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

现在我们的社会已经到了全民经商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生意,一方面是基于对物质生活追求,更是追求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便利店成为人们的首选投资项目。选址,是开便利店的第一步。今天转门面网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超市选址有哪些忌讳,一般来说,避开这些忌讳,门店的销售就基本可以保证,不至于开出与预测相差悬殊的失败店。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1)

01

店铺立地条件

所谓立地条件,主要是从显眼度、迎客度、聚合度、可视性等方面来说的。立地条件与商圈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不同概念,立地是先于商圈的。所谓“立地条件太差”,虽然很难有固定的标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家超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店铺,但总有一些指标是可以通用的,大概有以下几点:

1.面宽不得小于4米。面宽小于4米的店铺很难让顾客注意到,显眼度有明显缺陷。一般来说,店铺面宽大于6米为佳。

2.门前台阶不得高过1.5米。便利店是迎合顾客,而不是吸引顾客。台阶高度超过1.5米,迎客度有明显问题。

3.地下店铺或二层店铺。这属于选址最基本的问题,设在地下室或楼上的便利店,其主要缺点是:顾客进出不方便;店铺位置不醒目而难以招徕顾客。这都违背了超市提供方便的原则。

4.店铺动线。店铺附近有很多顾客,但顾客是否需要经过目标店呢?顾客是必须路过店前,还是需要为了购买特意来到门店呢?这就是聚合度的问题。

5.店铺的其它缺陷。例如面积小于30平米、西晒、风口、从主路上看不到等等问题,都是影响店铺销售的原因。

总体来说,店铺的立位问题属于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表面上看无足轻重,但当某一点达到一个极限时,就成为店铺开设与否的关键指标,尤其是针对中小超市这种微型业态而言。例如,在一个较好的商圈里,某一店铺面宽只有3米,即使面积超过30平米,原则上,该店铺也应舍弃。店铺的显眼度、迎客度、聚合度、可视性等方面指标,其实和风水学是相通的。风水学预测店铺的依据,无非亦是朝向、房型、死角、山水、风向、日照、死穴等,其实大多数都是店铺的立位条件的验证。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两者在分析店铺优劣时,是一致的。

02

店铺商圈人口

商圈人口是指在店铺商圈范围内,活动人口的数量。活动人口包括居住人口,办公人口,学习人口等。同样一个问题,什么样规模的商圈人口,我们认为过少呢?具体标准如下:

1.社区消费为主,或高档社区店户数小于1000户之店铺,则认为商圈人口不足。商圈人口不足,导致客票数不足,从而导致店铺经营容易失败。3000-4000个社区商圈人口支撑一个店的经验理论,是基本适用于国内中小超市的。

2.办公客流为主的店铺(商务店),需要的客流支撑同样在3000人以上,按照大厦的面积、容积率、访客比例,基本可以推算出商圈内人口的数量。

3.商业街店(客流店)的人口基数,至少要超过6000人。商业街大多数是共享客流、派生客流,客单价较低,且入店率也会比一般店铺低很多,因此对人数要求高。但一般繁华区、闹市区都会超过这个基本标准。

说明一点,店铺商圈人口过少的店铺一定不能开,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超过这个标准的店铺就可以开设。这些忌讳只用来否定店址,并非能够正面评价出优良店铺。

03

店铺客流

如果说商圈是一个宏观概念的话,那么客流就是一个对应的微观概念,它和商圈是相互印证的。店铺客流是由包括门前实际客流和经过商圈人口推测出来的理论客流,是重要的微观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门前实测客流数不足之店铺不开;门前实测客流虽多,但无停留理由之店铺不开;理论客流远小于实际客流之店铺不开。总体来说,第一要确定客流数量足够;第二就是要确定客流的有效性。

2.客流的有效性衍生出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客流的“质量”问题。客流质量取决于顾客的年龄阶层、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需要详细分析,无法简单的说什么样的客流就不能开店。因此,在开店忌讳中无法给出明确指标,只能概念性的界定。

3.无明显结点之店铺不开。此处的结点,不同于规划学中的节点概念(节点属于立地条件),而是指人群易于集结的地点,例如,办公楼、学校、医院、社区等。没有明显结点,就是我们在预测分析目标店的销售时,无法找出明显的销售贡献结点。开店时,如果不能清晰明确的知道主流顾客是谁,这种店铺很难成功。因此,对客流的来源观察亦非常重要。

4.300米内无任何竞争对手之店铺不开。问题肯定有,具体情况不同,相信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不能开店的结论。但需要注意,有一些新兴区域,或是配套还未建立的办公、居住区域,不能简单下结论。

以上开店三大忌讳由转门面网编辑整合所得,基本涵盖了商圈、交通、吸引力等选址的基本要素,可以简单判断出店铺好坏,但不能量化具体的店铺优劣。怎么样,各位老板,这些忌讳您犯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也别着急,根据本文,咱还是可以调整的嘛~在此,转门面网小编祝各位老板生意兴隆,下面小编来介绍下便利店之王7-Eleven的八条选址策略!

7-Eleven

在全球,7-Eleven有超过56000家店铺,堪称世界第一便利店。

目前,7-Eleven在北京有207家店铺,开店数量以每年30-40家的速度在增长。在北京,7-Eleven向来是写字楼白领们解决午餐的圣地。

它的选址经验又有哪些是餐饮人可以借鉴的呢?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2)

在北京,7-Eleven的食品销售额甚至占到其总零售商品销售额的60%,而日配商品的销售额又占到了食品销售额的50%以上。

7-Eleven所谓的日配商品就是那些放在冷柜里的便当、寿司、汉堡包、三明治、凉面以及货架上的面包等等。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3)

这些日配商品是7-Eleven与其他便利店差异化竞争的流量入口。

同时,日配商品是7-Eleven的高毛利产品。在一家100平米左右、拥有超过2000个SKU的便利店,如果没有日配商品带动,一家便利店是维持不下去的。

01

7-Eleven会选什么样的铺面?

为了保证高毛利产品的销售,在7-Eleven选址的时候,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4)

7-Eleven的关东煮

一个门面一定要有足够的地方放置一定数量的冷柜(日配商品要用)、设置FF区快餐的意思,比如、包子、炸鸡排都在此列)。如果无法保证,即便店铺整体平米数够、租金合适,7-Eleven也会放弃。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5)

7-Eleven的饭团、便当

02

8条7-Eleven选址干货: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6)

方便客流到店的位置

如有红绿灯的地方,越过红绿灯的位置最佳,因为它便于顾客进入;有车站的地方,车站下方的位置最好,来往顾客购物方便。

② 要看客人从哪个方向来

客流量是一个考虑,但我们还得看客人是怎么来的。

比如在(北京)东直门这家7-Eleven的位置,最靠近的是居民区,居民区旁边有地铁。我们就会考虑,这些从地铁出来的人,是回家还是上班?

我们就选在他们回家的方向,人们往往愿意在回家的路上买些东西。

但反过来我们就不会这么开,因为没有人会在上地铁之前买很多东西。

这种思维跟饭馆选址可能不太一样。

③ 瞄准一个十字路口密集开店

对7-Eleven而言,相隔300米就可以再开一家店。

我们围着(北京)东直门桥这四个角,前后左右东西南北至少还能再开6~7家店,只不过现在受限于产权——比如很多都是军产、使用性质、价格等等没开起来。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7)

在路口开店

密集开店有几大好处:形成品牌认知度,打造品牌势能,降低配送成本和人员管理成本。

④ 可以开在美食街,别挨着快餐店

虽然7-Eleven也卖饭,但开在簋街旁边,并不会影响它的生意。因为美食街和便利店属于两个不同价格段。而且去美食街的人,路过7-Eleven也能顺便拎瓶饮料或者酒。

但如果是吉野家、田师傅红烧肉等快餐店,二者就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⑤ 商圈的客群比人流量更重要

7-Eleven曾经在北京红桥市场旁边开店。红桥市场客流量很大,很多外国游客来这里买纪念品,本身的营业人员也很多,但实际上经营情况并不好。

因为那里游客较多,旅游的人不可能千里迢迢来吃7-Eleven。对他们而言,哪怕来一碗炸酱面呢,也比你7-Eleven更具有北京特色。

而且,红桥市场下面本来就有个美食城。

⑥ 居民区、写字楼的属性比入驻率更重要

八月底,7-Eleven在望京保利国际广场开新店,当时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周围的居民区的入驻率都不高,但7-Eleven看好这里的前景。

望京这里白领多、民企多、外企多,这些都是加分项。

而且,地产商也给出了一定力度的优惠政策,邀请7-Eleven入驻。

⑦ 显眼

便利店选址技巧和方法(便利店选址的忌讳)(8)

选择显眼的地方

选址最好没有树木等遮挡物。地上比地下好。坡上比坡下好,因为下坡时行人速度较快,坡下不易引起注意。

⑧ 住宅还是写字楼,进货也不一样

如果是纯住宅区(如紫芳园店),附近没有商圈,那就少进便当、炒菜,多进面包、饭团。

通常,住宅区周围的到店客人都是要晚上回家吃饭的,但他们愿意进店买第二天的早饭。

他们在回家的时候路过7-Eleven,至少会买个面包、饭团什么的当早饭。

所以7-Eleven自有品牌的面包很多都是家庭装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