跋涉。家书写的也少了要不就只能打打电话、听听乡音。

几十年前的家书(一封50年前的家书)(3)

2009年,承秦高速公路承德段筹建开工,打通了承德到秦皇岛的出海路。2011年12月,这条移山越海的通衢大道通车,坐长途客车不到3小时就能返回承德,大大拉近了二姑和家里的距离,也是这一年,我作为一名交通执法人员来到承秦高速公路工作。但是因为晕车的老毛病,已经退休在家的二姑回承探亲的次数少之又少,偶尔打打电话、写封信。2012年,我的父亲罹患肺癌病重不治,对于家里来说无异于“世界末日”。 二姑听闻哥哥病危情绪几近失控,立即坐长途汽车赶回承德,陪护到最后时刻。送走父亲之前的几天里,病床边总能听到二姑和他一起念叨东北老家的亲人故事、回忆承德生活的点点滴滴,那一刻,家书变成了满是亲情记忆的画面。
2019年国庆节前夕,我和爱人开车送孩子到秦皇岛读大学,返程路上行驶在承秦高速,手机微信里收到儿子发的消息,“他在学校一切都好、让我们放心”,还嘱咐我们安全行车,文字下面还加上一个调皮的表情包。今天,交通环境的变迁、网络科技的进步,无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间和距离已经不再是困扰家人之间交流的阻滞和障碍。欣慰微笑的同时,我在想,这也许就是我们新时代新形式的“家书”吧。

我是70后,生在新中国的红旗下,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小时候是少先队员,少年时是共青团员,现在是拥有16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河北交投承秦高速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儿时梦想与公路结缘,因为使命责任在高速奋战,经历了国企改革的沧桑巨变,目睹了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之际,浏览半个世纪以前的这封家书,心中感慨万千。二姑的寸纸陋文,见证着我们平凡“小家”与新中国“大家”共同成长的不平凡历程,映射着每一个中国人筑梦前行的“初心”。(刘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