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272cm巨人(身高155的巨人)

身高272cm巨人(身高155的巨人)(1)

——邓亚萍评传

说起邓亚萍,我不得不叫她一声老师,因为她激励了我。

邓亚萍,她以弱小的身躯创造了中国女乒的大刀阔斧、大砍大杀的年代;她用雄鹰般的眼神,猎豹一般的吼声在运动生涯中夺得了132个冠军,包揽亚运会、世乒赛何奥运会三大满贯的冠军;她二十四岁从26个字母开始,把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刷新成清华学士、诺丁汉硕士、剑桥博士。从一个拿乒乓球拍的世界冠军到一个高学历的博士,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

这就是邓亚萍,一个侠气十足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我无数次的看到坚强。

有人说,邓亚萍是一个天才。

我却认为她是个“地才”。人们习惯了她喷薄而出的激情和无所畏惧的凛冽,可谁想到,她曾是个角落里的小豆丁,几次三番被鉴定为“不合格体育产品”。

身高272cm巨人(身高155的巨人)(2)

我把青春献给谁

邓亚萍小时候就对乒乓球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为她的爸爸邓大松曾是乒乓球运动员,退役后又成了教练。因为没时间照顾小亚萍,只好把她带来训练场。所以邓亚萍很小就开始接触乒乓球。

小亚萍聪明过人,却对平时上学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怎么也坐不住。而唯独在乒乓球场上,她有着十二分的好奇心。而且她的接受力强,总爱模仿父亲的语气来对哥哥们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有一天,邓亚萍像往常一样在场地旁边看队员们打,突然对父亲说:“我要打球!”一边说着,小亚萍伸手抢过父亲的球拍,踮着脚,一手握拍,一手抛球,“啪”的一下,球就精准地过网了。

邓大松突然意识到女儿从小看自己打球、练球,可能早已经迷上了乒乓球了。他心想:也许是时侯把亚萍带进来了,说不定是个好苗子!于是,邓大松郑重地点了点头。

从今以后,邓亚萍每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去训练馆练球。这是她还不到五岁。

就这样,邓亚萍的乒乓生涯就开始了。

邓亚萍7岁时,每天按照父亲的计划,进入训练房,乖乖进行几小时的各项训练。父亲制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还要坚持做一百个发球接球动作。小亚萍尽管只有7岁,但是她不仅不哭闹求饶,还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精进,基本功更加扎实,还学着省队的哥哥们,自作主张在自己细嫩的腿上榜上沙袋,在进行各种运动。这对长年的运动员来说尚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何况对于一个年幼的小女孩?小小的她,每次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有时候,父亲安排小亚萍和年纪较大的队员或成年队员一起训练比赛。对此小亚萍也有过“抗议”,可父亲有他的道理:“现在都不敢打强手,将来怎么行?”邓大松的严格认真核对事业那种执着热情的追求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亚萍,所以小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

就是因为压迫那个这个钻研劲,在尚小许一年级那一年,小亚萍第一次参加了开封市举行的河南省少年乒乓球比赛。比赛前,她临阵不慌,在父亲的指导下沉着地面对每一个对手,最终获得第三名。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省级比赛,就取得了如此优秀的成绩,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英雄出少年。

1982年,9岁的邓亚萍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作为这次参赛年龄中最小,个头最矮的运动员,她竟然以正手连番抽杀,一句摘取了女子团体何女子单打两项桂冠。在连续获得湖南省和中南五省少年乒乓球冠军之后,父亲把她送到省队参加集训。那时全家都认为以亚萍的成绩,进入省队应该时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在省队集训的时间里,亚萍虽然在平时的训练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技压群芳,但是15天后就被省队退回。理由很简单:她的身高太矮,没有发展前途。由于邓亚萍的表现十分出色,省队十分不舍得失去这么一个好苗子,为此,还特地测试了邓亚萍的身高。专家们对她的骨骼一节一节地量,量完她以后还量了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骨骼,看看遗传基因如何,他们确定邓亚萍成年以后,身高只有1.5米左右。1.5米实在太矮了,在外国的运动员都在1.7米以上。

这对于她来说就像晴天霹雳,她从省队愤愤地离开,忍受着莫大的屈辱,她感到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多彩的世界变成了一片忧郁的苍白。

现在摆在邓亚萍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平凡的坦途,一条是布满荆刺的冠军之路。这是一个关系到一生的赌注,它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亚萍一声的走向。一旦选择,就没有后悔的权利。

那天亚萍想了整整一晚,第二天,她无比坚定地想爸爸说,我要打球,不管再苦再累我都不在乎!这一年,邓亚萍才10岁。就是这样,邓亚萍凭着她坚忍不拔的意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终于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

邓亚萍坚定着自己的“超人”信念付出超人的代价,就有可能取得超人的成绩!每天训练。每次训练,邓亚萍都带两双鞋,一双湿透了就再换一双接着练,球衣一天换两三次。这样的训练强度,连教练都要向她求饶。

邓亚萍痴迷于思球、想球、琢磨球,时刻想着为国争光,梦想在所有乒乓球项目的奖杯上都刻上中国人的名字,自己的名字。

进入国家国家队五个月后,教练宣布,亚萍将作为参赛选手,参加1989年第40届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年仅16岁的她,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很不幸的是,一开始单打争夺前八名的时候,亚萍就遇到了朝鲜女队的台柱子李粉吉。最终邓亚萍还是以2:3输给了对手。

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亚萍就一头栽在了世界乒坛名将的拍下。

值得庆幸的是,接下来亚萍与乔红配对,在女子双打的比赛中一路顺畅,取得了世界冠军。在坐上轿车回酒店的时候,亚萍只觉得像做梦一样。这个梦,她做了八年,这八年里,她跌倒、爬起。被赞扬、被否决、被怀疑、被重视,这一切都历历在目。

也就是从这个历史瞬间开始,一些新的东西就产生了,这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邓亚萍有了自己的翅膀。

身高272cm巨人(身高155的巨人)(3)

巅峰立场:我能,我是冠军

在往后的日子里,在“东有东亚劲旅,西有欧洲绕将,外有海外军团,内有新老队友”的硝烟弥漫,战事繁乱的乒坛里,中国乒坛运动员的生命在那是争相绽放,有人昙花一现,有人坚若磐石。“天子健,君子自强不息”,物竞天择的进化论在这里残忍彰显,“狭路相逢勇者胜”,邓亚萍坚守她的巅峰立场:“我能,我冠军!”

邓亚萍的坚强,执着,终究使她登上了无人可比的巅峰。可是,常年纠缠她的病痛已经不能再让她继续打下去了,一番抉择后,亚萍告别了培养她多年的国家队,开始了水木清华的大学时代。

身高272cm巨人(身高155的巨人)(4)

华丽转身,名校学历大满贯

从5岁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到24岁退役,19年的运动生涯中,邓亚萍创造了18个世界冠军,其中4个奥运冠军的神话。在这19年中,乒乓球几乎占据了她前段生命和生活的全部。

然而,在运动生涯结束后,邓亚萍决定先读书,因为她想证明,除了乒乓球,只要自己努力,可以做成任何事情!而且,她读书也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未圆的梦。

对于一个只有小学三年学历的学生,一切只能从26个字母开始。来到清华,面对那些才子佳人,但是她并不气馁,在对自己的情况做了一番客观的分析后,一切应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的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学起、从第一个单词背起。

为了让邓亚萍能学得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清华几位英语老师建议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进行一下“强化训练”,在清华读了几个月后,邓亚萍作交换生被送到剑桥大学突击学习英语。在剑桥这段时间,邓亚萍抓紧分分秒秒,学习英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时光流逝,邓亚萍迎来了毕业的日子,回忆起清华这段岁月,邓亚萍感慨良多,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键还要看自身的努力与否。基础差的人,想要成功,就要玩命地补,笨鸟先飞嘛。在清华卖出的第一步,为她的人生奠定了相当重要的基础,可以说,清华的学风对她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她也希望清华的同学们能够在海外留学后,有更多的人选择回国,用自己的所学,将来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因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不光你身在何方,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后来,邓亚萍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世界冠军》获得了一致好评。当时,临场考官的一致是:无条件一次通过!这时候,导师才透露当年的担忧:“接受你时,不知你能不能完成。现在,你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萨马兰奇称赞她说“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并将她的硕士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收藏到国家奥委会的博物馆。

邓亚萍从运动员转变到学生,尤其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的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别人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迎接挑战,她每一步其实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让她真正地来了解了世界,她的眼界更开阔了。

邓亚萍在获得作为运动员堪称无比辉煌的成绩后,开始读书,取得清华学士,诺丁汉硕士,剑桥博士。她用她的前半生完成的两个人生旅程,都离不开她艰辛的女里,谁也无法想象在层层荣誉光环后面,埋藏着多少努力与汗水。

这就是邓亚萍,一本百读不厌的书,使你常读常新,一生不倦。而且在与她携手同行的生命旅程中,你自己的生命旅程中,你自己的生命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得到快乐、陶冶与提升。

我要谢谢你,邓亚萍,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你使我的懂得了许多,你那种拼搏向上、积极进取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你是新时代的楷模和典范,是永远屹立在世界巅峰的巨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