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

自梳女,珠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以顺德、南海、番禺为中心,盛行于清初,直到辛亥革命初期,历久不衰。

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1)

按旧俗,女子出嫁时必须辫子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表示不再是少女。旧时不少农村女子,为了逃避封建宗法家庭的虐待,摆脱夫权的严厉束缚,宁愿牺牲自己美好的青春,矢志不嫁,自愿梳起。

1990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陈秀雯,邵美琪,罗嘉良,许志安主演,十集民初剧《自梳女》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民国初年,广东顺德一带缫丝业兴盛,缫丝女工叶素娟(陈秀雯饰演不甘嫁后受夫家欺压,性格坚强,富正义感,乐于助人;目睹男权社会欺压女性,不欲步其母后尘,籍经济独立,决定自梳,终身不嫁。


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2)

“一梳福,二梳寿,三梳自在,四梳清白,五梳坚心,六梳金兰姐妹相爱,七梳大吉大利,八梳无灾无难。”这是一首自梳女在“梳起”仪式上会唱的歌谣。

清末民初,蚕丝业在南方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一些女性开始尝试摆脱封建礼法的压迫,她们通过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以示自己愿意永不嫁人、单身到老,因而被称为“自梳女”——她们是自己挽起了发髻,而不是被迫挽起。

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3)

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人独身生活仍然非常困难。因此,自梳女们不居住在父母家中,她们聚在一起生活,有共同的住处,被称为“姑婆屋”。这里的出入要求也非常严格,即便是自梳女的父母兄弟也不能随意进入。

当时的社会虽然允许女性进行自梳,但也有着非常严酷的限制。女人一旦自梳,她就必须“洁身自好”,不得与男人发生瓜葛,违反的人会被视为伤风败俗之流,被乡亲和姐妹们所不容,遭到耻笑和排斥,严重的话还会遭到毒打,甚至被装入猪笼中溺死。而且,自梳女不能死在父母或亲戚家中,也不准由亲人收尸下葬,只能由自梳的姐妹放上门板,铺上草席,仓促埋葬。

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4)

自梳女的命运,也随着当时的中国社会一起沉浮。上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丝业受到战争的影响而崩溃,自梳女无法继续以从事丝绸业维生,便纷纷到港澳和南洋地区当住家女佣,被称为“妈姐”或“姑婆” 。当时,很多没有进行自梳仪式的年轻女子也跟随到南洋打工,多年以来没谈婚论嫁。到五六十岁时,她们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举行自梳仪式,也就成了中国最后的一批自梳女。

为什么现在没有自梳女(自梳女梳起不嫁)(5)

在乱世中,她们无法获得男权社会的庇护——而在当今男女平等的社会,自梳女现象已不复存在,虽然也有持“独身主义”者,但这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无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