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

作者:卢忠仁(教授)

一个秋高气爽的晴天,我来到福建泉州郊外的清源山,瞻仰闻名中外的石雕老君巨像。心灵在被震撼的同时受到了一次洗礼,同时对老子那高远深邃、微妙玄通的哲学作了又一次深沉的思索。

一、老君巨型石雕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1)

老君巨型石雕像,坐落在福建泉州丰泽区清源山西峰右侧罗山、武山下。“老君像”,又名“老君岩”,“羽仙岩”、“大道岩”、“老君公”。它是北宋时期的道教石雕作品,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老君石雕像,被称为“天下第一老子”。

老子石像就巨岩自然形体顺势雕成,所以人们说它“石像天成”。石像高5. 63米,宽8. 01米,厚6. 85米,席地面积52平方米。 雕像由一整块巨型花岗岩岩石雕成,厚重安详,稳如泰山。

下面具体说说老子雕像的美学风貌:老君头颅巨大,面容高古;双耳垂肩,厚大圆润(据说老子生于李树之下,耳朵特别大,取名“李耳”。); 鼻梁端正,鼻孔圆厚; 嘴唇微张,面含微笑;……老君身躯魁伟,体格雄壮;身披长袍,大氅下垂;衣袖流畅,线条分明…… 老君左手抚膝,自然妥帖;右手凭几,手指微曲;左足屈蹲,右足平伸;黑发如瀑,白髯飘逸;两眼深邃,凝望远方;露天而坐,仙风道骨;……

老君古朴厚重的巨型雕像,既表现了老子慈祥和蔼、安乐舒泰的大哲神态,又透露出老子高古玄妙、深邃悠远的睿智胸襟。

老君岩旁还有很多景致,如老子坐像后的山上有幅自然形成的“日月图”,可以看成是老子这位哲学巨星光照日月、辉映天地的象征。雕像的不远处还有“元元洞”、“见龙台”等著名景观。 老君坐像背后的山,呈半圆形,像一把巨型太师椅,将老君安坐在椅中。

雕像背后的山上有两条清澈山溪,环绕老君巨像流下,溪水汩汩,日夜不息,常年流淌。这千古流淌的溪水也可以看成老子思想源远流长、润泽人类的象征。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2)

巨像周围还有意味深长的“老子天下第一”、“青牛西去,紫气东来”等著名石刻。(“青牛西去,紫气东来”这一名联意思是:老子从函谷关的东边洛阳而来,带来祥瑞之气——紫气,后骑着青牛(水牛)朝向函谷关的西面而去。 ) 在老子坐像前两侧,还刻有老子的《道德经》全文,供游人诵读这部五千言的伟大哲学经典。这尊“被褐怀玉”的老子巨型雕像,背倚青山,坐拥绿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非常符合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同时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

清源山的这尊宋代巨型老君石雕像,是中华石雕艺术瑰宝,也是世界石雕艺术瑰宝;是中国雕塑史上的奇构之一,也是世界雕塑史上的奇构之一。雕像刻画了一个厚重雄伟而又和蔼慈祥的圣者形象,表现了道通天地的中华哲学精神,也表现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中华美学境界。这尊巨型石雕历经千年,仍然完好无损,栩栩如生。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老子扑朔迷离的传奇身世

老子在中国文化史、哲学史、美学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老子实在是太伟大了,所以得具体说说老子。

老子,司马迁在《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云:“老子者,楚苦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字伯阳。(楚苦乡曲仁里,当时属陈国, 后陈国被楚国所灭,所以史上又说老子为楚苦县人,即今天河南周口市鹿邑县。 “守藏史”又名“柱下史”,相当今天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3馆合一的馆长。所以老子以博学闻名天下。)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3)

老子看到东周礼崩乐坏,周王室越来越衰败,就离开王室出走了。 老子的去向有4种说法: 3说是向西,一说是向东。

老子西行说占主导。李白《古风五十九首》:“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 向西是先从洛阳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北15公里处的函谷关镇王垛村。)

老子到了函谷关,关令(守关令) 尹喜是老子粉丝,要留下老子,而老子执意要走,尹喜说:先生实在要走也可以,但必须留下一部著作,否则不发“通关文牒”。史书记载:“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强”,必须的意思。)老子被迫留下“五千言”《道德经》,这样老子才被放行,骑着一头青牛向西而去了。

历史上有一副名联: “青牛西去; 白马东来。”(上联说老子骑一头青牛往西方去了。 下联说东汉汉明帝时白马驮着佛经从西方印度东来中华。)

老子从函谷关西行具体又有3说:

一说是:老子到了离函谷关西400多里的陕西周至县终南山,见此地环境清幽宁静,就隐居下来,并在此说经。现在此处有“楼观台”、老子“说经台”等庞大的建筑群,还有9棵青翠蓊郁有几千年树龄的古柏,其中一棵就是当年老子拴牛的“系牛柏”。楼观台附近还有一座20平方米的椭圆形坟墓,相传是老子之墓,墓前有清代巡抚毕沅所书的“老子墓”碑石。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4)

▲柏树名为“老子系牛柏”。

第2种说是:老子西行到了甘肃定西临洮,便在此处修仙。此处有中华李氏发源地“陇西堂”,还出土了一通“老君山残碑”。

第3种说法: 出自《后汉书 . 襄楷传》,说老子西行入夷狄化胡为浮屠。 道家、道教也有著名的“老子化胡”说,说老子到西方后化为佛祖释迦摩尼教化四方众生。 这显然是道家、道教为抬高自身地位编造的传说。

“老子东行说”:云老子出走洛阳后向东行,回到故乡楚国苦县即今天的河南周口市鹿邑县隐居。鹿邑有大型老子宫观建筑群,如有“太清宫”、“明道宫”、“老君台” “玄元殿”、“讲经阁”、“悟道阁”、“八卦台”、“崇道亭”、“老子天下第一园”、“万教之祖”牌坊、众多古碑刻、“老子文化广场”、“神道”、27米高的巨型花岗岩老子雕像、……还有不少对联,如:“祥光西起; 紫气东来。” “一片绿波飞白鹭; 半空紫气下青牛。”

老子归宿历来扑朔迷离,迄今也无定论,可能会成为千古公案。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子为后世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哲理智慧源泉。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5)

三、《道德经》五千言

老子,是中国“三圣”之一(另外两圣为儒家代表孔子、佛家禅宗代表慧能。) 老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老子(大约公元 前571——前471年),比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大20岁,老子大约活了101岁。

老子是中国道家、道教始祖,人类哲学巨星、世界伟大哲人。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华夏的“万经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之外的被翻译成最多外国文字的文化经典,现在有640种不同文字的版本,有70种不同《道德经》注本。

老子的哲学博大精深,高旷悠远,涵盖天地,牢笼宇宙,……他的《道德经》(也叫《老子》有多种版本,著名的有5种版本: a、战国时期楚国葛店楚简本。 b、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帛书老子》本。 c、西汉《河上公章句》本。 d、魏晋《王弼老子注》本。 e、《道德经古本篇》本,北齐后主高纬574年开项羽妾冢所得。隋、唐时的学者傅奕参考9家注本进行整理,共5556字,叫“傅奕本”。《老子》不仅版本不同,字数也不同,在5270——5683字之间不等。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6)

五千玄言,简隽微妙,文奥旨远,余味曲包。可谓篇篇妙文,句句真言,字字珠玑。如诗可歌可吟,似散文可读可品。

现在,让我们听老子说“道”讲“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众妙之门,玄之又玄。”(1章)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2章);

“无为而治”(3章);

“上善若水”(8章);

“涤除玄鉴”(10章,“鉴”即镜子,引申为心境。);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15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21章 “孔德”,即大德;“容”,即容貌);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33章);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41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冲气”即阴、阳二气冲和后形成的和气。);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48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57章);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58章);

“道者,万物之奥”(62章)

……

老子哲学中有元哲学如朴素唯物主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精微的认识论……还有丰富的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生命哲学、美学、艺术学、道德哲学……老子的哲学是那么睿智、那么高深、那么玄远、那么微妙、那么神秘!

《道德经》几千年来不仅无人超越,而且没有一个人阐释得绝对清楚,它简直就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样,永远窥视不尽,也永远阐释不尽。这在中国文化史、哲学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未见来者。

四、老子是世界哲学巨星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7)

老子是与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穆罕默德一样的哲学巨匠,近2500年来,世界上有许多人评价、注释过老子。

1、中国帝王对老子的评价。

历史上诸多帝王注释、评价过老子、《道德经》,如南北朝梁元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宋太宗、宋高宗、宋真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

宋太祖说:“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3《圣学》)

宋真宗说:“道德二经,治世之要道。”(引自彭耜(宋)《道德真经说序》)

明太祖朱元璋《御注道德真经》:“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要)宝。”

清代顺治皇帝《御注道德经》云:“老子五千言,上可以通于妙。下可以通于缴。(“缴”,奇妙的边界)”

老子去世以后,还不断受到帝王加封。如产生于东汉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封老子为“太上老君”。 老子被唐太宗加封为“玄元皇帝”。 老子被唐高宗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玄宗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皇帝”等。 宋真宗加号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宋徽宗封老子为“致虚观妙真君”。……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8)

2、外国有50多个大哲学家、思想家评价过老子: 如:

a、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中国圣人孔子不以为然,说孔子的《论语》不过是一大堆道德格言而已。但他不敢小觑老子,他说:老子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b、俄国大作家列夫 . 托尔斯泰说:“老子学说的基础,就是一切伟大的、真正的宗教的同一个基础。”(《中国圣人老子语录》(俄文本)

c、德国大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转引自《光明日报》2017年6月24日11版。)

d、德国大哲雅斯贝尔斯说:“道这个概念是老子流传下来的,其原本词意是‘道路’,而后指宇宙秩序,也指人的正确行为,它是中国哲学最古老的一个基本概念,曾被翻译成理性、逻各斯、上帝、意义、正道等等。”(“逻各斯”,西方哲学中相当于中国哲学“道”的一个概念,有理性、规律、逻辑、上帝……多种含义。)(转引自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40页。)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9)

3、中国有近200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注释、评价过老子,略举数例。

a 、孔子评价老子。孔子带领弟子从曲阜千里迢迢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孔子问礼后出来对等候在外的弟子们说:“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b 、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 . 天下》中说老子是:“古之博大真人也。”

C 、张伯端(宋 名道)《悟真篇》:“《阴符》宝字愈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古今上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d 、清代大学者魏源《老子本义》云:“《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e 、 王国维《老子之学说》:“其说宇宙之根本为何物者,始于老子。”

f 、鲁迅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全集》“给徐寿堂的信”)

g 、伟人毛泽东曾说:老子讲的这个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引自网络)

……

4、历史上还有不少写老子的诗篇、诗句,如: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10)

李世民《老子赞》:“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外。”

李白《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橐籥”,古时的一种鼓风吹火之器,老子喻自然造化。“森罗”,指宇宙万象。“太素”,即太初、太始。“元和”,阴阳会和之元气。)

奚贾(唐)《谒李尊师》:“万物返常性,惟道贵自然。”

杜光庭(唐 道士)《老子赞》:“天上玄元,化生万亿。开辟乾坤,古今莫测。万象之宗,帝王之则。先天地生,备全道德。”

陆游(宋)《读老子》:“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

董嗣杲(宋)《寄庐山道士二首》:“欲断世间千万事,须穷纸上五千言。”

明太祖朱元璋诗句:“度关先紫气,去后永沉沦。”(《明太祖集》卷20)

……

结语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在告别清源山之前,我又一次十分虔地仰望了一回老君的巨像,我似乎看到那雕像稳坐在天地之间、乾坤之内,他与日月争光、与宇宙同在!我好像听到了他那高深如天空、浩瀚如海洋、悠远如大地的哲学智慧的教诲。

啊! 高远的老子!深邃的老子!玄妙的老子!博大的老子!永恒的老子!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11)

清源山老君岩多少年历史(天地之间老君永恒)(12)

作者卢忠仁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