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这部电影向人们说明什么 看过电影芳华后

芳华这部电影向人们说明什么 看过电影芳华后(1)

12月9日冯导的《芳华》超前点映,本人第一时间买票观看支持。

全片两个多少小时,无尿点,两处笑点(都是因为男主刘峰做的事情),却拥有至少三个泪点(因为我哭了三次)。

可能你们觉得这个是老一辈人的故事,和现在带年轻人经历的很多不同,但是我想说,如果你经历过青春你会明白这其中的故事。

由于本人看过了《芳华》小说,因此对一些剧情会有先入为主的感觉。但是本文绝不是剧透,只在弥补因电影时长被省略的部分剧情。

第一部分就是何小萍(小说中叫做何小曼)的父亲问题。何小萍的父亲因受文革冲击而失去原有的工作,为当时的社会情况决定了何小萍的父亲不会被社会所接受,没有了收入,全家全靠何小萍的母亲一个人维持着。一天当父亲送小萍上幼儿园时,小萍想吃油条,因为父亲身上一分钱没有,只能暂时赊了一根,回家到的何小萍父亲百感交集,最后在家中上吊自杀。父亲的自杀给了小萍的很大的冲击,何小萍的母亲随后改嫁到上了上海,因为继父不喜欢何小萍这个拖油瓶,对她并不好,当弟弟和妹妹相继来到,何小萍在家中的地位更加边缘化,所以有了参军,逃离了这个家庭的想法。但是她没想到到了文工团依然是被别人嫌弃(除了刘峰)。

第二部分就是在慰问骑兵团后,何小萍被调到战地医务站,是因为文工团政委对何小萍装病的惩罚,并不是像电影里面说的当她锻炼什么的都是扯淡。还有就是当文工团慰问完后,骑兵团就解散了。

第三部分就是何小萍的发疯。电影交代的是保护伤员,获得表彰而后发疯。小说里面则是何小萍再一次前线救援的时候,把一个重病号先是背、后是拖到救护站,因此受到了表彰,想刘峰一样四处演讲,但是由于童年的创伤,加上文工团的排挤,再到现在的万人拥戴,强烈的反差造成,精神位置的错乱,因此发的疯。

第四部分就是刘峰的婚姻。刘峰受伤后,先是回到了山东一个政府大院做个看门的,在哪里结婚了,但是当刘峰去海口挣钱的时候,这个女人却和别人私奔了。而刘峰在海口又找了个洗头房的女的名字叫做小惠。刘峰对小惠还是比较关心,希望小惠能做个正经工作,但是小惠完全是骗了刘峰,用刘峰钱并没有学习到知识,此时刘峰万分失望。最后北上北京投奔了自己的侄子,而后碰见的何小萍。

第五部分就是结局。小说的结局,是以刘峰的病逝为止。电影则没有,冯导的心思我是能理解的,英雄不应离去。

全片最痛快的就是最后,郝淑雯的那句国骂。这句国骂骂出一代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最后,只想说:芳华永存,青春无悔。没有惊心动魄的剧情,也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更没有色彩靓丽的画满,只有血与肉,只有泪与汗、只有苦与不理解,简简单单的叙事,平平的故事,却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