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

张爱玲在《对照记》里曾评价母亲黄逸梵:“踏着一双三寸金莲横跨两个时代”。

这,或许是那个时代“凡尔赛文学”家族男男女女的写照:他们有的穿着三寸金莲,有的拖着长长的辫子,从古老的中国,怀着“朝圣”的虔诚,迈向了工业社会的大洋彼岸,经现代文明的海风中吹拂之后,蓦然回首,发现“自由恋爱”的口号,是摆脱家里那个早已厌弃发妻的最妙借口。

徐志摩,就是这浩浩荡荡千万朝圣的“善男信女”中的一员。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1)

风流倜傥徐志摩

张爱玲还说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对于徐志摩来说,后来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却又在意料之外。他与发妻张幼仪的离婚是那么理直气壮,对林徽因的追求是那么轰轰烈烈,与陆小曼的再婚是那么离经叛道。如果说张幼仪是他墙上的一抹“蚊子血”,林徽因是他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那个冲破道德藩篱、抛弃帅气而忠诚的丈夫、将身体和荣誉一齐交给徐志摩的再婚之妻陆小曼,她又是什么呢?

张幼仪: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徐志摩一生短暂,却活得风光、洒脱、浓烈,在那个宗法“紧箍咒”依然如影相随,时时准备给行动和精神施咒的时代,徐志摩竟然能活得那么任性,实属奇迹。

作为从旧到新决裂得十分彻底的著名诗人、新月派主要人物、民国闪光灯下最聚焦的才子,徐志摩在为人和感情上是那么惊世骇俗。

徐志摩永远也不会忘记1920年秋天的那次会面,一个翩若惊鸿的女子那一刻就在他的心里永远扎下了根,永远挥之不去。

在那个浪漫之都——英国伦敦,徐志摩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浪漫。

彼时,徐志摩去英国拜访他的偶像哲学家罗素,罗素没见到,在他借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期间,却无花插柳地遇见了终生不忘的那个她。

事亦偶然。在一次国际聪明协会的演讲会上,时为协会主席的徐志摩与现场演讲者林长民就此相识,因惺惺相惜而成为了知交。经林长民介绍,徐志摩认识了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就在与狄更斯的会面中,徐志摩结识了当时年仅16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2)

随父游学英伦的林徽因

林徽因当时随父游学欧洲,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显示出独特的知性气质,加上性格活泼,落落大方,遂让徐志摩一见便有惊艳之感。

这一年,徐志摩24岁,一个已婚男,虽然父母包办的婚姻曾经让他沮丧和失落,但张幼仪的出身家族背景以及她上进的激情,也曾让徐志摩还觉得不错。

然而,这种不错是以他没有遇到林徽因这前提的。

林徽因的出现,完全颠覆了徐志摩以往的婚姻观,瞬间点燃了他从没有发现过是如此巨大的激情之火,一场始料不及的爱情,就这样排山倒海地不期而至,于是,书信、日记、情诗,像唤醒的火山一样骤然喷发。尤其是在徐志摩入剑桥大学(即当时的康桥大学)那段时期,频繁的接触,诗意的浪漫,无限地接近,苦心的追求,不仅为他自己,也为林徽因——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如“蒙太奇”一般,展现了最让人无法释怀的幻影。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3)

风华绝代林徽因

马未都在视频里说,徐志摩是先看上了林徽因的美丽,再看上林徽因的才华的,我非常认同,男人一般会先注意女人的美丽,再留心女人的才华。

据说20岁以前的徐志摩并不擅长诗歌,是林徽因的出现,激发了徐志摩的诗情,因此可以说,是林徽因,造就了徐志摩——这个20世纪初中国的著名诗人。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徐志摩,还是家有贤妻的丈夫,一个2岁孩子的父亲。

以林徽因早慧的感知,不会不知道徐志摩如此接近的情愫所指,不会不知道那种骤然的喷发所产生的能量有多么的巨大,“破瓜之年”的她,对于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徐志摩,也不可能不在心里掀起些许的波澜和悸动。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4)

林长民与林徽因父女

然而,她毕竟还只有16岁,毕竟还依偎在严父身边,毕竟对自己的感情付出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而更重要的是,父亲处理此类事情的智慧,深深影响着林徽因。

林长民与徐志摩是忘年交,对于朋友的心思,林长民洞若观火,对于有妇之夫的徐志摩追求女儿,他自然是极不赞同的,但他没有简单而粗暴地处理,而是以离开的方式“冷处理”,带着女儿离开了英伦,以智慧的方式暂缓了这种激情似火的追逐,既没有影响朋友的情谊,也没有让女儿直面这种还没有足够应对能力的追求。

以后,林徽因应对所有一片痴心或不切实际的追求者,都能够从容淡定而又不损人害己,这种拿捏的智慧,其实是其来有自的,那就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一年之后,17岁的林徽因就这样离开了英伦,离开了自己的初恋,将徐志摩疯狂的爱情永远地留在了“康河的柔波里”,将徐志摩的满腔情意,永远地定格在那“彩虹似的梦”里。

然而,对于徐志摩来说,“悄悄的别离”不意味着武断地拒绝,意料中不过是身份的提醒,在这场他自己掀起的追逐中,他决定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姿态兑现自己当初的誓言——离婚!

1922年11月6日,徐志摩在《新浙江报》发布了他与发妻张幼仪的离婚通告:

“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离婚),请你们参与我们的欢畅。”

而其实,在1922年的3月,徐志摩就千里迢迢赶到德国,以毫无商量地决断与张幼仪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而在德国那个寒意远未离去的冰冷刺骨的春天,张幼仪刚刚生下了他与徐志摩的次子彼得。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5)

张幼仪与徐志摩

徐志摩那“含笑”地“欢畅”,是以张幼仪万念俱灰的代价换来的。

当一个男人有了新欢之后,那兴奋之劲足以让他无情到残酷。

而徐志摩甚至还不能说拥有了新欢,这不过一个“预支的新欢”而已。

因为,林徽因回国后,即在父母的安排下,与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定下了婚约,徐志摩以漫长的追逐和离婚的代价,换来了一个水中月、镜中花的守望。

林徽因:徐志摩心口上的朱砂痣

1924年,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林二人以翻译的身份张罗一切,忙碌的日子既快速流逝又充满温馨,虽然此时的林徽因是以梁思成的未婚妻身份出现,但魂牵梦绕的徐志摩从来就没有放弃。

在徐志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什么可行,何时须止。

这在后来与陆小曼惊天动地的婚恋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相聚的日子,随着泰戈尔的西行而暂告一段。

5月20日,泰戈尔离开北京,前往太原,徐志摩随行。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6)

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林徽因挤在人群中送行,20岁的她,以一贯的恬静、优雅、光亮,引人注目。

此时一别,再见何时?想到这,徐志摩立刻拿出纸笔,在车上迅速写下:

“我这两日的头脑总是昏沉沉的,开着眼闭着眼却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的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这是他当时心境最真实的写照,浓得化不开的情,让他手足无措。

然而,这张充满探询和追问的纸条,终于没有到达林徽因的手里,被泰戈尔的秘书果断扣下。

是啊,林徽因收到了又能如何?

这正如徐志摩在他的《偶然》里所写:

我是天空里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诧异,

更毋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

不久之后,林徽因随梁思成一起去了美国,追求二人共同的建筑梦想,然后,结婚,生子,工作,奔忙。

她与徐志摩的情感纠葛,大体上就此戛然而止——尽管后来还有些纠缠不清和藕断丝连。

陆小曼:徐志摩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恋,足以让当时的人惊骇不已。

19岁就匆匆步入婚姻殿堂的陆小曼,当时或许并没有品尝过爱情的甜蜜,虽然他的丈夫王赓是如此的帅气而优秀。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7)

清丽温婉婀娜多姿的陆小曼

婚后的陆小曼,并没有因为王庚的优秀而满足,天性浪漫的她面对一个追求前途和事业更甚于对自己的爱的丈夫,让她有了深深的迷惘和失望,对于这一点,王赓完全不觉,在他眼里,妻子陆小曼就是太寂寞而已。

徐志摩几乎没费任何周折,就一个猛子扎进了陆小曼的心海。

徐志摩与王赓是同门师兄弟,都是梁启超的学生,二人是同学兼好友,王赓对男女之事似乎很放得开,遂请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志摩,有时间陪陪自己同样爱好文艺的妻子,而这一陪,就陪出了个惊天动地。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8)

英俊帅气的王赓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徐志摩与陆小曼逛天桥、登长城、看西山,几乎走遍了古老的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一个被遗弃,一个遭冷落的两个有共同情感遭遇的人,鬼使神差地捆绑在了一起,那缠绵的故事便亲身演绎了。

陆小曼虽已成少妇,但还是桃李年华的她,清丽温婉,婀娜多姿,兴趣广泛,颇有才华,加之活泼灵动,聪慧过人,而三年外交翻译的经历,又使她见多识广,视野开阔,这样一个才色兼具的绝代佳人,是不可能让她空守深闺而寂寞残生的——陆小曼本身就有着向外冲刺的一切素质和心理。

如果一个男人内心蓄满了浓烈似火山要喷涌的爱意,只要找到一个适当的喷发口——无论这个口是谁,他都是毫无节制、毫无顾忌地喷发出来。

所以,后来出版的《爱眉小札》《志摩日记》中大量浓得化不开的情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眉:“幸福还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最近的发现。今天早上的时刻,过得甜极了。只要你、有你,我就忘却一切,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要了,因为我什么都有了。

这哪里是对人家妻室的语气,完全是对自己恋人的表白。

在“朋友之妻不可妻”的现境之下,徐志摩竟然爱得如此理直气壮,倒是让人“佩服”!

然而,如果回味一下他与林徽因当时的热烈,如果徐志摩此时面对的是林徽因,只要将“眉”字改成“徽”或“因”字,其他可以不改一字,都完全行得通,你信不?

林徽因和陆小曼的差别(林徽因与陆小曼)(9)

让人魂牵梦绕的林徽因

1926年10月3日,经过一番烈烈轰轰之后,徐志摩和陆小曼携手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祝福者也好,气忿者也罢,到此都有了一个让人停止的理由。

然而,并不是最大的争取就一定能获得最好的结果,所有的繁华都要归于平淡,再热闹的爱情都要步入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陆小曼的浪漫是要金钱的支撑的,徐志摩为了做一个被别人一再提醒的“好男人”,不得不奔波在逐金的道路上,当他拖着疲倦的双腿往回赶的中途,便又想起了林徽因那淡定优雅的身姿来。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1930年的那个秋天,徐志摩因发生空难而去世,年仅33岁。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徐志摩之所以从上海,转南京,登上北上的飞机,竟然是为了赶一场林徽因的演讲会。

如果套用张爱玲的比喻,这个时候,陆小曼已然成为了徐志摩衣服上粘的一粒“饭粘子”,而林徽因,则成了他心口上一颗永远的“朱砂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