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大流行(浅话麻风病)

麻风病大流行(浅话麻风病)(1)

麻风病,又称汉森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作为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已知的第一个关于麻风病的书面文献是撰写于大约公元前600年。麻风病在许多国家很常见,尤其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国家,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麻风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2000年全国90%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实现了全国以县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目前我国麻风病感染率已经非常低,但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出现。

麻风病大流行(浅话麻风病)(2)

麻风病主要影响皮肤、四肢神经、上呼吸道和鼻梁,可以导致皮肤溃疡、神经损伤和肌肉无力。从小孩到老人,都可能感染麻风病。如果不治疗,它会导致眼、手、足发生严重的畸形和残疾。但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早期治疗可以预防残疾。

麻风病属于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健康人接触有传染性的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也可能传染,但可能性较小。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大流行(浅话麻风病)(3)

麻风杆菌繁殖非常缓慢,该病平均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第一症状的时间)为5年,甚至可能长达20年不发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由于麻风分枝杆菌致病力不强,多数健康人对其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在麻风杆菌侵入后迅速建立有效的免疫反应而不发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麻风杆菌易感。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麻风病。最佳的预防措施是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病人,并予以联合化疗。当密切接触未经治疗的、处于传染期的患者时,应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

根据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的专家提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同时有麻风病高发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旅居史,应该尽早前往当地综合医院皮肤科或者疾控中心咨询就诊: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醉酒”面容。常伴眉毛稀疏脱落及面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皮肤上出现任何形式和颜色的皮疹、浅色斑、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像癣,但不痒,使用治癣药物治疗无效。

3、皮肤麻木、不出汗,感觉障碍,特别是皮疹和斑块处,常伴有周围神经粗大。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

目前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政策,患者可以居家接受全程免费的“联合化疗”, 治疗期间能正常生活,可以边治疗、边工作、边学习。多菌型病人联合化疗1年,少菌型病人联合化疗6个月就可以完成治疗。

文丨皮肤科 王玲艳 潘靖

图丨源于网络

编辑丨靳晓方 于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