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

【中华珍宝馆】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

随着疫情成为常态,2022年,全球博物馆纷纷推出重磅展览,例如东京国立博物馆「复古与传承——赵孟頫与其时代」特展、台北故宫「无声诗——南宋小品绘画」特展、纽约大都会「隐逸与交游」特展的第二阶段换展等等。

你可能感到郁闷,因为以上展览似乎遥不可及,或许也已经早早在各大媒体平台浏览过有关它们的内容,但如果你想要亲眼目睹古代绘画的名迹奇珍,这三场国内特展同样极其精彩——

「元代的江南」

苏州博物馆元代艺术特展

「万水千山」

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迎春特展

「江山如画」

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立轴山水画展

从苏州到南京,再到沈阳,由南到北,三座国内重要藏馆展出其收藏中最为杰出的古代绘画。不仅囊括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沈周唐寅文徵明等巨匠画迹,更有辽代《深山会棋图》、宋人《江天楼阁图》、元人《溪山归舟图》这类极具学术价值的古代珍品。

本期「大观」,为诸君带来有关三场展览的重要展件介绍,同样欢迎在留言区讨论观展兴趣与计划!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

「江山如画」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

沈阳市浑南新区智慧三街157号

三层20号厅

2022.1.7—2022.4.10

“沈阳故宫”辽宁省博物馆,2020年曾举办「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特展」,2021年又借展苏轼《潇湘竹石图》、《古木怪石图》等作,并换展李成《茂林远岫图》、宋徽宗《瑞鹤图》等国宝,堪称“展览界的标杆”。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

2022年开年,辽博果然再度不负众望,推出「江山如画」馆藏古代立轴山水画展,虽然并未展出镇馆之宝级别的藏品,但通过展件清单可以看出,展件经过细致考究的选掇——毕竟对于慷慨的辽博,我们从来不担心看不到他们展出极品,而应该期待一些热度低而艺术与学术价值高的藏品轮换展出,本次展览即有大量此类展件,在此列举六件——

01

辽代《深山会棋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6)

106 x 54.6cm | 绢本设色

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发掘小组在法库叶茂台发现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墓。墓室内的东西两壁各悬挂画轴,分别为辽代《竹兔双雀图》与本件《深山会棋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7)

辽·佚名《竹兔双雀图》

由于经考古发现,本作有明确的创作年限,当为辽太宗会同三年至穆宗应历十八年(940-968),是确凿无疑的十世纪山水画遗存,也是辽代绘画罕见的山水标准件。

画中描绘拔地而起的群山,构图高远。山中一座寺院,两人正在对弈;下方一主两仆正自山径前往寺门,两旁崖台层叠、苍松俨立。其场景意在表现“山林隐逸”之趣,而粗犷的用笔、鲜明的设色又展现出独特的北地气质。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8)

五代·荆浩《匡庐图》

许多研究者将本幅与荆浩《匡庐图》、关仝《秋山晚翠图》、卫贤《高士图》相联系,认为本幅应当出自受汉人影响的辽代画家之手,虽然技法粗拙,但具有极重要的学术价值,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辽画珍品。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9)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0)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1)

02

南宋 马远《松寿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2)

122 x 52.7cm | 绢本设色

宋代贵族大多具有极高的审美品味与书画造诣,十分重视绘画活动,不仅宫廷内外大小事务常以绘画记录,也将画院高手的作品作为赏赐之物授予臣子。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3)

《松寿图》未留名款,上端有宋宁宗七绝题诗,并书“赐王都提举为寿”,即宁宗赏赐之物,结合风格与时代定为马远画迹。其山石用大斧劈皴法,松树用拖枝法,都是极具马远风格的笔法。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4)

当然,本作也有奇怪的疑点:画面松石与地面的苔点,在墨色上复点石绿,这种技法在元代以后、尤其是明代绘画中常见,宋代几乎不曾出现。马远另一幅采用这一技法的作品是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高士观泉图》,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5)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6)

南宋·马远《高士观泉图》

03

明 沈贞《竹炉山房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7)

115.5 x 35cm | 纸本设色

沈贞是沈周的伯父,也是沈周重要的启蒙老师。沈周的画风受其影响,从这幅《竹炉山房图》中即可见出。

作为一件立轴,这幅画宽度只有35厘米,可想而知竹叶画得极为细致,而彼此之间的交叠有序且自然,需要极佳的耐心。画中的人物都很可爱,此后吴门一贯的风格由此而出。其营造的场景也令人心情舒畅。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8)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19)

04

明 沈周《魏园雅集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0)

145.5 x 47.5cm | 纸本设色

《魏园雅集图》的笔法与气质,与《竹炉山房图》一脉相承,同时多了一分主峰的宏伟,笔法也更为酣畅淋漓。

作为沈周的代表作之一,《魏园雅集图》以绘画描绘了一场真实的雅集,雅集的主人是好友魏昌,雅集的过程被记录在上端的题诗中,更增添了本幅的意义。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1)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2)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3)

05

明 谢时臣《虎阜春晴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4)

162.4 x 39.2cm | 纸本设色

“虎阜”即苏州的名山虎丘,《虎阜春晴图》即谢时臣对虎丘景色的描绘。这幅画的构图像是从高处向下望,将虎丘标志性的高塔安置在中央。

本幅画作非常经典,是谢时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出他已经从对王蒙画风的吸收与学习中走出,开启自己的风格。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5)

06

明 唐寅《茅屋蒲团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6)

84 x 28.1cm | 纸本设色

唐伯虎以南宋李唐为师,早期画风强健淋漓,后来自出机杼,转入吴门特有的文雅与润泽。

在这幅画中,从画面山石的造型与皴法可以看出,唐寅依旧延续了李唐的风格,但在此之上他弱化轮廓的力度,使墨色变得愈加柔和,建立了焕然一新的新风格,充满吴门画派清润淡雅的气质。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7)

另外,唐寅《茅屋蒲团图》有一件复本,曾在2016年朵云轩春拍现身。唐寅身为职业画家,据考有一稿多画的习惯,将两幅放在一起比较也是本幅的看点之一。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8)

《茅屋蒲团图》(左)与《修竹茅亭图》(右)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29)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0)

「万水千山」

南京博物馆藏历代山水迎春特展

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

特展馆二层8号厅

2022.1.20——2022.4.20

南京博物院向来行事低调,自2015年「虚斋名画合璧展」后,除2020年末曾展出馆藏宋徽宗《鸲鹆图》外,几乎没有在古代书画领域推出重磅展出。但其藏品的质量与数量毋庸置疑,堪称国内数一数二的重要藏馆。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1)

本次「万水千山」特展诚意十足,展出多件罕见出版的宋元名迹,几乎是“掏出了压箱底的好东西”。在此列举其中八件极重要藏品,无论哪一件都值得去一趟南京——

01

南宋 夏圭《灞桥风雪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2)

63.7 x 32.9cm | 绢本墨笔

每座博物馆都以所藏宋画最为骄傲,南博也不例外,《灞桥风雪图》据传出自夏圭之手,画中的技法与构图也体现出强烈的南宋趣味。

本幅《灞桥风雪图》的画面,使人联想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据传为马远所作的《雪景图》,两者有相似的主峰设置,用笔也颇接近。后者已被认为是明代传承南宋马夏风格的致敬之作。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3)

《灞桥风雪图》(左)与《雪景图》(右)

02

南宋 佚名《江天楼阁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4)

97.4 x 54.6cm | 绢本墨笔

《江天楼阁图》是一幅真正的好画,描绘一片平阔的江面,近景一艘巨大的舟楫驶向岸际楼阁,远方一片云水笼罩,构景空阔,刻画细致,既有“咫尺千里”的妙趣,又有“妙至颠毫”的精微。

本幅从画面的树石看,应当出自李成、郭熙传派的画家之手,同时作者也精通界画,对楼阁和舟船的刻画令人想起《清明上河图》。同时由于《江天楼阁图》极少出现在印刷品中,许多人难以清楚认识这幅画的魅力,本次展览正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

03

元 佚名《溪山归舟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5)

168 x 103cm | 绢本设色

《溪山归舟图》也是一幅非常值得一看的作品。这幅画同样出自李郭派传人笔下、同样罕见出版、充满了神秘感。

画面描绘一江两岸式的构图,与北京故宫藏《秋山行旅图》相类似,用笔则较之沉稳、老练、略胜一筹。它将秋日江岸萧瑟的气氛尽显无疑,开阔的天际与江面留出遐想的空间,而傲立的主峰又使人感到力量与气势。近处的几株松树体现出极强的李郭派韵味,而造型已趋概念化,与唐棣、朱德润可能处于同一时期。

04

元 佚名《松斋静坐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6)

170 x 106.7cm | 绢本设色

可能由于太低调,南博的很多画都不为人所熟知。这幅《松斋静坐图》也是一幅好画,画意与用笔极富南宋遗韵,双松的姿态也在跌宕险峻中获得平衡与协调,撑起整幅画面。

05

元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7)

104.7 x 67cm | 纸本墨笔

黄公望的传世画作,除了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外,还有数件立轴流传于世,且都意义非凡。例如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夏山图》昭示出他对董源的学习历程,南博所藏的另一幅《富春大岭图》(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则体现出他对富春江山水的另一类描绘。

本幅《水阁清幽图》作于至正九年,画幅适中,题材为夏山流泉,内容囊括高山、层林、丛树、屋宇、泉瀑,是一件教科书式的黄公望作品(至少是其传派),很值得从中体察大痴道人的画意。

06

元 吴镇《松泉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8)

105.2 x 31.7cm | 纸本墨笔

吴镇的画许多人不太喜欢,觉得比较平淡。吴镇以画格见长,崇尚的正是平淡中见出天真。本幅《松泉图》作于至元四年(1338),用秃笔画松泉,是典型的吴镇风格。它的魅力很难用语言形容,也许看到它你才会理解,为何吴镇能在元四家中位列一席。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39)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0)

07

明 李士达《仙山楼阁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1)

167.7 x 79.2cm | 绢本设色

李士达笔下的人物形象总是圆滚滚的,很可爱。本幅《仙山楼阁图》更展现出他高超的画技,设色浓烈、用笔细致严谨,是一幅卓越的青绿山水巨制。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不仅画技非凡,更极富新意。其铺满画面下部的构图、充满浪漫气息的造型,在崇尚习古的明代独树一帜,正是晚明变形主义浪潮的最佳展现。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2)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3)

08

明 文徵明《中庭步月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4)

149.6 x 50.5cm | 纸本墨笔

文徵明很勤奋,传世的画作很多。南京博物院即藏有他的名作《万壑争流图》。这幅《中庭步月图》可谓文氏清新之作,只用墨色描绘夜景。

天中一轮明月高悬,点出“中庭步月”的主题;林中笼罩雾气,渲染朦胧而静谧的气氛。它的看点在墨气的运用——湿笔与干笔的交叠产生奇妙的效果,使这幅画仅仅通过简单的技法便营造出完整的画意。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5)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6)

「元代的江南」

苏州博物馆元代艺术特展

苏州市东北街204号(本馆)

负一层特展厅、二层书画展厅

2021.12.22——2022.3.22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可能是中国最美的博物馆,藏馆气质极具江南风情,藏品与展览也不例外。本次「元代的江南」特展,即以“江南”为地域范畴、“元代”为空间范畴,划定时空界限,带来一场既严谨又优美的特别展览。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7)

在这座小巧而雅致的藏馆中,本次共展出国内外22家收藏机构的108件元代文物,其中以五件元代绘画尤其引人注目:

01

元 王蒙《竹石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8)

77.5 x 26.8cm | 纸本墨笔

元四家中,吴镇最擅墨竹,倪瓒次之,黄公望与王蒙则罕有墨竹传世。本件《墨竹图》作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作于至正二十四年(1364),是王蒙传世画作中较早的一件,是他为友人张德机所画。

画中的竹子枝叶疏落,坡石苍劲古朴,虽然是简单的组合,却通过留白与题跋相互联系,营造巧妙的画意,同时也展现出元代绘画与书法相结合的时代风格。

02

元 赵孟頫《饮马图卷》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49)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0)

900 x 26cm | 纸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借展

借展自辽博的《饮马图卷》是苏博本次展览的重点展品之一,但它曾被徐邦达先生犀利指出:“此图笔滞且弱,与赵氏真迹的古穆浑厚不同,款字也不自然,必是旧人临摹。图后宋濂的小楷书题面目亦异,都非真迹。

能够亲眼见证此作,再与徐邦达先生的意见相结合,正是体会古代书画鉴定艺术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徐先生还说“后另纸二十二元人诗跋则尽真,此是前人将真图拆去,易以摹本”——更值得前往一探究竟。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1)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2)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3)

03

元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4)

74.2 x 36cm |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借展

南博的两件黄公望山水,《水阁清幽图》在本馆展出,更负盛名的《富春大岭图》借展苏州博物馆,如果有兴趣,一两天时间可以欣赏两件黄公望名迹。

本幅《富春大岭图》画意简淡,上方的山岭采用例如《九峰雪霁图》似的空勾画成,下方的山石则章法紧凑、用笔细润,两者对比,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

04

元 倪瓒《竹树小山图 》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5)

57 x 31.5cm | 纸本墨笔 无锡市博物馆借展

《竹树小山图》是无锡市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但它的笔力较弱,尤其是左侧树木主干的用笔,与倪瓒的气质相去甚远,可能并非倪瓒亲笔。

05

元 倪瓒&王铎《 杨竹西小像》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6)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7)

27.7 x 86.8cm |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借展

本幅由活跃于至正年间的画家王绎画人物,倪瓒补松石,是一件难得的合璧之作。画中的主角杨竹西即杨谦,宋代遗民,终身不仕,成为江南文人圈中受到敬仰的人物。

倪瓒的坡石水准自然不俗,王绎的人物居然也能不落下乘,糅合为一幅出众的作品,实为可贵。画中人与松分立两端,似乎是用孤松比喻主人的高格,其气韵与意味或许都值得今天的我们感受。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8)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59)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60)

仅仅一个世纪以前,观摩以上这些古代艺术的吉光片羽还是某些人的特权,无论是画家、文人还是对艺术怀抱美好愿望的人们,都很难接近收藏它们的禁地高阁。但今天,只要愿意抽出一点点时间与精力,每个人都能看见它们的真容。

经过漫长的光阴,这些脆弱的珍宝每一次展出都有相应的风险,所以我们也应当珍惜每一次看见它们的机会。曾几何时,有人为了一睹它们的真容而费尽苦心,如今你只需要一张车票,便可以踏上通往中国艺术最高境的坦途——

倪瓒六君子图讲解(大观)(61)

高清图片欣赏(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辽代《深山会棋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辽·佚名《竹兔双雀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五代·荆浩《匡庐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南宋 马远《松寿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南宋·马远《高士观瀑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明 沈贞《竹炉山房图》 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明 沈周《魏园雅集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明 谢时臣《虎阜春晴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明 唐寅《茅屋蒲团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南宋 夏圭《灞桥风雪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元 吴镇《松泉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明 李士达《仙山楼阁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元 赵孟頫《饮马图卷》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元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元 倪瓒&王铎《 杨竹西小像》高清大图→_→中华珍宝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