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会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

当我们遭遇困境时,总是希望能从外界获得力量。尤其是看那些身残志坚者的人生故事,每每读完,沮丧仿佛少了一半,力量随之而来。我们是在拿对方的感伤,长自己的勇气吗?

或许这种对比本身,将在残缺和完整之间,构成对自我的盘问:为什么我不行?潜在意义隐含着:他不如我,但他都能做到,我也能。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最近我看了一个很励志的视频,主角名叫尼克·胡哲(Nick Vujicic),我必须承认,他非常擅于演讲。他的形象 振奋人心的表达,两者结合之下产生的能量,足够听一遍便牢牢记住。

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会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1)

01、比惨,你能比过他?

尼克·胡哲站在演讲台上,这可能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独特的站姿。他像一个“外星人”,事实上经常有小孩子诧异地指着他,震惊地说:看,外星人!

他没有双臂,没有腿,臀部下方仅有一只长着两个脚趾的脚,极小,以致于他打趣地说:这是“小鸡腿”,家里的狗也有好几次以为这是只鸡腿。

尼克生来如此,医生也不明所以,只告诉他的父母,这种病名为“先天性四肢切断综合症”。见到儿子的第一眼,父亲忍不住吐了。母亲看着他就害怕,该喂奶时,她不敢靠近。

父母的疏离之外,同龄人年幼无知,更不懂迁就,尼克因此频遭冷嘲热讽,年少的他,已是形单影只,饱尝孤寂。但在成名后,那些染满悲情色调的往事,并非言谈话语的中心,他不用悲剧赚取眼泪。

尼克想要自杀,打算把自己溺死,没死成,母亲将他救下。他还是想死,暗中寻找机会。直到某天,一篇文章的一句话,让他突然醒悟:上帝让我们生来如此,就是为了将希望带给别人

于是,尼克开始思考“我是谁”,也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心想:既然上帝不造废物,每个人活着都有意义,我也不该再自暴自弃下去。这么想着,精神上便有了支撑。

他从最简单的事情学起,由简至难,每件事由不顺到顺利,辛苦可想而知。19那年,尼克想在学校做一次演讲,校方拒绝了52次,第53次终于同意给他5分钟。演讲台上的他,镇定从容,思路清晰,用富有激情的口吻告诉每个人:无论生活有多难,都别放弃自己

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会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2)

02、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他是怎么做到的?

如果尼克的父母能料到儿子日后这么有出息,当初还会排斥他吗?如今的尼克,凭借勤奋和忍耐,获得了两个大学学位,成为两家国际公益组织的CEO,还荣获了“澳大利亚杰出青年奖”,不仅如此,他已是一位亿万富翁。

在演讲之外,尼克的兴趣爱好有很多,冲浪、打高尔夫、钓鱼、跳伞、打鼓......这些事儿你做过几件?又能做好几件?他都能做,且做的还不错。

尼克曾说“虽然我无法牵你的手,但我会用心握着你的心。”这话是说给妻子的,他们相识于一场婚礼,彼此一见钟情。婚后,家里又多了四个可爱的宝宝,无比温馨。

我想每个看完尼克故事的读者,都会为这个圆满的结局感到欣喜。而欣喜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更重要,你找到生活的动力了吗?当你觉得无所适从,抱怨频频,是否会想到尼克?生来重度残疾,该有多么绝望。

在尼克的演讲里,曾提到几个关键词:感恩、选择、相信和坚持

他想要告诉听众,首先,我们要感恩生活,能活着就是一件幸事;其次,要学会选择,最重要的是生死间的选择。如果选择生,就全力以赴地活下去;再有,请相信自己,我们都是不可替代的唯一;最后,坚持自己的选择,从不会到学会,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他将这些心得告诉我们时,怕是只有自己清楚这背后付出了多少。然而,即便演讲本身再精彩,也只能起到短期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流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定论可能会毫无征兆的“现身”,到那时,你能制服意志里的黑暗吗?或许我们可以想想尼克。

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会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3)

03、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

尼克之前,有一位画家的故事一直鼓励我前行,我想顺便分享给你。有人这么评价她的画:尖刻而温柔,硬如钢铁,却精致美好如蝶翼;可爱如甜美的微笑,却深刻和残酷的如同苦难的人生。

她的一生有多苦?6岁那年身患小儿麻痹,右腿萎缩。18岁时,一场车祸导致脊椎碎裂,被折成三段,右腿严重骨折,一只脚也被碾碎。更残酷的是,有一根金属扶手,直穿其腹部和阴部,致使她终生不能生育。

事后,由于车祸导致的后遗症,使得她不得不困扰在手术里,共计35次。

就是这样一位在我们看来悲惨至极的女子——弗里达·卡罗,靠画画来缓解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她整日躺在床上,面对镜子,画下镜中的自己。那两道粗眉,是极显眼的标志。

在弗里达全部的绘画创作中,有三分之一是自画像。她说:“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是孤独的,因为我是自己最了解的人。”

我们有时对自己缺乏基本的了解,在本该猛地推开心门时,却选择轻轻一扣。这一下不痛不痒,难起到唤醒灵魂的意义。人们通常错误地等待一个时机改头换面,但总难如愿。瞬间的成长哪会轻易降临?我们,一点点靠近至少是暂时认可的真理,由浅入深,凭借自省的力量获得改变。

我在很多场合看到,或听到人们提起弗里达,我不禁扪心自问,她的故事的确有太多可谈论的话题。然而弗里达与残躯对抗时,又有谁能体会其间的疼痛。我们所谈论的种种,早已被过滤,就像一棵被高墙遮挡的树,每双眼睛都看不到伤痕累累的树干,能见的仅是枝繁叶茂和它本无意享受的世间盛赞。

如果从小缺爱长大会怎么样(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4)

我们应该心知肚明,旁人的故事再震撼,实则与自己无关。如果陷入关注对方,或许是对自我的不负责任,因为在有限的人生里,总归要更在乎自己。

无论是尼克,还是弗里达,人生经历尽管不同,信念却相似。他们的故事使我们振奋,我们发誓也要重塑自我。然而短暂的打鸡血不是目的,持久的动力更为重要。

每个明天都是由今天组成,每个“后浪”都有成为“前浪”那日。“打鸡血”或“喝鸡汤”是为着明天能有所改变,至少和今天有点滴不同。让激荡的情怀,像一颗子弹那样,再多飞一会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