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

从小到大,人们大都是从“提按”开始来练习书法的,并将其作为我们基本的书写笔法,但是,在《书法有法》中,孙晓云对此却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我们坚持练习的提按方法是错误的。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1)

那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什么叫做“提按”,什么又叫做“转笔”吧。所谓“提按”,就是毛笔在书写的过程中交替的提按,毛笔按下去写,笔画就会变粗,提起来写,笔画就会变细。就像是正在行走中的两只脚,一只脚抬起来,一只脚落下去,不停地交替,使其书写出的效果,从视觉上表现为笔画的粗细线条的不同。而所谓的“转笔”,就是以毛笔的笔锋为中心轴做旋转运动,在笔画的转折处,用力均匀,毛笔并不停驻,顺势转笔,使得写出来的笔画没有方折棱角,给人以笔画圆滑有力之感。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2)

孙晓云出生于书法世家,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严格的书法训练,在《书法有法》这本书中,她围绕着”书法是否也和剑法和刀法一样,有秘而不传的要诀”这一论题,展开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观点论述,同时,这本书也成为了当时书法理论销售最高的书籍作品之一。 孙晓云认为,古代书法家是以转笔的取势轻重来造成笔画的粗细不同的,明代的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曾经说过:“转事束二字,书家妙诀也”,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也同样在《论书》中说过“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这些都体现了转笔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3)

清代宋曹也曾经在《书法约言》开篇的首句曾经提到这样一句话,“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那些左右圆滑,呈现扭曲形状的笔画,都是因为左右的转笔所导致的。五笔一起并用,“双苞”的执笔法是适用于此笔法的,使得在转笔的同时,能够更加方便,稳重的控制毛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孙晓云也成功的验证了那些呈现出扭曲形状,并且左右圆滑的笔画,正是因为转笔所造成的。同时,她也考察了殷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字,变细,和夏家店陶罐上的几何图形,提出只有将笔杆子转动起来,才能够更快速均匀的写出笔画线条的论点看法。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4)

孙晓云以古代的图画和瓷器为例证,论述了高桌对于书法方式的影响,她认为唐代以前,人们大都是一只手拿着笔,一只手拿着纸张,但是这个时候的手腕和手臂是没有支撑的。从隋唐开始,人们渐渐习惯了用桌子写字,使人们不需要转笔就可以很稳定的书写,这也使得古法逐渐的衰落。而现代人写字一般都不转笔了,想要再达到古人所相近的书写效果,就需要通过“提按”来改变笔力的轻重,这样也使得笔画的精细程度发生了变化。那么书法到底需不需要转笔呢?孙晓云认为相比于“提按”来说,转笔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个方面,它可以使笔锋变得光滑圆润,有利于笔画的书写,第二个方面就是它可以使毛笔的书写更加的迅速流畅,加强笔画的气势。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5)

孙晓云曾经还用元代郑杓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转笔观点:“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魏晋间帖,掌指字也。”在《书法有法》这本书中,她大概用了一,二十万多字来论述转笔对于书法学习的重要性,大篇幅的来讲转笔的意义所在。她甚至还说以右手经典执笔的方法有规律的转动毛笔,能够让笔画纵横自如。对于五字执笔法中的“抵”,沈尹默认为这个是用来体现小指作用的,因为无名指的力量是比较小的,是不足以单独的推着中指,还需要小指的带动作用,托在它的下面,再加一把劲。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孙晓云的认同,恰恰相反,孙晓云认为“抵”是抵消的意思。她以字典为例证,说因为力的作用相反,所以相互抵消,即所谓的对销。对于转笔来说,转到头一定要再转笔回来,左右纵逆,若想要让转笔更加的流畅自然,正是需要作用相反,相互抵消。

孙晓云书法学什么帖(为什么孙晓云认为书法练习需要的是)(6)

尽管说孙晓云十分的崇尚转笔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自从宋代开始,“腕法轻指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现在执笔论中,就是由指实发展成到了指紧,再到指死。这样看来,“五指执笔法”能够成为五笔的执笔姿势,而并非只是运笔的动作,我们就不足为怪了。而对于孙晓云所写的这本《书法有法》,不仅是她个人对于书法的思考,也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经验,来论述了转笔方法对于书法学习的重要性。她的很多作品就是运用转笔来书写完成的,别有一番风味,而如果当初她选择用提按的方法来书写,可能就很难达到这种书法艺术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