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才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与自己和解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并不是大风大浪,而是内心的悲凉与绝望。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轻很轻。

西班牙作家奥尔加·梅丽诺的《外乡人》一书,以对一场自杀的寻求为切入口,展现了西班牙人口迁移下的社会现状和普通老百姓的孤独和彷徨。

作者以自己家族的起源地为故事开头,直指现代人在城市化进程中丧失的归属感。

如果你也在如今的时代中流浪,感到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故乡,那不妨跟我一起读读这本《外乡人》。

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莫言说:“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那个与自己灵魂相近的人,到最后发现,唯一契合的只有自己。”

孤独是一种人生常态,学会与自己相处,是我们此生的必修课。

30岁那年,疲惫不堪的安吉厌倦了漂泊的日子,她从伦敦回到家乡小镇,想为流浪的内心寻得一份归属感。

然而,此时的故乡,早已不是当初离开时的模样。

因为战争和贫穷,很多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有人去了战场,有人去城里挣钱。在这片空寂的土地上,有些人因无法离开而迷失在聚会和等待中,而回来的人却成了永远的外乡人。

如今20多年过去,51岁的安吉性格变得更加孤僻。母亲去世以后,她很少跟别人打交道。她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在母亲的墓碑前大声说话、喝酒、对着自己发笑。为此,周围的人都说她脑子坏了,并对她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对此,安吉并不在意。她独行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对她而言,有狗的陪伴就够了。

黄昏的时候,安吉会带着自己的黄毛狗在乡间小路上散步;读书累了的时候,她会沿着小路走到拐弯处,观察光线是怎样改变草丛颜色的;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报纸,她就打开广播听歌或者听其他人的声音。

夜晚的冷风从房梁上吹下一把把沙土,空房间的门窗被拍得嘎吱作响。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安吉的内心早已波澜不惊。

人生就像一列开向未来的火车,来来往往的过客中,没有人会陪你走到终点。即便再有不舍和留恋,也只能挥手告别。

然后,在一个人的旅程里,独自探寻内在的丰盈,学会与孤独握手言和。

当我们学会了独处,不再惧怕生活抛来风浪时,也便有了对抗生活的底气。

与自己和解才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与自己和解(1)

跨越绝望,终会迎来另一种重生

村子里有个酒馆,每到星期天,人们都会去那里喝酒、打牌,顺便再聊一些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这一天,他们八卦的主角是胡里安先生。胡里安是拉斯布莱尼亚庄园的老爷,前几天,他在胡桃树上吊死了。作为这个偏僻小镇的“主人”,胡里安的自杀身亡,令原本安静的村庄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胡里安死后,他的双胞胎姐姐从城里赶来处理后事,并打算将庄园改造成休闲度假区,以捞取更多的钱财。这也意味着,原来为庄园效力的雇佣者们将面临失业的困境。

迷茫和压抑的气息笼罩在村庄的上空,最后蔓延成绝望。

迪奥尼西奥是庄园的工头,老爷在世时,他尽职尽责料理着庄园的事务,几乎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老爷去世后,他内心的痛苦自然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当双胞胎姐妹为改造庄园而开始收购周围的房屋和土地时,迪奥尼西奥还是虔诚地替新东家四处奔波,执行着她们的决定。

然而,他的忠诚并没有获得双胞胎姐妹的认可。当迪奥尼西奥最终被告知必须卷铺盖走人时,他拿着猎枪闯进了房子里,当着庄园主人的面,开枪爆头自杀。

对前途未知的恐惧以及对眼前生活的绝望,成了压在迪奥尼西奥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他的死除了增加人们喝酒聊天时的谈资,还有什么意义呢?

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不应成为逃避现实的捷径。

太宰治曾说:“在绝望的彼岸,一定充满了希望。”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中间会经历笔直开阔的高速公路,也会有迂回曲折的山路,甚至还会遭遇走不通的死胡同。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调转车头换一条路,你得允许自己的人生有起伏。

绝望,是落在心上的一场雨,而希望,则是雨后的阳光。只要你扬起头,就一定会遇见心底的那道彩虹。

与自己和解才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与自己和解(2)

生活很难,但总有人让你觉得温暖

人生在世,总有难以避免的疲惫时刻。但也总有一些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你能量和温暖,让你有能力去抵御这世界的严寒。

安吉的怪异行为,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靠近她,甚至还在背后编造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面对周围人的恶意,早已体会过世事薄凉的安吉并不在意。对她而言,填饱肚子比任何事情都有意义。

她自己在院子里种菜,用国家发放的救济奶去小商店换自己想要的其他东西。冬天的时候,她会去拉斯布莱尼亚庄园帮忙采集掉落在地上的橄榄果。

但是,即使她干得累断了腰,手指被冻肿,也只能拿到少得可怜的薪水。

生活是一场艰难的修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岁月里艰难过冬。但即便如此,身边总会有一些不动声色的善良和不期而遇的温暖,会让我们觉得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易卜拉希玛是拉斯布莱尼亚庄园的长工,也是安吉唯一的朋友。在孤单无助的日子里,他给了安吉很多的帮助和支撑。

在失业住在安吉家里的那段时间,易卜拉希玛和工友维塔利一起,把家里需要修修补补的活忙活了两个星期;当迪奥尼西奥执行双胞胎姐妹的决定,来收购安吉的房子时,易卜拉希玛又主动站出来维护她。

早已习惯独自生活的安吉并不需要任何人,但易卜拉希玛的存在和支持,却给了她最踏实的陪伴和最好的慰籍,也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问里昂:“生活是一直这么艰辛,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里昂回答说:“一直如此”。

人生短暂,艰辛劳累再所难免,但总有一个人的出现,会给我们苦涩的生活带来一点甜,会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件优雅的事。当生活的风浪来袭,我们唯有拼尽全力,活出质量,才不会辜负身边人给予的厚爱与温暖。

与自己和解才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与自己和解(3)

放下执念,方能与自己和解

《断舍离》里说:“放下执念,心才能回归安宁;放下期待,才能不被伤害。”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不是脚下的路,而是内心无法释怀的执念。唯有放下、想开、看淡,才能真正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迪奥尼西奥带着双胞胎姐妹的授权,把低价收购房屋的信件送到家里时,安吉的情绪几乎崩溃。她把送信人讽刺了一番,看都没看就把信封烧掉了。

然而,收购房屋才只是开始。几天之后,迪奥尼西奥带人砍掉了安吉种在畦田中的杏树。后来,家里的电源也被切断,安吉的生活陷入一片慌乱。

回到故乡20多年,安吉一直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小镇。母亲离开以后,了无牵挂的她几乎把自己活成了隐形人,直到此时被逼走投无路。

为了守住房子和土地,安吉决定跟双胞胎姐妹抗争到底。

砍掉的树枝,被安吉拉回来放在了院子里。除此之外,她还准备了电池、蜡烛和煤气灯,开始习惯在煤气灯下吃饭,并练就了摸黑在屋里行走的本领。

为了储存食物,她千方百计从旧面粉厂掏来一台发电机,以保证冰柜的正常运行。

就这样,安吉像个随时准备应战的战士,每天都活在极度的紧张中。

后来,当两只狗被带有灭鼠药的食饵所毒死时,安吉彻底绝望了。

她终于意识到,之前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自己终究斗不过那对双胞胎姐妹。

安吉决定放弃对这片土地执着的固守,她准备好上路的包裹,然后点燃了房屋后面的木桩。大火蔓延至整个村庄,将安吉的房子、土地以及归属感统统烧掉了。

这一刻,安吉终于与固执的自己和解。

林语堂说:“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很多时候,我们放下内心的执念与坚守,并意味着胆怯和逃避,而是为了解开套在身上的枷锁。

人生总有难以实现的愿意与期待,过于执念,则会让自己陷入悲伤与内耗的深渊。唯有放下执念,才能与自己和解,才会与美好不期而遇。

与自己和解才是生命的常态 学会与自己和解(4)

作者在小说结尾写到:“在这片覆盖着肥沃的白色灰烬的田野中,生命会再次发芽。”

失去了一切的安吉,或许会流离失所,但这种改变也预示着一种新生。

季羡林在《悲喜自渡》里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人活一世,总有遗憾和不如意。学会跳出情绪的枷锁,与自己握手言和,是我们此生的必修课。

愿你,在岁月蹉跎中接受生活的不如人意,在繁杂尘埃中享受岁月静好的烟火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