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说食物(解析君子远庖厨)

孔子如何说食物(解析君子远庖厨)(1)

当年在红袖时,就见到有会员批判“君子远庖厨。”称孔子一边吃着大鱼大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边说君子远庖厨。真是虚伪呀!直至今日,在百度贴吧,QQ群里依然常常见到此类言论。

鄙人今天就解读一下君子远庖厨。讨论一下孔子是否虚伪。

首先说一点,君子远庖厨是孟子之言,与孔子无关。然后,必须了解孟子说此言时的场景。对此,《孟子·梁惠王上》有详细记载:

有一次,齐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牛而过。齐王问曰:牵牛去干啥?答曰:要宰杀它。齐王见牛甚是可怜,就让人以羊易牛。

孔子如何说食物(解析君子远庖厨)(2)

牛被杀前,泪流满面

http://bbs.tiexue.net/post_9141834_1.html 牛即将被杀,泪流满面。

孟子听闻此事后称:百姓以为大王舍不得牛,才换羊的。但臣却知道,大王有不忍之心。(孟子天天训斥国君,这次居然夸奖他。太难得了。齐宣王有一点很像我,从小到大,只被老师表扬过一次。)

齐王称:先生说的太对了。齐国虽然狭小,寡人也不至于舍不得一头牛吧!只不过俺觉得牛并无罪过。却要把让它千刀万剐,太可怜了。 但百姓却认为我吝啬,舍不得牛,才以小换大,以羊易牛。

真是生齐王者父母,知齐王者孟子呀!

孟子又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要解析孟子此言,有两点要枢:其一是紧扣以羊易牛之事;其二是正确理解君子之义。

我们先解读一下儒家经典中君子:

《论语》和《礼记》中所言之君子大体类似:有时是指道德高尚之人,有时是指贵族。唯一不同的是,《礼记》中的君子,有时指国君嫡子,与之对应的小人指国君庶子。

《诗经》中所言之君子,没有一处是指道德高尚之人。大致有两种情况:但凡涉及婚恋之诗,其君子多指丈夫。与婚恋无关之诗,其君子多指贵族。

行文至此,插一点花絮:

在春秋时期,曾爆发了著名的齐晋鞍之战。战前,晋国大夫韩厥与御者互换位置。被齐人邴夏识破,于是谓齐侯曰:“射其御者,君子也。”齐顷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邴夏所言之君子,是指地位高的贵族,同时也是晋军的将帅。而齐顷公误以为是道德高尚之人。此君子非彼君子也。

对君子的不同理解,不但会决定将帅的生死,甚至会决定战争的胜负。在今天,虽然不会决定战争的胜负,但却会误读经典。

再回顾君子远庖厨的整个故事,当时孟子是在与齐王谈话。其言之君子显然是指贵族,确切的说是指齐王。与道德高尚之人无涉。

孟子之意是:齐王对于牛,是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才会以羊易之,其实羊也可怜。齐王之所以以羊易牛,是只看到了牛的可怜之状,而没有见到羊的可怜之状。这是因为齐王远离庖厨,不从事杀牛宰羊的工作。

若将孟子所言之君子误读为道德高尚之人,尚可谅解——齐顷公不也误读了邴夏所言之君子吗?

但将孟子的君子远庖厨之言,转嫁到孔子头上。并称孔子虚伪。此类人可谓对国学一无所知,张嘴就批!

今天,笨笨就对支那人下一个定义:对国学一无所知,张嘴就批之人,谓之支那人。

诸位若赞同我对孟子此言的解读。可以加个关注。过些时,我会献上另外篇文章,《解析孔子之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如何说食物(解析君子远庖厨)(3)

孟子是齐宣王的老师,天天训斥齐王,这是居然表扬了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