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 结构 1.4架构的分类连载

1.4架构的分类

上文已经谈到架构对于任何事物的稳健性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奠基意义。架构好比大型舰船的骨架,只有骨架精壮结实,各个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有着深思熟虑后精明设计的协同机制,才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的实现舰船的建造目标。

加上架构本身具备高度的抽象性、兼容性,因此,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宏观层面,还是细分的产业链分布、行业结构,企业经营,亦或是更加具体一项工程、一个项目,都离不开架构身影,可以说,无论你对架构这位老先生是深交还是陌路,理解是浅薄还是深入,架构这位老先生都已经从上至下广泛渗透至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了,甚至我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解决问题的潜意识都离不开架构的烙印。

既然架构涉及面如此之宽广,无意中给我们谈论和剖析架构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显然,宏观层面的架构因为涉及到国家治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走向等大形势大方略,所以架构规划的关注点无论是数量、复杂度、周期和节奏等挑战都是异常艰巨的。而稍微低一层的企业总体层面架构规划,更多会关注企业的人、事、财等方面,面向的是所在行业的参与者,周期一般中短期为主。再细一层的具体项目的架构,更多关注的是执行层面,包括具体的材料、工艺、生产方法等。

考虑到不同层面架构涉及的关注点差异极大,设计原则和规划路径也迥异,我们很难用一套普适且有效的方法论进行概括。

从关注范围的不同出发,我们尝试把架构分为宏观架构、中观架构和微观架构。

在阐述宏观、中观和微观架构之前,我们先引入一个概念,即社会主体。所谓的社会主体,是指参与社会经济民生活动中,具备独立经济自主权的自然人或法人。我们最熟悉的社会主体是企业,除此之外,医院、学校、社团等都是社会主体的范畴。

1.4.1 宏观架构

宏观架构是指跨社会主体之间的结构和连接。最熟悉的宏观架构,就是经济社会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架构 结构 1.4架构的分类连载(1)

常见的宏观架构除非上述经济社会的体系结构,还有国际国内产业链结构。

1.4.2 中观架构

中观架构针对单一社会主体内的发展和治理的结构和连接活动。如企业的组织架构、总体业务架构。前几年风靡国内IT建设圈的中台架构,就是典型的中观架构;而近两年开始热度越来越高的数字化转型,是紧随其后的另一个热门中观架构。

无论是中台架构还是数字化转型,都是从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出发,经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结合客观的自我认知后的优劣势分析,从而形成的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结构、协作,以及为支撑业务架构落地而设计的组织结构层面的适配。

一般提中观架构的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战略规划部门等团队。因为他们是立足于公司层面,所思所想都是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

1.4.3 微观架构

微观架构主要是社会主体内部具体产品的架构。对于IT从业人员广为人知的架构师,以及他们设计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都可以看做是微观架构,首先他们的涉及面一般是企业内部,而且以单个产品为主,其次他们关注的是要开发一款产品所配套的原料、工艺、结构划分、生产方法、周期控制、风险管控等执行细节层面。

相比宏观架构的宏大、抽象和长周期,以及中观架构的易变化、动态性和见仁见智,微观架构更具体、易理解、周期短,自然显得更加真实,好与不好的判断更客观,因为微观架构的方法论、设计原则也更加成熟和多样性。

常见的微观架构有产品层面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和数据架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