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

文/格陵兰原住民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David. Fraeber)

你的工作就像一摊“狗屎”!还有什么比这个听了让人更心塞的?然而,就有人这样明确地告诉你:你做的就是“狗屎工作”。

一场全球范围的大讨论

2013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大卫·格雷伯(英文名:David Graeber)写了一篇名为“论狗屎工作的现象”(英文名:On the Phenomenon of Bullshit Jobs)的短文,被疯狂转发,“论狗屎工作现象”的网文,被疯狂转发,译成17种语言、获得上百万阅读量。全球各地的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包括文中被提到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关、电话销售研究者、公司法律顾问在内等。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都是无意义且不可救药。

2018年春天,葛雷伯根据网民的案例收集,以充满黑色幽默味道的文字扩写成一本反MBA著作——《狗屎职业论》(又译为《论“扯淡”工作》),迅速在全网畅销。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2)

《狗屎职业论》英文版封面

《狗屎职业论》一书问世后,又掀起各种评论,迅速在亚马逊和豆瓣网上发酵。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3)

图片来自于Amozon官网

很多人在书中找到了共鸣,他们看到了“狗屎”工作状态中的自己。出于好奇,我到美国亚马逊网站上遛跶了一圈,比较有意思的是,从留言内容来看,这本书的黑色幽默手法确实读起来感觉痛快,给网民们开了一道可以发泄的口子,有的反思自己过往人生,有的准备把未来职业规划加速实现等等,各种吐槽。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4)

图片来自于Amozon官网

与国外网站相比,国内读者显得更为挑剔。豆瓣上有人评价觉得书中有价值的地方很少,用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楚,根本没必要写成书,浪费别人的时间。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5)

图片来自于豆瓣网

“狗屎工作”的判断依据

作者十分强调工作的意义感,这一观点的逻辑起点来自于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早在1930年代,凯恩斯就曾预言,按照当时的科技发展速度,到20世纪末,英美发达国家人均只需每周工作15个小时,就可以享受“休息日>工作日”的生活,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高质量的人生享受中。

然而现实情况是,21世纪的100年都要过去五分之一了,这种工作模式非但没有成为主流,反倒是有不计其数的人们把时间消耗在各种各样的“狗屎”工作上。这份工作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只是一份收入,对国家来说,仅仅是为了提高就业率促进稳定而已,工作本身却没有意义或者无用,所以作者发出沉痛的感慨:“这是我们集体灵魂上的创伤。”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6)

格雷伯的核心观点是一份工作是否对社会有贡献,没有贡献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他首先定义,“狗屎”工作(Bullshit Jobs)≠“糟糕的工作”(shit jobs)。糟糕的工作指的是辛苦或报酬低的体力劳动;“狗屎”工作针对的是那些低价值、零贡献,但是报酬却不低的白领工作,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人装作工作很有意义,并且尽力做好它。

在格雷伯看来,管理学这个学科很滞后甚至无能。可以想象得出,作者偏爱经济学痛恨管理学的程度。其实他这个结论下得有点草率。他不清楚的是,出发点不同,计算口径则不同。经济学家在计算工时投入和产出,政治学家和管理学家在计算社会稳定的成本与收益。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7)

的确,不少做过事务性工作的人都能够理解,这类工作难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做的时间越长,越让人感到自己没用,甚至会让你质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意义。也有6%的人觉得做这种工作很愉悦,对别人的意义并不重要,没有什么比自己感觉到幸福更重要,因为这种工作不需太浪费脑细胞。

作者在书中强烈反对这类工作以及这些工作岗位设计者们,并且把这些岗位设计者的心智模式称为“管理式封建主义”(managerial feudalism)。

选择站在经济学家的角度来抨击他眼中的“狗屎工作”,说实话,我看完作者的表述之后,心塞了很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做的就是他所说的“狗屎工作”,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缠住,个人技能无所增进,个人成长几乎看不见。这种“狗屎”工作,做时间长了,人就废了。对社会没有明显贡献,对自己没有成长。那真是一种绝望的感觉!唯一的贡献是每月在家庭财政账目上添一笔数字。

所以,有人也总结:“体力劳动伤身,狗屎工作伤心”。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8)

“狗屎工作”的类型

作者根据不同职业把这些工作进一步分为五种类型:奴才型(flunkies)、打手型(goons)、胶布型(duct-tapers)、打勾型(box-tickers)和包工头型(task-makers)。

1.奴才型(flunkies)

  • 职位描述:行政管理工作,基本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事务性工作。
  • 这种工作完全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来实现的,办手续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90%。这些工作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AI替代。把机器应该做的工作交给机器,将人力解脱出来,去做人应该做的工作。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9)

  • 现实工作场景是,即使在大学里,这类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增加,而且很忙很累,仅仅是因为管理部门把流程制作得比较繁琐。
  • 他们经常会有各种类别的表格填写制作或者让别人填表,有人戏称做这种行政工作者为“表姐”或“表哥”。
  • 职业画像:行政助理、接待专员、办公室主任等。

2.打手型(goons)

  • 职位描述:没有自己的立场,雇主利益至上,积极替雇主出面摆平某些事情,很容易让人忘记这类职业也是由人在做,他们自己也厌恶自己的工作。
  • 职业画像:公关、公司法务、网络诈骗者、水军、传销员、恶意钓鱼转发抽奖的营销号……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0)

3. 胶布型(duct-tapers)

  • 职位描述:“创造”出来的工作,完全可以不必设置。
  • 职业画像:打字复印员,人人都用电脑办公的时代,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助完成,不需要专人做这件事。但是这很可能是某个领导或者送关系户委托需要解决的工作,这类人常出现在机关事业单位。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1)

4. 打勾型(box-tickers)

  • 职位描述: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工作任务是在无数个表格和文档上打个钩,表示自己在做事
  • 职业画像:这类工作常见于政府机构,某些领导需要政绩获得日后的提拔;也有不少存在于私企,比如企业社会责任部门(CSR),想通过设计慈善和公益活动给品牌美誉度促进企业知名度,从来推动产生经济效益,实际上这个部门一年也做不了一次活动。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2)

  • 还有更常见的银行、工商和税务部门的窗口服务,不过这些工作正在逐渐被网络服务或自助机取代。

5.“包工头型”(task-makers)

  • 职位描述:这个岗位要定期分配工作给其他人,多指向很多中层管理者。
  • 职业画像:有人执行你的命令,这类工作看起来非常令人羡慕,但事实上你一天没来上班,办公室仍然照常运转,甚至运转得更好。尤其是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很多指派任务的工作早已由某些系统来代替人工执行,这个系统通常像一个行动迟缓、反应麻木、不会判断是非的弱智和半瘫痪的人。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3)

  • 此外,还有更加令人捧腹的,这类人自知无事可做,就绞尽脑汁为自己和下属创造出些根本不需要的工作,专人专岗,听起来很有存在价值,很多务虚工作就属于此类,这类工作在机关事业单位很常见。
摆脱“狗屎工作”,作者给出的解决方案

作者提出的问题,也是近年来全球范围讨论的热点。他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基本收入全民覆盖体系(Universal Basic Income)。这个方案与政治、经济、科技领域大V们的主张类似,就是首先保证人们都有基本收入,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更多的自己的理想和志趣。

在此我想说,这个设想又未免过于理想化了,实质上实施起来很难。因为,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要做机械、单调、创造不了什么价值的工作,有些工作如影随形,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你也没办法让它消失。哪怕是格雷斯本人,身为教授,恐怕也自己很难摆脱很多狗屎工作,还有他要经常面对的、为他提供服务的“狗屎工作”职员。

唯一解决的途径是希望AI早点到来,取代这些低端的程序性工作。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些依靠“狗屎工作”生存的人怎么办?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4)

我倒是觉得,与“狗屎工作”(bullshit jobs)相比,更需要警惕的是“糟糕工作”(shit jobs)

人和机器比拼智商和情商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我本人是非常渴望工作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为了钱而不情愿地做无意义的工作。没有意义感的机械性、重复性迟早有一天被AI取代。在这个层面上,流水线上的蓝领和白领都是“糟糕工作”者。

所以,我对自己和所有我接触的人常说一句话是:保持头脑清醒,有危机意识,早点制定学习计划,储备一些技能,以免哪天为AI抢了饭碗!

人为什么要反思自己(数百万人反思自己做了)(15)

结语

格雷伯的《狗屎职业论》一书帮我们重新澄清了工作带给我们自己和他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还是颇有借鉴意义。

你是否同意格雷斯的“狗屎工作”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格陵兰原住民,国际认证生涯规划师(GCDF),十余年跨企业、教育等行业头部职场阅历,新锐观点直陈利害,专注解读职场人生,关注我,共同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