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

开学前一天,好多学生们开始疯狂补作业,网友笑称:烂尾楼赶工期。想想放假前几天有多开心,现在就有多苦逼,家长们看到孩子这样也都很无语。

再看看最近常挂热搜榜的“别人家的孩子”——谷爱凌,苏翊鸣。家长们肯定好奇这样优秀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其实培养孩子如何学习的好方法,肯定是有的。

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1)

如果先问大家如何学习,相信公认的答案一定是“专心、用功、安静、按部就班”等等。

记得以前老师让班上学习好的同学分享经验,学霸们一般都会说英语就是多背单词,起床前背,走路背,吃饭背,睡觉背;数学就是多刷题,多思考,不问得多问……听起来也没错,但是我们永远也学不了。

刻苦,已经过时了,今天是科学学习方法的天下。

最近看北京冬奥比赛也发现,真正让运动员们取得成绩的不仅仅是刻苦的训练,还有科学的训练,而且这种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批量复制的。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学校的学习仅是个开头,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将遇到更多的挑战,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会有需要新知识、新技能需要你去攻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人受益终生。

科学的学习方法究竟是什么?

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2)

1、打破学习好习惯: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就要有个学习的样子”这是我上学那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他们要求我有固定的习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固定的坐姿,少喝水,少上厕所,专心学习,别的都不要管。

其实科学学习方法的诀窍是多换几个学习场所,你想不到吧!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一组学生,每人发一份单词表,上面有40个单词,每个单词只有4个字母,每个同学花两个10分钟学习这份单词表,中间间隔几个小时,一半同学在一个地方,另一半学生安排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学习,最后结果是变换多个学习场所,竟然使记忆提取能力提高40%,也就是说环境背景的变换大大提高了记忆力。如果大家持质疑态度,可以检验一下这个实验的科学性。

比起老老实实坐那学习几个小时,我更愿意相信这种坐着不动的学法更有助于强化学习效果。

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3)

2、拉开时间间隔: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

“你为什么把整个假期的作业堆到最后一天晚上才做啊?你一天做一点,早就做完了,至于现在临时抱佛脚吗?”相信不少家长对孩子这样说过吧。

并不是说“临时抱佛脚”完全没用,但是囫囵吞枣的往嘴里塞东西,一顿饭可以,顿顿这样肠胃也受不了呀。研究学者们指出,习惯于临时抱佛脚的学生,学生成绩从这个学期到下个学期的变化往往是很戏剧化的。”下个学期才刚开学,上个学期学过的东西就已经全忘了。”

分散式学习,记忆更长久。

“分散式学习”的最佳时间,到底是多长的时间间隔效果最好?是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还是隔一天学一次?还是一周一次?

一位研究者沃兹尼亚克彻底改进了艾宾浩斯的原理,使其融入电子时代。他发现的最佳复习间隔是:每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如果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星期,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过后的一两天之内,如果距离考试还有6个月,那么最佳复习时间为第一次学习之后的3-5星期左右。

从学习科学的角度,拉开时间间隔来学习,已经和接近于让你白得好处了,没有比这更值得你试试看了。

当然,这个是保持新学的内容不至于忘记的最少复习次数,如果要熟练记忆并运用,肯定要多复习。

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4)

3、先考试后学习:利用无知的潜在价值。

我上学的时候,有个男生上课睡觉,下课玩,从不做作业,但是每次数学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我们都很羡慕,可能这就是那种天才吧。

我那时候各种学习的小技巧,包括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记笔记,做个学习大纲,把错题再多做几遍等等。结果证明,并不是非常高效,我以为自己会了,结果上了考场才发现自己还是不会,或者这次考试运气不好,会的都没考,考的都不会。

考试其实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不同常规却很功效的学习方式。

学生一听考试都头大,老师们一听考试也认为这是一个讨厌的包袱。如果仅仅把考试当成一种测量工具,那么就失去背后的意义,考试能使得记忆更加巩固,只是大家都看不到。

试想一下,开学第一天,还没上课,你却在无意间得到了某门课的期末考试卷,那么,这套试卷对你会有什么影响?每当老师讲到某个考题相关的内容,你是不是都会竖起耳朵认真听并做好笔记呢?这就是“预考”背后的秘密,跟直接学习相比,预考更容易把知识“赶进“脑子里。

当然,有人会说,我都没看就开始考试,那不得烤糊了吗?是的,预考时,大多都是猜测,哪怕你猜错了答案,哪有怎样,它会让你注意到哪些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内容。

学会这六个方法让孩子学习更好(科学学习方法的奥秘)(5)

4、给别人分享学过的东西:打破熟悉度的假象

有没有人是听老师讲,觉得自己懂了,一做题又不会了;有没有人看人做手工,觉得自己会来,但是自己一上手,完全不会。这可能就是我们脑子里的“熟悉度”在捣蛋。

很多当过老师的人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只有你真的当了老师,必须对别人清楚地讲述出来时,你才会真正吃透你要讲的东西。

你不妨试试这个很好用的方法:你把学过的东西讲给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你的好朋友,或者你自己,可以提前做些笔记,尽量写的简单易懂,让他们一听就能理解。

把学过的东西复述出来,这是一种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比我们坐在这里看着重点划线的内容,死记硬背更高效。这种方法还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哪些地方你还不知道,哪些地方你还有疑惑,哪些地方已经遗忘了,效果立竿见影,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这些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正在上学的学生,如果你感慨自己似乎记忆力越来越差,这些方法也是可以让你少花力气却记得更牢的方法,快来学习吧!

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记得牢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