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孙武与孙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和影响历史的传世兵法,在兵书未出土之前,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1)

先秦思想家的著作经常以姓氏为书名,为了区别孙武和孙膑的著作,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兵法》,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一直流传至今,而《孙膑兵法》在东汉时便已失传。宋代以来,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不是孙武的著作;甚至有人对孙武是否确有其人也持怀疑态度;较多的人则认为现存的《孙子兵法》可能源出于孙武,完成于孙膑。

银雀山汉墓出土失传千年兵书

上世纪70年代,在蒙山沂水环抱的临沂故城以南的银雀山上,正在为地区卫生局建办公楼,没想到在施工中发现了沉睡2000多年的汉墓。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2)

考古人员在墓葬的东北角发现了一堆粘连的竹片条,几近腐朽,考古人员小心翼翼,经过专业的清洗和处理,竹片上显露出的“齐桓公问管子曰”7个隶书文字,一个几乎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就此揭开。

据了解,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竹简字体属早期隶书,当是公元前179年至公元前118年(西汉文、景至武帝初期)书写成的。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3)

出土的竹简包括了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经》《曹氏阴阳》等先秦古籍。其中《孙子兵法》13篇和孙子佚文5篇、《孙膑兵法》16篇、《晏子》16章、《六韬》14篇。二号墓出土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则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这批珍贵的竹简为研究中国先秦和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文学、音训、简册、历法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被称为新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孙膑兵法》出土使历史之谜一朝得解

在汉代以前,正史文献虽然多次提及孙武、孙膑及其兵法,但均极简略而零碎。最早记载孙武、孙膑的文献有《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两汉时期的《史记》《汉书》也有所记,但《隋书·经籍志》中,《齐孙子》不见著录,自此以后,历史正史文献几乎没有“孙武”这个人的记录,因此,《孙子兵法》的真伪问题,孙武是否就是孙膑,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4)

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以及《孙子兵法》与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结束了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年争论,使历史谜题一朝得解。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同时出现,向世人昭示,孙武和孙膑不但是历史上真实的两位人物,而且分别有“兵书”流传于世,在编号为0233号的竹简上,有“吴王问孙子曰”等字样,在第0108号竹简上,写有“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由此判断,吴王面对的孙子是孙武,而与齐威王谈论用兵之策的,则是孙膑,这也证明了《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庞涓根本没参与马陵之战?

同时出土的两部兵法,解开了孙武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孙膑是孙武后人这些谜题。但另一个问题至今仍在史学界中饱受争议,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庞涓到底有没有参与,庞涓究竟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遣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无奈向齐威王求助,孙膑田忌奉命率军前去解围,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5)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双方在桂陵大战,魏军长途跋涉不堪一击,兵败退回魏都大梁。13年后,庞涓在马陵遭遇孙膑伏击,被万名弓弩手包围,庞涓智穷兵败,无奈拔剑自刎而死。

司马迁对于这两场战役的描述,可谓精彩至极。但有史学家认为,司马迁可能错了。对于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史书《竹书纪年》《战国策》与《史记》中的记述并不相同。《史记》中根本没有关于庞涓参与桂陵之战的相关记载。

而对于马陵之战,《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中都有明确记载,因此史学界对马陵之战的历史真实性并没有争议,备受争议的是,庞涓是不是马陵之战魏国的统帅,庞涓终究有没有可以指挥这场战争?

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中,竹简222枚,其中整简达137枚,残损部分每枚也在10个字上下,共得6000字以上,有关历史记载和《史记》有多处不同,最为典型的就是关于马陵之战的叙述。竹简中有《禽(擒)庞涓》单独一篇,这与《战国策》中所载“禽庞涓”语同。

对于桂陵之战,《孙膑兵法》这样记载: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今山东淄博临淄)、高唐(今山东高唐),当术而厥。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6)

这说明庞涓是参与了桂陵一战,并且被孙膑活捉了。虽然史书对庞涓被擒之后的结局没有记载,但对与庞涓有膑刑之仇的孙膑来说,既然活捉了庞涓,怎么可能再将他释放,或者让他轻易逃脱?庞涓又怎么可能参与13年后的马陵之战?

其次,《战国策·魏二·齐魏战于马陵》中记载:“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这里只字未提庞涓,而且同章书还记载:“今战胜魏,覆十万之军,而禽(擒)太子申。”而《战国策·宋卫·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对马陵之战的记载也是:“魏太子自将。”意思是魏太子申亲自挂帅,并且在马陵之战被俘了。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7)

再有,《孙膑兵法·陈忌问垒》亦有记载:“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寒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而禽太子申也。”这是对桂陵,马陵两次战役的总结,意思是擒捉庞涓之事发生在桂陵之战,俘获太子申之事发生在马陵之战。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孙膑兵法》中没有详细记载马陵之战,因此有史学家认为,孙膑和庞涓的膑刑之仇,早在桂陵之战中就已经解决了,而孙膑和庞涓都没有参加马陵之战,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马陵之战减灶计”“庞涓死于此树下”的经典历史典故,真的要被改写了。

庞涓为何屡败孙膑(庞涓根本没参加马陵之战)(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