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矩和三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别再让你的孩子背三字经了)

弘扬传统文化,幼儿国学启蒙,成为当下教育的热潮。不少家长甚至不少培训机构开设各种国学启蒙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三字经》。

让孩子背诵《三字经》的家长肯定没有看过《三字金》全文,或者看了不明白里面讲的是什么。

大部分家长对《三字经》的了解仅限于前4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家长了解了里面的内容,相信不会再让孩子全文背诵。

立规矩和三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别再让你的孩子背三字经了)(1)

《三字经》中如下观点,你真的认同吗?

第一:“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句话的意思是:三纲是君臣道义,使得父子亲和,夫妇生活顺从协调。

单凭夫为妻纲,妻子要顺从丈夫这一点,广大女性就不会认同。现在已经二十一世纪了,没有君王臣子,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我们提倡人人平等,相互尊重,而不是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既然不认同,那为何要让孩子学习这种思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已成为历史。父亲对孩子有支配权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丈夫在家有绝对领导地位其实是受广大女性厌恶的大男子主义。

不少家庭矛盾,亲子冲突其实就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支配控制。

立规矩和三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别再让你的孩子背三字经了)(2)

第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养孩子,不教育孩子,是父亲的过失。教育学生不严格,是老师懒惰。

这种思想并不值得提倡,是因为把学习的责任推给了家长和老师。学习的主体是孩子,孩子对学习应该负主要责任,家长和老师负次要责任。

每年高考之后,都有对高考状元的采访,被采访的高考状元几乎都是自主学习为主,父母仅需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自己会努力。而我身边的学霸孩子同样也是,父母从不要求孩子考试考多少分,反而会劝说孩子放松一点。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认同这句话的原因还在于: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而不是一方的任务。不管是“养不教,父之过” 还是现实中缺位的父亲,都不是教育理想的状态。

立规矩和三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别再让你的孩子背三字经了)(3)

第三:“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这段话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要讲恩情,妻子要顺从,哥哥对弟弟要友好,弟弟对哥哥要恭敬,长幼尊卑有次序。朋友之间有信用,君王尊敬臣子,臣子要忠于君王,这十种道义每个人都要遵守,不能违背。

这段人与人关系的描述和现在团结友爱,平等尊重的理念是大相径庭的。

作为父母,我更愿意孩子爱我,而不是出于感恩。父母与孩子之间讲恩情,有时会成为孩子的负担,会成为孩子对孩子的情感绑架。

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既然无私就不要讲恩情了。恩情反过来就是索取。

大导演李安在拍完父亲三部曲《喜宴》后,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孝顺我, 我希望他爱我。

立规矩和三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别再让你的孩子背三字经了)(4)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必要创造一个不平等的阶级。比起长幼尊卑有序,不如教孩子尊重和爱。

不建议让孩子全文背诵《三字经》,如果要学,尽量避开封建等级的思想,建议挑选精彩的片段:

当孩子学习偷懒时,你告诉他 “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

给孩子讲中国历史,可以从“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一直到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短短一段话,浓缩了华夏5000年的历史。

《三字经》作为传统的启蒙教育经典有可取的地方,同样也打上封建社会时代的烙印。家长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