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能称王称霸的原因(齐桓晋文)

晋文公重耳(前697—前628)是东周春秋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晋献公有七子,重耳虽年龄最长,却不是嫡子,他在骊姬之乱中,逃亡时间最长,最后却继承了国君位,其继位后不到十年就做了霸主,从此晋国天下莫强。其开创的霸业一直延续到春秋末期,存在的时间长达二百余年。晋文公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对春秋历史影响极大,并且晋文公的以德、贤著称。本文来讨论晋文公称霸的原因。

齐桓公能称王称霸的原因(齐桓晋文)(1)

晋国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和特殊的政治背景,为晋文公的称霸提供了物质和政治基础。晋国在景公执政期间,随着疆域不断扩大,他开始策划迁都。当时多数士大夫的意见是迁往郇瑕,即今盐湖区和临猗县一带,理由是那里土地肥沃,地近盐池,对国家有利。但是韩献子却坚持迁都新田,他说:“郇瑕一带土薄水浅,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生病,有汾、浍两河冲走污秽,且新田百姓服从教化,是晋国长期利益所在。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紧邻王畿,地处中原腹地而毗邻戎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为晋国开疆拓土、进行争霸战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撑。同样重要的是晋国的政治地位。晋国原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地,因此世代晋侯和晋君实际上皆是周天子的宗亲,与周王室血脉相连。由于这个背景,晋国与周王室关系较紧密,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中也有较强的号召力。这些都为晋国的崛起和晋文公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齐桓公能称王称霸的原因(齐桓晋文)(2)

晋文公是个相当有包容力和忍耐力的人,他谦虚从不骄傲自满,这一点可以“骊姬之难”和他流亡事件看出来,骊姬之难导致重耳奔走他乡,他在流亡的途中,并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丝毫想要放弃的念头。昔日贵族子弟,如今落魄不堪,要放在其他的贵族公子哥身上,恐怕早就受不了了,晋文公选择逃走,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更加坚定地回来。晋文公还能弃怨安众,知错必改。当年曾经追杀过他的寺人披,吕甥、郤芮打听到焚烧公宫的消息,便去求见文公,文公抛弃了旧怨接见了寺人批,不仅让自己免于祸难,还为自己又增添了几个能人,此举与齐桓公不计较管仲的一箭之仇很类似,晋文公的确有政治家的风范。

齐桓公能称王称霸的原因(齐桓晋文)(3)

其次,晋文公在流亡之后归国,拨乱反正,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内的生产,他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和改革。在政治上,他先任用一批能人志士。“明贤良”、“赏功劳”,是他择人的标准之一,唯才是举,不管国籍身份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担当重任。《史记·晋世家》记载:“文公修政,施惠百姓。”、“弃债薄敛大力发展生产”,免债轻赋,鼓励人民大力发展农事,救济贫困,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又为晋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所以,才有后面称霸的晋文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