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1)

作者

雪桐

东北已进隆冬,零下二十度的室外,已经少见绿色。但,每当这个时候,总有种奇怪的绿色的树,在大街小巷中时隐时现,在各大商场中郁郁葱葱。说奇怪,是因为,树不仅常绿,而且还花花绿绿的。当下,人们对此景并不陌生,因为圣诞节快到了,圣诞树也已经立在那里一月有余了。

圣诞本是一个西方宗教节日,如今演绎成了一个——购物节。果然,没有商家hold不住的节日。说来有趣,西方人过圣诞节,人人都在家里过节,我们过圣诞节,大家都在购物逛街。也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热衷于过洋节,西方的情人节、复活节,节节送礼;感恩节、圣诞节,每每不落。喜欢过洋节,喜欢洋物件,其实也不是现在才如此的。

明朝后期,许多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活动。到了清代开国,康熙皇帝更是爱慕西方科学。他的天文学、历法、算学、机械学都是一流的,而这些方面的宫廷顾问,不少是欧洲学者。紫禁城里陈列着那么多西洋钟表、鼻烟壶、油画……每一件都在几百年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它们被皇亲国戚们收藏着、追捧着,成为了贵族、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

《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在十八世纪初的清代,距今不到三百年,当时西方人不少已经到了亚洲。《红楼梦》中,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西洋物件,这些东西无一不彰显着这个国公之家当年的显赫。

钟表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2)

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书中借用这个乡下农村来的穷老太婆的眼睛,来突显贾家的洋派与现代时髦的摆设。

刘姥姥坐在炕沿上,等待拜见当家少奶奶王熙凤。她第一次进到富贵人家,手足无措,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她东张西望,然后就忽然听到一种奇怪的声音:

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锣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木箱),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似的,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处呢?”

显然,乡下来的刘姥姥,没有见过富贵人家用的西洋挂钟。

北京故宫有一个“日晷”,那就是我们古代时的钟表,我们用日光的移动来计算时间。在一个经过角度计算的圆规上刻好刻度,中央立一根指针,指针的影子移到哪个刻度,就可以读出时间。人类也发展出用水漏、沙漏的方法计算时间,但都不够准确。

时间与历法有关,月球绕行地球、地球绕行太阳的周期,形成年、月、日、时的划分,必须掌握天文知识,才有准确计算时间的单位。

那时的中国还不具备这种对科学解读的能力。但有学者考证,公元1092年,北宋的苏颂就发明了水动机械天文钟;1335年,意大利人把机械用在教堂的自鸣钟上,但是体积都太大,不是一般人生活里可以用的钟。到了1656年,荷兰人惠更斯发明了重锤钟摆,才有了家用的时钟。

《红楼梦》中也写到过,芳官好奇宝玉房里的自鸣钟,还弄坏了钟摆,导致钟都不响了。

《红楼梦》第十四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也提到了时钟。

“素日跟我的人,随身俱有钟表,不论大小事,都有一定的时刻。横竖你们上房里也有时辰钟。”

王熙凤是时间规划大师。要管理一个几百人的宁国府,她懂得做计划,并精确到每刻钟。“钟”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于是就又有了便于携带的“表”。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戴的腕表,而是怀表。宝玉就有一块怀表,时常拿出来看时间用。

鼻烟壶与“依弗哪”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3)

北京故宫有很多鼻烟壶藏品,每一个都小巧玲珑,精美无比。民间也有很多鼻烟壶,是收藏者们喜欢选择的一个门类。

鼻烟壶当然是用来装鼻烟的了。这也是清代上层阶级的随身小配件之一,似乎比今日绅士的香烟盒、雪茄盒、烟斗,更代表特殊的身份和品位。而其大小,一只手正好能握住,又属于个人物品。所以,带着很多私藏的味道。

第五十二回,晴雯半夜里贪玩儿,不小心受了凉,“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一见急忙拿出质地精巧的鼻烟壶,晴雯用长指甲挑了些许鼻烟放在鼻尖嗅了嗅,顿觉一股酸辣味道直冲脑海,连打几个喷嚏之后就轻松了许多。

宝玉的这个鼻烟壶,并不是汉玉宋瓷,而是舶来品,是地地道道的洋货,里面装的也是进口的“上等洋烟”。原文如下:

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小扁盒儿来,递给宝玉。宝玉便揭开盒盖,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上等的洋烟。晴雯只顾看画儿,宝玉道:“嗅些,走了气就不好了。”

这个鼻烟壶上的画,似乎是画在盒盖里的,晴雯平常应该也没看过,所以看得发呆。“西洋珐琅黄发赤身女子”,是金发美女裸体画,“两肋有肉翅”,应该是个天使吧,要么就是个女神。

缓解了鼻塞之后,宝玉又命人去王熙凤那里讨些洋药给晴雯贴贴治头痛。洋药叫做“依弗哪”。这到底是什么文字的音译,已不可考,感觉有些像法语的发音。这是一种治头疼的外用药膏,摊在指头大的红缎子上,烤热了化开,贴在太阳穴两边。

书中说王熙凤两鬓常年习惯贴这种药,这一方面说明凤姐掌家不易,劳心劳神;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当时的贾府用西洋进口药品已经是惯常操作了。

金西洋自行船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4)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出现了一件宝玉的小玩具,也是个西洋物件。这一回是著名的“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紫鹃为试探宝玉对黛玉情有多深,诓骗他说,林妹妹要回苏州老家去。宝玉一时急火攻心,竟疯傻了。指着他房间十锦隔子上的一艘“金西洋自行船”,大叫:

“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

然后死死抱着玩具船不放,生怕林妹妹离开。情痴如此,含笑落泪。我们也通过这段描写知道了,贵族公子原来还有西洋玩具呢。纯纯的进口货,八成还是镀金的。

宝玉的房间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5)

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喝多了,误闯进宝玉的怡红院,在里面迷失了方向。因为宝玉的房间是有机关的,这个机关就是穿衣镜。

刘姥姥把眼看花了,转过一架一架书、一道一道屏风,屏风后一扇门,忽然看到和自己一样的一个老太婆。刘姥姥以为是自己的亲家,和她说了半天话,亲家婆也没有反应。刘姥姥伸手一摸,冰凉,才领悟过来,听说富贵人家有种穿衣镜:

“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吧?”

刘姥姥猜得不错,她摸的正是宝玉客厅通卧房的一扇门,门上镶嵌一片与人等身大的穿衣镜。这种背后镀水银的镜子也是欧洲的舶来品。

十七世纪前后,巴洛克宫殿喜好用镜子装饰大厅,凡尔赛宫的镜厅即是有名的例子。水银,在当时是十分贵重的金属。《金瓶梅》里的李瓶儿再嫁到西门庆家时,就带着两大罐水银。之后为修建新花园,水银被卖掉变成了白银。由此可见,水银是当时的硬通货。

据说,水银镜子格外白亮,那么与人等身大的水银镜子真真价格不菲,何况这镜子上还有机关设置。

在刘姥姥没有撞破机关的时候,还看到了一幅画,那是一幅美人图。刘姥姥酒醉,错把画中人当成了真人,与其说话,对方笑而不答。刘姥姥就伸手去拉她,忽听“咕咚”一声,撞到板壁上去了。她仔细瞧看,才发现是一幅画,刘姥姥也诧异:

“原来画儿有这样凸出来的?”

她还用手去摸,确是平的。熟悉西洋绘画的人一定听过“透视法”。利用光影和比例,在三次元的画布平面上做出三次元的远近空间,造成视觉的错觉。房子仿佛可以走进去,人像也有凹凸,栩栩如生。刘姥姥看到的正是一幅西洋画。宝玉是贾府的贵公子,是老祖宗的眼珠子,他的房间有着各式各样的洋物件,不足为奇。

西洋葡萄酒、玻璃缸、玛瑙碗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6)

宝玉不仅屋子布置得洋气,饮食器皿也洋气得很。《红楼梦》第六十回,宝玉房里的芳官,拿了一个五英寸高的小玻璃瓶子,里面装着“玫瑰露”,给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柳家母女没看过“玫瑰露”,迎着日光照看,里面有半瓶胭脂颜色的液体,柳嫂子就说:

“还当是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

这一描写透露出,宝玉是饮“西洋葡萄酒”的。三百年前,也不知道宝二爷的红葡萄酒是来自法国,还是来自意大利。不管是哪里,那时进口的欧洲酒一定不多,不是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一般人可能见都没见过。

第三十一回,晴雯伺候宝玉换衣服,不小心跌折了扇股子,赶上宝玉心情不好,说了晴雯几句,口角锋芒的晴雯不干了,开始回嘴。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

话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贾府使用玻璃器皿原来已是常规操作了。那时我们尚没有掌握玻璃吹塑工艺,只要是玻璃制品就是纯进口。那么脆弱的物件,要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到皇宫贵族府邸。好容易到了手里,反倒是,摔就摔了,碎就碎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得好轻巧,真是令人咂舌。

至于玛瑙器皿,除了晴雯口中提及外,书中还有一段细致的描写。第三十七回,探春病了,宝玉打发人去瞧三妹妹,顺便带些新鲜荔枝过去。用的就是缠丝白玛瑙碟子。袭人后来问起来:

“家常送东西的家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

晴雯道:

“我何尝不也这样说。他(指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

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贵族的精致讲究都在这些日常中了,公子小姐们,审美一流。

人情世故红楼梦(漂洋过海来到红楼梦)(7)

除了这些,也还有些洋货的。比如黛玉手中剪了香囊穗子的银制小剪刀;蒋玉菡赠与宝玉的茜香国大红汗巾子,夏天系在身上,不生汗渍,肌肤生香,是很好的避暑佳品;王夫人在荣禧堂大炕上铺设的猩红洋毯子;凤姐身上穿的翡翠撒花洋绉裙和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等都是洋货。陪伴宝玉到最后的玻璃绣球灯;被贾蓉央求着王熙凤借来“略摆一摆”的玻璃炕屏;甚至暹罗国茶叶和暹罗国灵柏香熏猪不仅“进了口”还都是进口货。就更不用说我之前详细解读过的“凫靥裘”和“雀金呢”这些进口成衣了。这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洋货,一次次出现在大观园中,体现得就是贾府传承百年的世家底蕴。

《红楼梦》描写的是清初的社会生活。那时候的清朝是高度集权制的国家,是“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在这样的状态下,贾府能在对外贸易中得到如此实惠,除了满足物质享受之外,还有着感官愉悦和心理满足。

用洋货,也是侯门公府凸显其身份,体现差异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清初的达官贵人们用洋货,当下的有钱有闲者爱文物。曹公是生活中的经济学家,也是精神上的心理学家。时间跨过了三百年,人性却从未改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