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对话)

“同处大湾区核心和前沿区域的广州天河和深圳南山,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生家庭对教育高期待触发的普遍焦虑情绪和新一代青少年成长环境及由此引发的新命题,都对教育工作者构成新的挑战。”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鸿的发言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

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对话)(1)

“山河对话”论坛入口处。

12月6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和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在去年成功举办首届“山河对话”双城德育论坛的基础上再叙“山河对话”。活动聚焦育人方式与教育生态变革,通过德育经验分享、大咖专题演讲、德育公开课、德育沙龙等形式开展热烈碰撞。本次论坛活动为配合疫情防控部署,在广州、深圳两地同时进行,以云端的方式一起交流互动。

两大经济强区、教育强区再聚首,聚焦了什么话题,又能再次碰撞出什么火花?

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对话)(2)

现场图片。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助力学生自主成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天河南山是如何做好德育工作的?

天河区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坚持德育为先,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特点;南山区则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采取多渠道丰富德育的方法和手段,力求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时效性。

双方再次“联弹”,把重点放在了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助力学生自主成长的话题上。

“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助力学生自主成长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王海鸿表示,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看重分数成绩,较少关注学生本身。

在王海鸿看来,教育的对象和中心是学生,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

事实上,近年来,天河区在德育方面推动“正面教育”和“立志教育”,通过日常的、具体的实践解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惑。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通过视频连线表示,教育要从“饥饿逻辑”向“小康逻辑”转型,南山、天河两区作为中国经济百强区之首,两区孩子对教育的需求已转变为追求儿童当下和未来生活品质的提高。只有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才能精准用力,更好助力学生自主成长。

以身心健康为衡量标准

着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现场,南山区教育局和天河区教育局两位分管德育的负责人对各自开展的德育工作进行分享。

陈登福作了题为《家校协同联动 成就健康成长》的主题报告。在他看来,教育质量以学生身心健康为衡量标准,首先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抓好“队伍建设”“家校协同”两件事。

“让天河孩子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既是天河学子的外在画像,更是天河教育的追求。”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辉表示。她在现场作了题为《立高远志向 育健全人格——广州市天河区德育创新的实践探索》的分享。

通过调研,王建辉发现当前学校德育最大的挑战,在于目前学生价值取向多元,精神追求缺失,内在动力不足,较大影响了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面对这一问题,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理品质,天河教育从对人的关注,从学生成长需求入手,围绕“一个目标、两大项目、三重优化”,通过家校社协同共育,培育学生高远志向、积极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

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反思(天河南山再对话)(3)

现场观众在认真做笔记。

感恩教育应“润物细无声”

勿将父母之爱功利化

除了南山和天河之间的对话,现场远程连线了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德胜。他表示,感恩教育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父母之爱功利化。

在高德胜看来,感恩教育应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父母、师长的角度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会他人的关心,学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心父母师长。

现场还连线了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吴颖民。他在其专题讲座上,围绕高质量、增效等关键词,剖析“双减”的本质和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下午,活动将在广州中学和华阳小学开设分会场,广州中学等8所学校老师带来独具特色的公开课,分别围绕时间管理、情绪、自控力、沟通协作等内容开展。

课后,老师共聚一堂,围绕授课内容进行反思,探讨如何设计和改进德育课程。

此外,天河区校长和教师代表也开展德育沙龙,不仅现场对公开课进行课例点评,也针对德育课程展开头脑风暴、建言献策。

【记者】陈理

【作者】 陈理

广东教育头条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