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

正处在考试季的同学,是不是对“马什么梅”这个梗深有感触?据说连某些鱼的记忆力都有三个月,到底是什么让你“人不如鱼”?

文/杨京宁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

采访专家>>

高 路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副主任、博士)

冯大荣 (留美硕士、心理咨询师)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1)

点击http://t.cn/RMr09OO观看

▲《马冬梅之歌》最魔性洗脑版本,看完满脑子都是马冬梅......

离过年只剩十天了!伴随着假期的到来,我国各所大中学校的考试周也接近了尾声,对同学们而言,这轮密集的考试是他们本学期的“最后一战”,或许更关系着红包的大小和假期生活的质量。

几乎与此同时,一个段子在网上流传开来,没错,就是↓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2)

网友们调侃,这不就是考试前复习的自己么,常常是看一句忘半句,还有人说自己宛如一条只有7秒记忆的金鱼……

不过,果壳网最近发布的一篇文章称,鱼的记忆可远不止7秒。经过科学验证,某些鱼类的记忆力长达3个月,也就是说,各位复习时看一句忘半句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可能还不如金鱼呢。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3)

这当然是玩笑话,我们真正想讨论的是,为什么人会在复习时记不住书里的内容?这是正常现象还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还要从记忆说起。

▌感觉自己“不如鱼”?那是因为你只启动了短时记忆!

所谓记忆,就是当你看到某个事物时,能够想起它是什么,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经历。在接受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用发展部副主任、科普专家高路博士介绍,根据保存在人脑中的时间长短,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以及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被称为感觉记忆,它指的是人的感官会被动接受周围环境传递的信息。比如,当你走在路上,身边的景色、头顶的鸟鸣、某个擦肩而过的人身上的香水味,都会构成你的瞬时记忆,对你来说,它们不具备任何意义,在脑海中保存的时间也很短——通常只有0.25-2秒,就像清风吹过耳畔,来得快去得也快。

“瞬时记忆几乎不会被人们注意到,”高路说,“不过,一旦引起注意,瞬时记忆就会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能够在人脑中保存长于2秒却不足1分钟的记忆。研究显示,在没有被重复加深印象的情况下,记忆的正确率会在18秒后下降到10%,而往往不到1分钟就消失殆尽。“我认为‘看一句忘一半’应该属于短时记忆。”高路对科学加记者说,“因为‘看’书是在短时间内浏览书里的信息,实际上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像记电话号码一样。但是,”他继续解释,“人脑中存储这些信息的空间非常小,不到1分钟的时间,它们就会被过滤掉。”

因此,如果你想让某件事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就必须启动长时记忆。

顾名思义,能够在头脑里保存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叫做长时记忆,它是信息经过充分并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形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而且存储的信息都经过意义编码(人对想记住的信息进行排序、归纳),因此,它们不仅不会被轻易遗忘,还能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为了讲得更清楚,高路博士举了个例子,“如果你考试作弊,偷偷地瞄一眼小抄,用的就是短时记忆,但如果你靠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答题,则必须调取长时记忆。”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4)

换句话说,想凭能力考个好成绩,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复习时将短时记忆转换为长时记忆,也就是反复加深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印象。

▌有什么办法能让人记得更深吗?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得更深呢?

  • 分块记忆

“再用记电话号码做例子。”高路说,“一般情况下,让我们记住11位的数字比较困难。所以我们会将这组数字分块,比如三四四(131 xxxx xxxx)或者四三四(1312 xxx xxxx)等等,这样就好记多了。”

因此,如果在复习时遇到大段内容,不妨将它们先分成几个部分,再逐个背下来,效率便会提高很多。

  • 为碎片化的信息赋予意义和联结

据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盖瑞·马库斯研究,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具有无序性和随机性,相比于经过精心设计的电脑程序,人类在大脑中检索信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所以,将碎片化的信息串联起来并赋予某种意义会更助于人们记住它。

打个比方: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5)

如果让你在短时间内背下上图中的所有单词,是不是有些困难?

那么,如果变成这样呢?

为什么复习备考很久后会选择放弃(复习备考总是马什么梅)(6)

是不是就容易多了?由于这些单词被串联了起来,相互间产生联系,并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句子,所以能够在人脑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越着急越记不住?可能是“童年阴影”

除了转入长时记忆失败,复习时总记不住知识点,还有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

“除了个别过目不忘的‘天才’,人与人之间的记忆能力虽然有差别,但并不大。”在接受北京科技报| 科学加 客户端采访时,留美硕士、心理咨询师冯大荣对记者说,“值得注意的是,压力会让我们出现短期的记忆力缺失。”他用运动能力来类比,“只要身体健康,我们每个人都会跑步,但如果压力太大,有的人可能就突然同手同脚了。所以,高考也好、国考也好,考验的除了知识本身,还有心态。”人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注意力会分散,如果你总是分神去想能不能考过,那么对知识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

不过,就个体而言,专注于事情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

据冯大荣介绍,人们的专注度、注意力等能力往往在10岁前就已经形成。而在形成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便是家庭。“举个例子,一位母亲正在纳鞋底,这时孩子玩耍弄出了点声音,母亲听到后很生气,训斥了他,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学会了这种排斥。在他之后的人生里,每当专注于某件事,就很容易被微小的声音干扰。可事实上,如果他的内心不排斥,便不会被周围环境里的声音分散注意力。”

关于如何提升期末复习时的效率,冯大荣的建议是,当怎么看也记不住的时候,可以静坐或者练一会儿瑜伽,这两种运动能帮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然后全部用在眼前的知识点上。

(本文由北京科技报全媒体中心采编制作,转载授权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在本文底部评论区留言申请同意,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