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编制有啥用(为什么山东人爱好编制)

有人说山东人不能没有编制,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前几天网上流行起一个梗,叫“山东孝女”、“山东孝子”,标准一般是至少本科毕业,职业属性“师医公”,最好在本地工作或者大北京。很多年来,山东人一直背负着热爱“倒装句”和“编制”的巨大包袱,虽然没有统计数据,但是我身边的山东同学和认识的山东朋友,确实是这样的,他们无一例外的属于“编制内”,如果不是“师医公”,大型央企银行也姑且属于与“编制”擦边了。

山东人编制有啥用(为什么山东人爱好编制)(1)

我是个所谓“名牌”大学的硕士,当然上海这个地方,一块石头砸个坑都能掉进去四五个“名牌”硕士,非常不值钱,而且我自己也就是一个不小心捡漏上了某校,从未敢以“人才”自居,也就是个渣渣,当然人品不渣,当我对象的家人知道我的职业是计算机相关时,就非常的不屑一顾,坚定的认为我是个“蓝领”,要我去考教师。当然,因为我很懒,教师需要考试,我热爱我摸鱼的工作氛围,我不能耽误人家的好孩子,所以我从未想过要去成为一名教师。当然,随着年纪的增长,我觉得我对象的家人可能是对的。

再说回山东人热爱编制,属于一个“刻板印象”。就“身边即世界”的狭隘观察,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咱们假装认真的分析一下山东人为什么热爱编制?

《水浒传》里宋江原本就是一名小吏,在古代吏相对于官而言的,吏不是朝廷任命,地位相较于官员是很低的,吏相当于现在普通的公务员,像捕快一类的都是吏。宋江被逼上梁山后,天天想啥呢?想“招安”,想“编制”,对于山东人宋江而言,落草为寇尽管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毫无约束肆意爽快也不如“稳定可靠”的编制内岗位吸引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恁教添白发,须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水浒传》截选)

在“造反派”中对于编制有执念的人不止宋江,像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黄巢也是其中一位,他因为科举落第而对唐王朝怀恨在心,在举事的过程中向朝廷“请降”,朝廷一直也未能满足他“编制”的愿望,最终杀进长安,血洗了长安贵族,因此有人将黄巢当成是解决门阀士卒垄断政治问题的一个“英雄”。

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寨}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秦妇吟》截选)

热衷于编制的后面,同时夹杂着对于山东人性格一种偏见,就是说山东人普遍好面子,爱托关系,有浓重的“官本位”思想。当然,我不是说山东人确实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些问题全国各地都存在,但是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省份而言,山东的这个问题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而言,可能更为人所关注。对于,一个热门的冷知识,山东一点也不穷,它的人均和总GDP都是相当靠前的。所以,山东的问题在于他不像西部省份经济较为困难,然后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才选择考公,而是本身山东自身和毗邻的都是经济大省,因此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山东就是从骨子里热爱编制,而不是没得选,所以会把这个偏见强加在大山东头上。

对于山东人大家还有一个属性就是恋家,当然谁不恋家呢,再者恋家就要考公务员考编制吗?当然不是,但是恋家的人就比较偏保守,偏保守就会选择有保障的职业,尽管无法大富大贵,所以更大概率会去求个编制。

山东人孔子最早开办私学,倡导有教无类,山东也有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古代上学除了做官,几乎没有其他的就业渠道,极少数人一直考不上就当了家庭教授或者写写小说之类的。所以山东人会学习、爱学习,当然也爱好当官。

话说这里,请山东人海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