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

《兵临城下》令我震撼,它给我带来了一份意外,一份对于人性的细腻刻画,所以片中人物的魅力最令我欣赏。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

战地英雄——瓦西里·扎采耶夫

巨幕拉开之后,一只狼在白雪覆盖的森林之中伺机而动,狼的眼睛紧盯着猎物—— 一匹作为诱饵的马。之后,一只被伪装过的猎枪和幼年的瓦西里出现在画面中,他神色坚毅却无法掩饰那份面对猛兽的紧张,狼开始冲向猎物,速度逐渐加快,而瓦西里的枪却开始在颤抖,在爷爷的不断催促下,少年瓦西里终于开枪了,但是少年瓦西里因为恐惧和紧张,那一枪并没有击中狼,在狼撕咬白马的时候是爷爷射杀了狼,也给少年瓦西里上了可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像石头一样冷静,机会出现时要勇敢果决甚至冷酷,不可有一丝迟疑和惊慌。瓦西里从猎狼中获得的能力和经验很快就在战场中表现出来,新兵被派到战场上与德军展开对攻,面对火力强大的德军,冲锋无异于送死,而后退也一样会被红军打死,瓦西里在两个人一杆步枪的情况下,赤手紧随着前面的士兵冲锋,他伏着身向前跑,冷静的躲闪飞来的子弹,时刻寻找拿到枪的机会,比起那些直着身子猛冲的士兵他活下去的机会大了很多。最后,当前进后退都要死的时候,瓦西里以装死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整个过程中瓦西里表现出了与新兵极不相称的冷静与智慧,而这些除了天分外就要拜猎狼的经验所赐。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2)

他是个优秀的狙击手,是机智果断,沉静含蓄的化身。他坚难地匍匐在大敌于前的杀场坑道献身抗战,夜晚挑灯回信同胞;他利用玻璃来混淆敌人,在死人堆里藏身,还有为朋友,为恋人英雄流下男儿泪的一刻。在当他亲眼目睹战友死在自己面前,脑浆迸裂的时候,他的手是颤抖地,心情是复杂的,但他努力地让自己平静,因为这是在战场,还要继续战斗下去。在与丹尼洛夫、塔妮娅三角恋关系中,在面对科尼格上校的猎杀出现恐慌,在一次狙杀科尼格上校的时候居然错失良机,而且当时经过长期作战又等待了一夜的战地英雄也是人,也是会困乏的,导演编导了多么人性的一面。难怪有人说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他曾对塔尼娅说过,他的的理想只是平凡地想成为一个工厂的管理者,他有自己的情爱牵挂、有自己的脆弱和无助。平凡的个体负载过多无法承受的内涵,即便是英雄,撇开被外界神化后的耀眼光环,他们依旧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牵有挂的平凡人,而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对英雄的平凡化而不是神话的诠释,给了不一样的震撼,一个强者总有脆弱的一面,内心总有一片柔软的地方,这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本性。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3)

英雄的制造者——丹尼洛夫

丹尼是一个忠诚的红军军官,他发现了年轻的神枪手瓦西里。在红军失利,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时,在所有的军官面对将军的自杀、面对赫鲁晓夫的暴怒都不敢出声时,他大胆地提出了“我们需要英雄。这里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被德国人的子弹要么是被我们自己人打死,也还有另一条路,一条勇气之路,一条热爱祖国的道路。我们必须重新发布军队的消息,我们必须要讲述一些宏伟的故事,才能够振奋人心、重整旗鼓。我们必须让他们坚定胜利的信念。我们必须给予他们希望、自豪和去战斗的欲望,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制造先例让他人跟随其后。”于是,瓦西里,这个鼓舞了整个红军队伍,甚至鼓舞了全苏维埃人民的英雄诞生了。他放大了瓦西里的每一天的胜利,神化了他的体能和智能,让他成了全国人民心中的神。他为战争服务,为国家服务,对瓦西里则不存在道德,甚至是残忍。他甚至不惜利用房东的儿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沙夏,让他接近想刺探消息的科尼格上校,天真烂漫地为上校提供“情报”,再让瓦西里早于科尼格上校一步埋伏在上校准备捕杀他的地方。瓦西里两次失手后,科尼格上校终于醒悟到这个对他提供的巧克力口水直流的孩子骗了他,他把沙夏吊死水塔,一个在瓦西里会出现的地方。在这件事上,丹尼洛夫是刽子手,他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手榴弹扔向了敌人,但在他的心中自己是一个军官,在为祖国而战。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4)

塔妮娅中流弹,身负重伤,被送上了开往后方的轮船。目睹这一切的丹尼受到了重创。此时的丹尼,还可以有许多种选择。丹尼说,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这话未必对,很多人经历了极度的痛苦后,仍然不能大彻大悟。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5)

但是,丹尼确实是大彻大悟了。有些事只有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有些事只有到失去后才知道放弃。失去最珍惜的之后的绝望给人的清醒,不到那个时候永远不会明白。两个绝望的男人,到头来终于可以敞开心扉,“我们努力去创造平等世界,希望大家不用妒忌别人。可是人总有令别人妒忌的东西,一个微笑,一份友谊,求之而不得的东西。在这世上,即使是苏联的世界,总是有富有贫,富于天赋,贫于天赋,富于爱情,贫于爱情。”丹尼洛夫用他的觉悟来换取瓦西里最后的胜利。不论那最后一击有多么不可思议之处,这段话足以叫我们默默回味。但是人生来不平等,一生追求的是更加不平等,谁都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更好。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6)

人性是不会改变更不会彻底湮灭的,那种理性的社会会实现么?不是为了任何一种体制。人性才是我们要舍生保护的。他来到两个狙击手对峙的猎场,对瓦西里说:我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突然闪动,让科尼格上校将他击毙,从而使得瓦西里发现了科尼格上校的位置,并将其枪杀。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7)

我一开始把他想成一个高素质的军官,没想到他会有利用沙夏和诬陷瓦西里的行为,而且做的那么理直气壮。后来,我对他很失望,我甚至料定瓦西里是要死在他手里的了,没想到他又会用生命去帮助他完成任务。我们常把一个人的道德看成了一条死河,没有波澜,永远也不会改变航道,和我们一直所接受的“三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位名人曾说过,道德是行动的对象,而不是思考的对象。当人要思考道德的时候,他实际已经失去了道德的方向。丹尼这个角色之所以吸引我,就在于他一直在行动,他的道德一直就存在于他的行动中。面对现在发生的很多类似小悦悦事件时,我们在思考,在积极思考什么是道德,在积极评判他人的道德,我们却集体丧失了道德的方向。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8)

感人的沙夏母子

沙夏,一个在死亡面前也不坚强的勇敢孩子。沙夏在影片中是一个很勇敢的孩子,尽管他还是个小孩,但为了从邓宁上校那里刺探有用情报,他不惜冒着危险接近上校,骗取他的信任,可惜最终沙夏还是被老谋深算的上校识破了,这个勇敢的孩子也因此早早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其中有一个情节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回味的。剧情中,当科尼格上校在那个铁管子里将沙夏逮住的时候,镜头转到了他们两个人的背影,此时我们可以看见沙夏在抽泣的背影,在死亡面前他本能地抽泣了。虽说战争能够让孩子学会勇敢,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不能克服心里的恐惧,这点恐怕连大人也很难做到吧。在死亡面前的坚强有点虚伪的成分,而沙夏保持了孩子应有的纯真,看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那张可爱的红红的小脸——为了国家可以勇敢,面对死亡也会恐惧。如果换成中国的片子我想那个小孩一定很勇敢在牺牲前一定会高喊:打倒日本鬼子之类的话。或许这就是外国片跟国产片很大的不同点之一。虽然短短的一生,逃不开被利用的命运,被自己的国家利用,是心甘情愿;被敌方利用,是有些悲哀,但他一直很勇敢,直至死亡。他的死,怵目惊心,让人有一种哭不出来的悲痛。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9)

战争中见亲情。沙夏的妈妈在影片里有两处我印象特别深刻,一处是:塔尼娅和丹尼洛夫过来跟她说斯大林格勒快要沦陷了,现在要安排她撤退,但是她说:“她不走,这是她和沙夏的家。”其实是因为沙夏还没回来,她担心沙夏的安全。最后丹尼骗她说沙夏投降了德军,已经安全了,她才肯走。另一处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她一路向丹尼不停地解释,希望他原谅沙夏。尽管炸弹到处飞,随时都有被炸死的可能,她也摔倒了在地上,就在她爬起来那一刻,我以为她会继续逃命,结果她没有,她竟然往回走了,为的是给小沙夏留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身体很好,会撤到对岸,沙夏,保重。”看到这里,我眼睛有点湿润了——亲情就体现在这细节之中!沙夏的妈妈没有那种大义凛然的精神,但是她对小沙夏的一举一动,都是尽显一个慈母的伟大。站在一个妈妈的角度上想想,也许,当叛徒,保留性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孩子的。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0)

优雅的狙击手---科尼格上校

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是那位纳粹枪手——科尼格上校,一个战功卓著的狙击高手,战斗力极强,却有着莫名的迷人气质,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猫科动物特有的自媚、优雅与从容,在贵族风度、温文尔雅的外表下,是内敛的意志。他来到斯大林格勒专门捕杀瓦西里时,他不理睬瓦西里“我不是他的对手”、“我的枪法没他好”、“我会被他杀了的”这样的叫喊,当他的上级误认为瓦西里已经死亡,要求他回国时,他却冒险留下来继续完成任务,坚定地发布着“瓦西里是不会死的”、“瓦西里战无不胜”等消息。这是责任感,还是荣誉感使然?还是为自己死去的儿子复仇?我觉得是他的直觉,他相信作为一个狙击手的直觉,遵从自己的准则。因为他说过:他还没有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还没有杀死他。只有真正爱护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才会做这种选择,这种爱,超出生命本身。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1)

第一次科尼格利用一个电线修理工作诱饵,清楚判断出瓦西里小组的位置,并瞄准了他们必经的两个楼体间的断层,当瓦西里的搭档跳跃断层时被一枪狙杀。漂亮!这一枪显示出科尼格恐怖的狙击能力,虽然他知道两个人必然会跳过这个断层,但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断层距离不远,即使跳跃也就是一霎那的事情,要在看到有人跳出的一瞬间快速反应、瞄准、射击,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就是留有一定提前量的同时还要随机的根据对手的动作方向幅度完全凭感觉的移动瞄准镜,狙杀对手。科尼格完胜,并给对手极大的震慑。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2)

他把沙夏吊死在水塔上前说了一句,“我们都是战士。”这句话体现了科尼格的军人操守,如果没有,他就饰演成一个嗜血的杀手,导演编剧的功底颇深,描写如此细致。因为在战争中杀死对方的士兵是一件无可指责的事情,在他眼里小沙夏已经干了士兵该干的事情,自己杀死的不是一个平凡小男孩而是一个小士兵。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3)

最后,当科尼格击毙丹尼洛夫并从自己隐藏的掩体出来那一瞬,瓦西里完全可以一枪爆头,可能是导演不想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他希望两个人能有机会面对面的看到对方,满足了观众的需求。于是,但科尼格走进丹尼洛夫尸体时,他突然静止了,因为他听到了侧方风吹起斗篷的声音,那意味着瓦西里在那里,科尼格的身体僵立紧绷,仿佛一头即将被猎杀却又想做困兽之斗的独狼,他在挣扎是否要做最后一搏,然而他知道那个人是瓦西里,一个在斯大林格勒狙杀了这么多名德军的狙击手,那个弹无虚发的乌拉尔猎人,所有的挣扎都将是徒劳。于是,科尼格的眼睛告诉我们他放弃了,准备以体面地方式接受死亡,他缓缓吐一口气,站直了原本保持警备状态的身体,静静的摘下帽子,转过身注视着这个年轻而强大的对手,那一刻他想必是对对手充满尊重和感激的,能死在自己的强大对手的枪下或许没有什么遗憾,比起老死病榻来讲,这样的死亡更骄傲和光荣。自己除下了帽子让瓦西里射他的前额更说明了一点:在他眼中,和瓦西里之间确实是一场较量,只是输的人要付出性命做代价而已。

美国二战电影兵临城下(美国经典战争电影兵临城下影评)(14)

两位优秀的狙击手,冷静、坚忍和残酷。他们可以在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埋伏几天几夜只为等待一次机会,而对于以“one shot, one kill”一击致命为准则的狙击手而言,一次机会足矣,当然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和手软。我喜欢库里科夫说的“捕猎场不是由狼来决定的,而是由猎人决定。”狙击,本来就是猎杀。

在残酷的竞争社会中,我们应当向瓦西里学习,学习他的冷静;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要像石头一样冷静,机会出现时要勇敢果决甚至冷酷,不可有一丝迟疑和惊慌;同时要克服心中的恐惧和脆弱.每个人最大敌人是自己,首要是战胜自己的恐惧和脆弱。因为在这个社会优胜劣汰,是不平等的,就像瓦西里说的“他只是个步兵,不值得为了他而暴露我的位置。”人与人是不等值的,人生来不平等,而人一生追求的就是更不平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