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

汉灵帝刘宏又是东汉最后一个掌握军政大权的皇帝,也被评价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昏君,是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实际上从即位开始,汉灵帝就已经对东汉的危机有所察觉,开始了一系列挽救东汉朝廷的操作。不论是收拾外戚窦氏的势力,还是利用党锢之祸打击地方势力,都是为了强化皇权对国家和朝廷的控制。尤其他是设置西园八校尉,收拢的朝廷的兵权,使得皇位更加稳固。可是这些操作并没有挽救东汉,西园八校尉反而成为东汉灭亡的推手,与他设立此机构的初衷完全背离,也引发了后人更多地思考。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1)

西园八校尉是汉灵帝寄予最大希望的结构,也是他掌握国家军权的重要手段。他在位时通过西园八校尉掌控国家军权,使得朝廷完全被他所控制,改变了前几任皇帝在位时军权旁落的情况。按照他的构想,通过掌控兵权来控制朝中宦官、外戚和豪强三股势力,最终达到稳定朝堂政治和国家大局的目的。可是在他去世后,这一设置不但没有起到稳固东汉政权的作用,反而成为引发朝中内乱的根源,使东汉走上了亡国的道路。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脉络,可以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东汉复杂的政治格局是其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2)

从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的初衷来看,是打算通过对军权的掌握来稳固皇权,进而控制到朝廷和国家。单纯地来看这一措施,在短时间内是非常有效的。至少在汉灵帝在位时,朝廷内外基本被他控制,外戚、宦官和豪强三股势力都被他掌握,使东汉末年出现短暂的政治平稳的状态。西园八校尉中也是英杰辈出,比如后来争雄天下的袁绍、曹操都是出身于此,也为他们后来发迹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汉灵帝利用西园八校尉控制朝廷和国家的策略是有效的,也达到了他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3)

可是在他去世后,这个机构就完全失效了。作为西园八校尉的首领,上军校尉蹇硕不但没有完成拥立刘协称帝的目标,就连最大的政治对手何进都没能干掉。在何进拥立刘辩称帝后,反而勾结宦官杀死蹇硕,使得西园八校尉解体,军权彻底落入外戚集团之手。而作为西园八校尉的骨干成员,中军校尉袁绍也没有忠于汉灵帝临终的嘱托,反而积极投入到何进麾下,甚至提出了引董卓进京的主意,最终引发了外戚和宦官的内斗。这次内斗的结果是让董卓得了渔翁之利,使东汉朝廷彻底丧失了对国家的控制权。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4)

从汉灵帝去世后西园八校尉的变化来看,他们在东汉走向灭亡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救国的作用,反而成为国家灭亡的推手。尤其是袁绍与何进的勾结,以及引董卓进京的建议,对于东汉政治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这个破坏力动摇了国家的根基,让东汉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总结汉灵帝设置西园校尉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策略。只能暂时性地解决东汉政权内部三大势力互相争权夺利的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政治格局埋下的危机。而三大势力导致的政治危机并不是在汉桓帝时期产生的,而是在从东汉初年就埋下来的恶果。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5)

西园八校尉的组成比较复杂,既有宦官人物,也有地方豪强,还有朝廷勋贵,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作为首领的蹇硕便是宦官,却又不是专权的十常侍之一,只是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利益关联。袁绍是朝廷勋贵的后人,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廷中势力极大。曹操给予宦官势力有渊源,其家族本身又是沛国谯县的豪强。这样的人物成为西园八校尉的核心,自然使得这个机构难以跳出各种利益链的圈子,更没有办法完全忠于皇帝。汉灵帝作为机构的建立者,在活着时还有皇帝的威信可以使用,他去世后就对这个机构没有约束力。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6)

虽然他留下遗言,让蹇硕带领西园八校尉除掉何进,拥立刘协为皇帝。但是这个遗言在他去世后就成了空话,反而八个校尉各有打算,并不能齐心协力的对抗朝廷势力。由于西园八校尉不能齐心协力,蹇硕除掉何进的计划便被提前泄漏,使得何进没有进入圈套,反而在朝廷的支持下拥立刘辩为帝。如此一来,何进与朝廷权贵进行勾结,占据了朝中的主动权。其中袁绍的叔叔袁隗成为辅政大臣,掌握了朝中权力,与大将军何进形成政治联盟,彻底的占据了上风。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自然不会跟着蹇硕执行汉灵帝遗诏,西园八校尉就名存实亡了。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7)

汉灵帝让蹇硕统领西园八校尉,其原因是出于对宦官的信任。可是宦官只是皇帝的附庸,并不是独立的政治势力。皇帝在位时宦官依附,自然听皇帝命令行事。皇帝去世后,宦官必然依附于新的皇帝。蹇硕虽然依照汉灵帝遗诏拥立刘协,但是其他宦官并不支持。这一方面是因为宦官之间争权夺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因中常侍郭胜等人早已与何进勾结。失去皇帝的支持后,蹇硕根本指使不动郭胜、赵忠等十常侍,也就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权。在西园八校尉内部各怀鬼胎,对外又缺乏支持的情况下,自然无法继续维持对军权和朝廷的控制。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8)

实际上西园八校尉面临的危局,就是东汉政治危局的缩影。从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官宦、外戚和豪强三股势力就纠缠在一起。除了汉明帝刘庄在位时强势地压制了这三股势力,其他皇帝执政时都是这三股势力轮流执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这三股势力在朝廷中根深蒂固,互相之间盘根错节,成了非常复杂的利益链。几乎在朝廷的每个机构中,都是由来自这三股势力的子弟组成,瓜分国家大权。西园八校尉虽然由汉灵帝选人组建,但仍旧与三股势力密不可分,自然代表了这三股势力的利益。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9)

在东汉的皇帝中,除了汉明帝刘庄强势压制这三股势力,其他的皇帝都是让这三股势力互相制衡掣肘,才保证了皇权对国家的控制。汉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其初衷是仿照汉明帝的处理办法,但却没有汉明帝的手段。汉灵帝一去世,这八个校尉中除了蹇硕还忠于他,其他的校尉都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尤其是袁绍,因为家族与何进的政治联盟,第一个就背叛了汉灵帝的遗诏。此时的袁绍代表的不再是皇权,而是汝南袁氏在朝廷中的利益。他帮助何进拥立刘辩称帝,除掉蹇硕掌握军权,引董卓进京,都是为了袁氏的政治利益。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10)

从这个角度看,西园八校尉从一开始就没有忠于汉灵帝,而是利用汉灵帝的信任掌握了国家大权。这样根本不忠于国家,只是为了家族和派系利益的人而组成的机构,在面临政权更迭的重大抉择时,自然无法达成在政治上的统一,更不可能延续汉灵帝布置的扶持刘协的任务。汉灵帝指望着这些代表家族和派系利益的将领来挽救这个国家,完全是痴人说梦。而当这些掌握朝廷军权的校尉们为了自己家族和派系利益服务时,自然会陷入各种内斗中。可以说汉灵帝把国家交到这些各怀鬼胎的人手里,就注定了东汉的灭亡。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11)

分析历史的规律,要解决东汉的问题,必须要从解决宦官、外戚和豪强三大势力开始。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对朝廷的控制,才能挽救这种政治危机,跳出历史的周期律。在三大势力内部搞政治平衡是治标不治本的,用西园八校尉这样的机构强势收拢权力也只能是饮鸩止渴。

后来曹操虽然解决了宦官和外戚问题,却不能彻底解决豪强的问题。这些豪强发展成为门阀,也注定了魏晋南北朝陷入短命王朝的循环往复之中。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解决这个问题根本还是诸葛亮坚持的民本路线。只是这个办法在诸葛亮去世后,被刘禅的季汉政权所抛弃,最终又走回了老路。

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鬼扯东汉增八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收拢兵权)(12)

总结东汉灭亡的经验可以发现,任何单一势力控制的国家都不是长久之计,最终只能让国家走向灭亡。而国家争权夺利的势力派系越多,其政治危机就越沉重,也就积重难返。汉灵帝也好,曹操也罢,都是采用了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所以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便是说他没有魄力从根本上解决东汉面临的深层次危机,只能用扶持豪强的办法苟延残喘。当这些豪强无法被抑制时,短命王朝的国祚就到头了。而李世民则从根本上打破了门阀政治的藩篱,以诸葛亮的民本路线解决问题,才重现了唐朝盛世的光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