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

一千多年以来,文人墨客感到怀才不遇、世无伯乐时都会感叹、哀悲贾谊的遭遇。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与屈原并列一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刘向认为贾谊的悲剧是因为被庸臣嫉妒:“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李白、刘长卿、李商隐、王安石等历代诗人更是留下一章章关于他的诗篇。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1)

贾谊画像

贾谊在中国文化中和屈原、李广、冯唐一样已经成为怀才不遇的典型和标志。就像贾谊在《过秦论》中所写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众多文人骚客在凭吊贾谊而感怀自身时又没有对贾谊被贬遭遇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无端地造成了更多的贾谊式的悲剧。

一、贾谊的遭遇

贾谊才思敏捷,以擅长创作文赋成名,二十岁时就被举荐给汉文帝出任博士。因见识精辟深受汉文帝赏识,一年之内便升迁为太中大夫。之后多次向汉文帝上疏,提出了涉及朝廷礼仪、经济政策、削藩、压制功臣集团、匈奴等多方面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遭到以开国功臣为首的权力集团嫉恨,终被谗言“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所累,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后功臣集团代表周勃、灌婴等先后离世或离开政治中心,贾谊重新回到长安,但没多久又被外放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汉文帝十一年,贾谊随梁怀王刘揖入朝,因为刘揖坠马而亡,贾谊陷入深深地自责中,又忧愤国事,不久病故。年仅三十三岁。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2)

汉文帝

二、贾谊被贬的原因

1、贾谊的政治建议触动了开国元勋权力集团的根本利益

贾谊刚入朝短短一年时间就向汉文帝进言提出要将列侯送到自己封地的措施,可以说得罪了整个汉初开国功臣权力集团,以周勃、灌婴为首的开国元勋此时掌握着政治中心核心权力,汉文帝也是由开国元勋权力集团推举出继任皇位的,汉文帝不可能因为贾谊而在此时就得罪整个开国元勋权力集团。

两害相权取其轻,尽管汉文帝非常赏识贾谊的学识,但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也只能先外放贾谊以避免自己与元勋们的矛盾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外放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也是变相对贾谊的一种保护。

2、贾谊的许多意见和建议有违汉初“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汉书》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的统治者们无论是高祖刘邦还是高皇后吕后亦或是其继任者们都接受了“黄老之说”的影响。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3)

贾谊故居

认为在政治上“清静无为”可以促进经济生产上的恢复,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汉文帝继位时距离汉朝开国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国家的元气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而贾谊的许多主张,例如削弱诸侯王、遣散元勋、对匈奴作战等都有违汉初的“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3、对当时社会形势存在非常大的错判

从汉朝建立到汉武帝继位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有的全国范围的社会安定时期,尤其是贾谊所处的汉文帝在位时期。但贾谊却屡屡在向汉文帝的对述中将当时的国家与社会描绘成危机重重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独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独曰未治……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无知,因谀者耳,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措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夫本末舛逆,首尾横决,国制抢攘,非有纪也,胡可谓治! ”在当时他认为的潜在危机的确存在,但远没有达到他所说的岌岌可危的地步。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4)

4、太过锋芒毕露,招至众臣嫉恨

贾谊得罪的不仅仅是元勋集团的耆老们,许多中生代和新晋官员也对贾谊十分嫉恨。贾谊不到一年时间以二十一岁的年纪就升迁太中大夫,并屡屡向汉文帝进言成为文帝身边的红人,自然引人注目。而他本身又不知韬光养晦,有意无意地得罪了整个朝廷而不自知,被贬外放自然是大家都乐意看到的。

5、得罪众诸侯王和汉文帝宠臣

贾谊在外放长沙王太傅几年间朝廷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周勃、灌婴等纷纷去世或远离长安。贾谊本可以凭借汉文帝对他的赞赏回到朝中,但他在此时却向汉文帝上疏建议取缔邓通的“邓氏钱”和吴王刘濞的“吴钱”并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虽然是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虑却也得罪了众人,尤其是邓通身为汉文帝的娈宠之臣,自然引起汉文帝对贾谊的反感。

贾谊少年得志为何会忧郁而亡 贾谊被贬屈贾谊于长沙(5)

汉文帝宠臣——邓通

三、总结

贾谊的悲剧是时代造就的悲剧,也是自身原因造就的悲剧。他的许多主张都是极其具有远见的、高瞻远瞩的,但是就当是的政治、社会环境却是不能被立即付诸实际行动的。而且他观察到的许多弊病,也不是短暂时间内能够消除的,另外他提出的改革方案也有很多是脱离实际的。这也是他后来短暂入朝时汉文帝与他促膝长谈只谈论鬼神之事、很快又被外放的原因。

他也没有体会到汉文帝对他的良苦用心。汉文帝看待贾谊就像一块璞玉,还需要精心的保护和仔细的雕琢。而贾谊却因为外放和自以为的不被理解而抑郁寡欢,终至英年早丧。他就像许多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一样,以为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华就能横冲直撞,即使碰了南墙也绝不回头

如果贾谊能够开阔心胸、放眼未来,他的许多主张都将得到实现。汉武帝就对贾谊十分推崇,认为他是旷世奇才。因为到汉武帝时贾谊所主张的改革已经条件成熟,各种弊病已经完全显露。要是贾谊可以活到那个时候一定会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