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

在生活中,或者职场上,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总会“想太多”呢?或者会不会常常被诟病“想太多”?

其实,对于人脑的运作机制,思维、意识的产生原理,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科学家们还没有给出一致的认知。

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竞争压力,也空前巨大,这种种原因,让人们总是会犯“想太多”的“毛病”。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1)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话题,就是这个“想太多”的毛病。

我将带你一起深度拆解,带你认识“想太多”的人具体会有什么特征,这些人为什么会想这么多,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

“想太多”的人有什么特征?

首先,那些“想太多”的人,具体有哪些特征呢?

根据我这么多年临床咨询的经验,我主要总结了四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内心比较敏感和脆弱,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联想到自己。

比如说,在电梯里,你老板恰好走过来,但是他的神情很严肃的样子,本来这是他惯有的样子,你却会联想到昨天,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才会让老板感到不高兴?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2)

第二个特征,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当别人有一件事情,问你有没有空帮忙的时候,你害怕拒绝他,对方会不会不喜欢自己,所以就答应了。

第三个特征,你总是以为别人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害怕别人的拒绝。因为“聚光灯”效应的心理,你做什么事情都感觉不自在。

第四个特征,做什么事情,总是考虑最差的结果。

比如说,在年尾公司开总结年会的时候,你被安排上去做PPT汇报工作,这时候你想的不是怎么把PPT做好,怎么样让别人知道你汇报的内容?你想的是万一我搞砸了怎么办?老板会不会开除我?

以上这四个特征,都是“想太多”的典型特征,你中招了吗?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3)

为什么会“想太多”?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这些人会想太多呢?我主要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方面,源自自卑的心理。

自卑的人,会怕别人看低自己,身上总是带着很低的能量。相反的,那些自信的人,带着很高的能量,每天都会热情满满,无暇去想太多。

第二方面,个人压力,充满焦虑。

在心理学上,个人的压力太大,充满焦虑,会触发过激反应,对自己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茫然无措,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因此,压力和焦虑,都会让人深陷自我怀疑之中,导致陷入“想太多”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4)

第三个方面,讨好型人格的影响。

著名的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经将人格划分为三类,其中一类,就是讨好型人格。

具备这种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总会忽略自己的存在,特别重视别人的感受。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让别人讨厌自己。

因此呢,总会去想着如何去讨好别人,这个就是“想太多”的毛病的根源。

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

最后,也是我们今天分享的重点,我们应该如何改掉“想太多”的毛病呢?

首先,我们要学会遗忘,让大脑处于放空的状态。

大脑就像计算机一样,运行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因此,定期清理垃圾,释放内存特别重要。

当你总是想太多的时候,先让自己安静下来,找一个不被人打扰的时间和空间,正念冥想,不断的放松下来,试图忘掉所有的让你感到负担的事情,让自己处于放空的状态,感觉身体很轻盈的状态。

这样持续训练之后,你就会慢慢地改掉“想太多”的毛病。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5)

其次,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事情。

你之所以会想太多,感到压力很大,很大的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想一股劲、一下子就解决所有的事情。

但是要知道,事情是永远也干不完的,问题总会不断地发生,你要学会先解决关键问题,其他的问题也自然会迎刃而解。

最后,给自我积极的暗示,摆脱负面的情绪。

“想太多”本质上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因此,你要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让自己不断充满能量。

法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方热写了一本书,《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书中介绍了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教你10个小妙招(心理学科普如何改掉)(6)

这种方法,就是将你所有想太多的东西的,都转化为一个小家伙,这个小家伙就坐在你的肩上,每当你感到不自在的时候,就是他在不停地拽着你。所以,你只要想象着把他狠狠拽开就好了。

这个方法亲测,你可以试试,真的很管用。

写到这里,我的分享就结束了,但你的分享正在开始。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你有没有哪些小妙招,可以改掉“想太多”的毛病呢?期待你在留言区精彩的答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