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二十三篇,通读黄帝内经之廿五

《黄帝内经》一起读第25天,打卡,继续……今天是告诉我们如何保住性命、身体的——

《素问 宝命全形论篇》

黄帝内经二十三篇,通读黄帝内经之廿五(1)

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翻译如下:

黄帝问(岐伯):上天笼盖、大地承载,万物俱备,天地万物间再没有比人更尊贵的了。人是顺天地之气而生,应四季变化规律而长。无论是君王还是庶民,都想更好地保全自己的身体。身体上的疾病,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与病情的,导致病邪在身体里留存时间过长病情日渐加深,最终附着于骨髓之上,对此,我心里常常会忧虑这件事情。如果我想用针刺的方法来祛除这些疾病,应该怎么做呢?

岐伯回答说:食盐的味道是咸的,所以它的气味特征可以让存储盐的罐子等器皿渗出水;琴弦即将断裂时,其所发出的琴声嘶哑衰败;树木腐朽时树上的叶子就会零落;人的病情深重时会发出呃逆之声。人出现这样的病证,是脏腑损害很严重了,药物治疗已不能奏效,针刺治疗也不能取得效果。这全是皮、肉全部受损,血挟病邪与肺气相争,最终两败俱伤,面色都发黑了。

黄帝说:我想到病人的痛苦,心绪就会烦乱甚至犯糊涂,治起病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病人的病我却又不能替代他们承受,百姓听说这样的状况,可能会觉得我是个残忍的人,我怎么办才好呢?

岐伯说:人,出生在大地之上,但生命却是由上天主宰的,天地之灵气交会融合赋予灵性,才叫做人。人可以顺应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天与地就是他的父母。懂得万物变化规律的人,叫做天子。天有阴阳二气,人有十二经脉。天有寒冬酷暑,人有虚实变化。能掌握、遵循天地阴阳变化之道的人,不会违背四季的规律;知悉人体十二条经脉其中道理的人,就是圣人的智慧也不能超越;能将八风变化、五行消长更替规律、虚实变化之则了然于心的人,就可以自如、高超地诊断、治疗疾病,那么是别人为之叹气的、细小微末的病情,也能做到明察秋毫。

黄帝说:人生而拥有自己的身体,身体离不开阴阳二气,天地之气交合、融汇,形成了九州域内不同的气候分野,有了四季不同的季节之分。一年十二个月月份有大小月的分别,白天有长有短,万物纷纷降临世间,数量无法计算。人所患病症有实有虚,有些病情让人们无奈叹气,请问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是什么?

岐伯说:五行中,木遇到金,就会被砍伐折断;火遇到水,就会被浇熄灭;土遇到木,就会被根须穿透;金遇到火,就会被高温熔化;水遇到土,就会被拦截堵住,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不能一一说尽。所以,针刺治疗的方法公布于天下的有五种,只是黎民百姓虽然能够吃饱饭,但却不了解这些治病的方法。这五种方法是:一是调养精神,让精神可以达到专一的境界;二是知晓养身之道;三是掌握各种药物的性味功能;四是通晓根据病情制作砭石大小的方法;五是懂得五脏六腑气血之病的诊治方法。这五种方法都已经很明确了,只是还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使用这些方法的次序先后。现在所用的刺治方法,如果病人是虚证就用补法刺治,是实证就用泻法刺治,这是一般的医生普遍知道的方法。若是能效法天地之道,根据人体对天地阴阳之气变化的感应而采取相应的针法,那么疗效就好像回声般立即响应,如影随形一般,刺治之道也就不像鬼神般神秘,但这样独步天下的医术就不是一般医生所能达到的了。

黄帝内经二十三篇,通读黄帝内经之廿五(2)

黄帝说:我愿意了解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所有针刺治疗的真理,一定是先要调养精神令其达到专一,然后在五脏病证的虚实已确定,九部的脉象的病候全都弄清,才能谈到如何用针。用针之时,即使有很多人在旁边也要权当没有看见,即使有很多声音在旁边也要权当没有听见。要把外在之症和内在之证联系起来,不要只把外在的证候当做诊断的先决条件。一个医生,只有达到把经脉气血和刺治的技术运用纯熟之后,才能真正对病人用针。人体病证有虚实之分,如果出现脉细、皮寒、气少、泻利、饮食不入这五虚症状,不要轻易使用泻法来刺治,如果出现脉盛、皮热、腹胀、大小便不通、心思烦乱这五实症状,不要有所犹豫而不用泻法来刺治。病情达到一定要立即进行刺治时,片刻也不要耽误。在手拿起针后,心神就要专一无旁骛,所用的针要光洁并且粗细合度,针刺下后要安静得观察病人的反应,经脉气血的变化。这种变化非常渺茫而微细,看不到它的形状,经气到来时,就像鸟儿飞来忽隐忽现,又迅速地飞去,只能感觉到经气像鸟儿一样飞来飞去,却不知道鸟儿的样子。针入体内,经气到来前,就像已经架在机弩上的箭,经气突然而至时,就像扳动机弩,箭离弦而去射中目标。

黄帝问:虚证,刺治的方法是什么?实证,刺治的方法是什么?

岐伯说:刺治虚证,须待到经气实、热之时方可拔出针;刺治实证,须待到经气虚、凉之时方可拔出针。经气到来后,医生一定要谨慎如法治疗,不要失去治疗时机,刺治时下针是深还是浅要灵活运用了然于心。虽然刺治时所取的经穴有远也有近,但经气到来和用针之法是一样的,治疗时医生要如临深渊般小心谨慎,手中就像抓着老虎一样不敢分神,精神意志不能被外界众多的事物所打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