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让梨的孔融之后怎么了(被融四岁能让梨)

4岁让梨的孔融之后怎么了(被融四岁能让梨)(1)

孔融让梨

今天无意中想到了“孔融让梨”这个词,所以就查看了一下孔融的大致生平,唯一的感受就是作为孔融的哥哥孔褒是真的倒霉透顶了。

首先我们先看看“孔融让梨”,最初的出处是《世说新语》,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应该是我想得少吧,不是他自己吃不了大的吗?礼让在哪儿?然后他哥哥孔褒就吃了千百年的大的梨子。

然后看到的第二个生平他收留了张俭事件,最后的结果是“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事而闻名。”这件事说来,虽然说是朝廷的腐败所致,但是孔融因此而扬名,就……当然也许是我眼界小吧。

他在当北海相的时候,治理无方,又不团结人,因此把北海搞得一塌糊涂。后来袁谭打过来的时候,他又不会守城。对方箭如雨下,他还在那儿看书,装风度,最后又自己逃跑,把妻儿老小都丢了。

最后就想知道孔融的结局怎么样了?看到记载《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看完这段后,最令我毁三观的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虽然说是曹操要杀孔融总是需要找理由,但是这句话总是孔融说的呀,虽然我们都不是当事人,也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但是吧?就对父母的评价,这是毁三观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