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染发注意哪些细节(有些担心其实大可不必)

前段时间在做头皮健康的科普的时候,有粉丝问到染发剂这类产品,是不是会对头发特别是头皮有损伤,甚至会致癌。

针对这类问题,原本我的解答方法都是“谈谈剂量、谈谈接触时间、再谈谈毒性”,但其实有个更简单的办法,特别是针对很多没有耐心去好好听科普的人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国标(化妆品标签标识法)。

先搞清楚染发原理

说染发的原理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头发本身的基本结构。别看头发丝这么细小的结构,其实构造也不简单。

自己染发注意哪些细节(有些担心其实大可不必)(1)

头发丝主要由表皮、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皮质层占据了头发的绝大多数体积,也是头发的主体结构。

染发的原理,就是在皮质层上做文章。

染发剂是一类大分子,并且具有变色效应,被氧化时会发生变色。这类物质在染发时,首先通过表皮层的缝隙,进入到皮质层。紧接着在皮质层被氧化,自身体积会增大,并且发生变色,从而被卡在皮质层中——头发也就带上了颜色。

这就是永久性染发剂的原理。

而半永久和一次性的染发剂,则是染剂分子大小的不同,一般不发生氧化变色反应。前者可以透过表皮层,但因为没有变大效应,后期还是会逐步脱去。而一次性的则干脆不仅如此表皮层,只在表面“挂着”,所以一洗就掉。

头发是附属结构,本身没有细胞组织,因此染发剂染进头发,大概和墨水把皮肤染蓝差不多,本身既不进入血液循环,也不影响其他结构。

但为什么人们对染发还有这么多顾虑呢?

这其实在于,染发过程中难免接触头皮,而染发剂中的一些成分,又存在一定的隐患,所以很多谣言就甚嚣尘上了。

国家标准——安全的最低限

所有可能接触人体皮肤的化学性试剂,一般都会有对应的国家标准。这是国家规范行业、保护民众所设立的安全低限。

而对于染发剂来说,其中比较受人关注的是对苯二胺成分。

对苯二胺是目前绝大多数染发剂的变色前体分子,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最终“进入头发皮质层”的物质。

2006年,对苯二胺被美国接触性皮炎协会列为黑名单,也就是接触性过敏原。这来源于对苯二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皮肤红肿、头皮肿胀等情况,引起皮肤的过敏。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所以,国家针对对苯二胺在染发产品中的添加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国内是6%。相比之下,欧洲执行了更严格的标准——2%。

另外一个关于对苯二胺的担心,来源于癌症。

尽管在国际卫生组织列出的致癌物清单中,对苯二胺列为3类致癌物。3类致癌物的定义是

对人体致癌性尚未归类的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性的证据不充分,对动物致癌性证据不充分或有限。或者有充分的实验性证据和充分的理论机理表明其对动物有致癌性,但对人体没有同样的致癌性。

说白了,就是有怀疑,但没人体证据。

这一类中也是鱼龙混杂,比如二甲苯、苏丹红这种媒体上“臭名昭著”的,也包含咖啡因、安定(没错,就是那个安眠药)、糖精(一种食品添加剂)这种想不到的。

也有很多研究探索对苯二胺的致癌效应,但众说纷纭,也没有很权威的大样本研究,所以关于这一点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

所以,总结起来,相比于致癌这个“不太靠谱”的说法,接触性皮炎的风险反而更值得关注。所以很多染发剂也在产品说明书上表明,现在皮肤上做小范围的试验,一面大面积使用引发严重的过敏。

除了对苯二胺这一成分,国家标准(QB/T 1978-2016 (染发剂) )中还对重金属等物质进行了限定,对染发剂的安全性和涉及健康的指标进行限定。

因此,符合国标的染发剂,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其实没有太多的健康顾虑。

真正的担忧——理发店的“三无”染发剂

相比于市面上的一些家用染发剂,真正让人担心的是理发店里“瓶瓶罐罐装”的“三无”染发剂。

染发是理发店的暴利项目,一瓶成本价只有几十块甚至十几块的染发产品,到理发店里就可以摇身一变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染发服务。

诚然,这其中由理发师的技术服务,但为了尽可能的扩大利润,很多理发店确实在用一些质量不达标,甚至关键指标还超标的染发剂。

在这里,要学会利用《化妆品标签标识管理规范》来确定产品的合规性。

比如,对于染发类产品,需要持有染发类特证,才能合规销售。

自己染发注意哪些细节(有些担心其实大可不必)(2)

而不持有这类证明,但同样干着“染发”的产品,均属于违规操作。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好的品牌染发剂。不管是在理发店还是家用,大品牌的染发剂一般都是备案产品,也有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相比来说更加放心。

最后,还是要告诉大家染发时候的一些注意事项:

1. 提前(最好48h,至少24h)在耳后做过敏性测试(理发店不做测试是因为不规范)

2. 带好手套(务必),带好染发围脖,尽量让染发剂不要大面积接触皮肤,特别不要入眼!

3. 染发以后要用洗发水洗头,因为染发剂有一些油性成分,光用水冲是不够的

4. 染发频次不要太高,一方面对发质有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头皮过敏的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