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

章武二年对于刘备乃至整个蜀汉政权来说沉痛的一年,先是皇帝刘备在夷陵大败,蜀汉政权中生代的官员、武将们损失殆尽。随后又在这一年接连损失了三位重量级的人物:首先是一个是司徒许靖,其次是骠骑将军马超,最后是尚书令刘巴。这几个人分别是蜀汉政界、军界的代表,他们的死给本来就不怎么稳定的蜀汉带来更大的冲击,其中对诸葛亮来说最痛惜的可能就是刘巴(刘巴跟随刘备出征,最后病死在了永安),诸葛亮一直尊重看好刘巴,并把他看成是帝国第一流的人才,现在刘巴死了给蜀汉留下一个问题:谁来接任尚书令?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1)

这时候诸葛亮已经身为丞相并监管尚书台事务,对于诸葛亮来说有一个能力突出并且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接任尚书令当然是最好不过(当然尚书令乃是仅次于丞相的高官,必须要有足够的资历和威望才行),如果马良不死当然是最合适的(有着多年跟随刘备搞革命的经验,并且极受诸葛亮器重),黄权也很好(可惜刘大耳一通骚操作人家后路被孙权截断只能投降曹魏了),不过说到底这个人选最终都必须由刘备来确定。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2)

很多人可能对夷陵之战的战败并不看重,但能够让诸葛亮在《出师表》上说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就能够说明夷陵之战的惨败给蜀汉政权带来多大的冲击。在帝国的南方,那些蛮夷们本来就时叛时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南方后他们更是蠢蠢欲动。

章武三年刚过年,病情加重的刘备感觉时日无多,于是赶忙派人去成都请诸葛亮来永安一趟。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也颇为不安,于是他即刻动身,在3月赶到了永安。此时蜀汉帝国的尚书令也花开落地——由李严担任,新一任的尚书令火速赶来永安。

接着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时间了,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而《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为什么要把这段都拿出来,因为咱们要搞清楚的是诸葛亮和李严的地位问题,这两位究竟是平起平坐呢还是亮正严副?根据后来蜀汉一系列的发展来看应该是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3)

不过刘备这段托孤的遗嘱也很让人琢磨不清,又是“君才十倍胜曹丕”,又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敏感而又充满了撩拨色彩的话让后世的研究学者们无不想入非非,就像咱们著名的易中天教授就在他的《说三国》系列的讲座中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的猜测刘备说这番话的意思,如果诸葛亮答应,后堂埋伏的刀斧手将会一拥而上将诸葛亮剁为肉酱等等。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4)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5)

要我说,信这些的人要不是就宫斗小说看多了,要不就是明目张胆的黑诸葛亮。首先“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取很多人自动的会把它和“篡”字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刘禅不中用就你来当皇帝呗!但实际上老刘又不止刘禅这一根独苗,在入蜀之后还生下了刘永和刘理,还有足够的人选可以作为储君,怎么就轮到诸葛亮了?所以这个自取,应当是让诸葛亮行霍光、伊尹行废立之事。

有人就说了,就算刘备说的“君可自取”不是试探诸葛亮,那莫名其妙的提拔李严难道不是怕诸葛亮权势太大所以用来限制诸葛亮的么?

这个问题咱们就要好好分析一下了。

李严在托孤之前担任的是辅汉将军兼任犍为郡郡守,这样的官职调动的确是一步登天,但这样的行为不是因为刘备提防诸葛亮,恰恰是刘备为诸葛亮考虑。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6)

由于历史原因,益州自刘焉以来就存在着派系斗争,刘璋父子入蜀后和本地的士族们斗得不可开交(咱们可以把他们分为东州派和本土派),而刘备再夺取了益州后又带了一批外来户(甚至可以算是两批,一批像关羽这种跟着刘备打天下的元老派和诸葛亮等后期加入的荆州士子们)。为了保证政权的长治久安,老刘只能在这下派系中搞平衡,比如说元老派和荆州派都重用的同时也提拔了像李严、黄权这些本来是刘璋的部下,不过派系斗争毕竟不能够轻易的消除,对于益州的本地势力来说,刘璋等人的到来本来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本地势力,现在刘备又插了一竿子,蛋糕越分越小了!

所以在夷陵之战传到了成都后,益州的本地势力就开始搞事情了。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7)

黄元是刘备任命的汉嘉郡太守,“素为诸葛亮不善”,应该是属于益州的本土派,结果这货知道了刘备生病后马上“举兵拒守”,而这时候诸葛亮赶着去永安,所以只能把黄元叛乱的事情交给了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处理,而且当时蜀汉的情况是“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还是杨洪面见刘禅请求使用太子亲兵这才把黄元给抓住处死。(汉嘉郡是刘备划出蜀郡等新设的一个郡,位置在成都正南面,距成都很近。)

所以尽管黄元的事件已经平息,刘备和诸葛亮仍然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黄元当了出头鸟,那咱们蜀汉政权里究竟潜藏了多少个黄元呢?

这时候就必须一面严密监视,一面则要相应妥协让本土的士族们放心,诸葛亮已经作为刘备方面最重要的大臣将辅佐太子刘禅,那么尚书令交给谁来做呢?

李严为何对诸葛亮口服心服(刘备提拔李严为托孤大臣是不是为了限制诸葛亮)(8)

一定要是益州本土派或者是东州派(因为东州派虽然不是本土人,但终究在益州待了几十年,所以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被当地人接受),于是李严就进入了刘备的视野(李严来益州的时间相对比较早,并且刘备攻取益州时李严也比较早投降......)。当然了如果夷陵之战蜀汉的精英人才们没有丧失可能这个好事儿轮不到他李严,但现在他们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下你李正方了!

所以尚书令选择李严就是为了让益州的东州派和本土派放心,虽然黄元这个本地人造反了,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朝廷对你们这些本地官员和刘璋旧部的信任,你看李严都能当尚书令,你好好为朝廷效力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重用李严并不是针对限制诸葛亮,有了这么一个东州派的人辅政,诸葛亮受到反对更少,更容易推行政令,这一点,刘备知道,诸葛亮更知道,这不是怀疑,而是君臣两人信任的见证。

作者:胡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